鈷價有望觸底反彈 鈷礦板塊現漲停潮 供需改善預期提升 鈷在2008年終結一輪上漲行情后,在底部徘徊了近9年,隨后在2017年初以暴漲行情重新獲得市場關注。由于全球最大鈷生產國剛果(金)供應激增,鈷價今年已下跌逾40%,較2018年4月份的高點,鈷價跌幅達到近70%。 分析人士表示,目前金屬鈷價格已幾乎跌無可跌,隨著下游市場轉暖及國際供應形勢趨緊,鈷價未來存在上升空間。 天風證券指出,Mutanda礦作為全球第一大鈷礦、全球重要的銅礦之一,銅、鈷產量常年維持在20萬噸和2.5萬噸左右,但目前氧化礦枯竭,不得不投資開發硫化礦以及裁員2000人。若Mutanda礦停產,全球銅礦供需或將愈加緊張,全球鈷礦供應或將大幅收縮,供給過剩局面將得到逆轉。 中信證券表示,7月31日嘉能可發布2019年上半年生產報告,上半年共生產鈷金屬量2.13萬噸,同比增長27.5%,產量增長不及預期,全年產量指引預計難以完成。鈷行業供需格局改善預期顯著,鈷價下半年反彈趨勢進一步確認,看好鈷板塊下半年反彈行情。 鈷價有望反彈 在供需改善預期下,分析人士表示,鈷價下跌空間有限,雖然鈷市需求沒有明顯改善,但后市預期增長,鈷價有望上漲。 天風證券表示,鈷價接近觸底,供給壓力的緩解有望帶來價格反彈:目前電解鈷價格維持在約22萬元/噸,已恢復到2017年行情上漲前水平。考慮到嘉能可等主要供應方產量不達預期,下游需求有望持續向好,鈷供給過剩的壓力有望得到緩解,鈷價短期內有望出現反彈。 華創證券表示,基于投資需求強度、供給邊際增量和9月份海外季節性需求等因素,短期電鈷價格有望繼續強勢。中期看來,電鈷價格將在20萬元/噸至30萬元/噸區間震蕩。而對于長期市場,預計價格區間為30萬元/噸至40萬元/噸左右。 中銀國際證券表示,短期來看,鈷行業新增供給可能不達預期,需求有望回暖,供需格局或將持續邊際改善。預判鈷價中長期有望震蕩上行。受益于鈷價止跌反彈,預計鈷行業上市公司盈利拐點已至,看好相關上市公司盈利修復。 不過,安信證券提示了可能制約短期鈷價反彈的三個因素,其一,國內新能源汽車9月至12月產量環比增幅可能不足以消化此前新增累積的鈷鹽庫存。其二,嘉能可KCC產量指引或超市場砍半的預期,銷量釋放。其三,粗鈷企業可通過調節銅鈷比及直接停工來實現停產,彈性空間大,恢復成本不高,因此一旦盈利恢復持續減產動力不強。 華友鈷業:價格下跌疊加存貨減值計提,一季報業績不佳 產品價格下跌疊加資產減值準備提取,業績大幅下降:2019年一季度公司收入增長主要因貿易業務規模增加導致,但公司主導鈷產品價格自2018年二季度開始持續較大幅度下降,且2019年年初到一季度末鈷價格仍繼續下跌約20%。由于價格下跌幅度較大疊加盈利能力較弱貿易業務增加,公司2019年一季度綜合毛利率僅為12.02%,是2017年以來單季度綜合毛利率的低點。同時,由于2019年一季度鈷價格下跌,公司計提存貨減值準備,產生1.6億元資產減值損失,相比2018年一季度增加約1.2億元,對公司利潤的負面影響也較大。 預計2019年鈷價格可能低位運行:隨著鈷價格較大幅度的下跌,目前鈷鹽企業盈利能力已經大幅下降,未來如繼續大幅下跌,將可能導致行業減產和停產,為此,我們認為未來鈷價格下跌將趨緩,但考慮到2019年以來鈷礦以及冶煉產能增加較多,供給充足,未來鈷價格并不具備大幅回升的基礎。綜合來看,我們認為2019年鈷價格低位運行的可能性較大,公司面臨一定經營壓力。 積極拓展產業鏈,增強綜合競爭力:公司近年來積極向下游正極材料拓展,擁有2萬噸三元前驅體產能,并且和浦項、LG合作成立正極材料生產企業。同時公司近期發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擬收購中國正極材料龍頭企業巴莫科技100%股權,公司產業鏈延伸有望繼續獲得突破。而產業鏈拓展,將有利于增強公司抗風險能力和綜合競爭力。 盈利預測及投資評級:考慮到鈷價格走勢較為低迷,我們下調公司2019年~2021年的盈利預測,預計公司2019~2021年EPS分別為0.50(-52%)、0.88(-36%)和1.08(-40%)元,對應2019年4月26日收盤價的PE分別為69、39和32倍。盡管短期受鈷價格低迷影響,公司業績承壓,但考慮到公司較為完整產業鏈和較強的行業競爭力,維持公司“推薦”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1)產品價格波動的風險。公司主要產品鈷產品、三元前驅體產品及銅、鎳產品價格具有較高的波動性。如果未來鈷、銅、鎳金屬價格出現大幅下跌,公司將面臨存貨跌價損失及經營業績不及預期、大幅下滑或者虧損的風險。(2)匯兌風險。公司購自國際礦業公司或大型貿易商的鈷礦原料普遍采用美元結算。同時,公司境外子公司記賬本位幣多為美元,人民幣匯率變動將給公司帶來外幣報表折算的風險。(3)新能源汽車不及預期的風險。公司鈷相關產品和新能源汽車發展關系較為密切,如果未來由于補貼政策影響,新能源汽車發展不達預期,將影響需求,進而對公司經營造成不利影響。 洛陽鉬業:公司業績回歸,銅價有望反彈 事件描述: 公司發布2018年年報和2019年一季度報告。2018年全年實現營收259.6億元,同比增長7.5%。歸母凈利潤為46.36億元,同比增長70%,每股收益為0.21元/股。2019年一季度實現營收44.78億元,同比下降39.75%。歸母凈利潤為3.2億元,同比下降79.2%。 事件點評: 2018年各板塊價格上漲,主營業務收入增長。公司主要從事銅、鉬、鎢、鈷等金屬的采選、冶煉、深加工等業務。2018年公司實現鉬金屬產量1.54萬噸、鎢金屬產量1.17萬噸。TFM銅鈷礦實現銅金屬產量16.8萬噸,鈷金屬產量1.87萬噸。2018年公司主營金屬價格上漲,銅、鈷、鉬、鎢和鈮的全年平均市場價格同比上漲5.42%、35.55%、41.80%、18.21%和23%,金屬價格集體上漲大幅提升了公司業績。 期間費用持續下降,公司經營逐步改善。公司2018年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分別為0.97億元、9.33億元、6.43億元,同比減少55%、11.7%、54.6%。銷售費用和管理費用下降是由于市場咨詢費較上年同期減少,并且根據新收入準則,將相關運費計入營業成本,研發費用單獨列示,上年同期數不予調整。財務費用下降是由于本期利息收入及匯兌收益較上年同期增加。 季節性采購旺季,銅價有望反彈。在我們的深度報告《“銅”:4月反彈,年末觸底》中詳細描述。伴隨2019Q2經濟企穩、投資改善、貨幣政策邊際寬松環境,以及銅本身在4-5月份的集中采購帶來的季節性旺季,我們認為銅價將開啟趨勢性反彈行情,價格有望達到7000美元/噸,帶動銅板塊整體估值修復。公司銅資源儲量豐厚,產能逐步釋放,受益于銅價反彈。 盈利預測及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19-2020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0.32、31.79、37.04億元;EPS分別為0.14、0.15、0.17元,以2019年4月30日股價對應P/E為30X、28.6X、24.6X,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礦山環保安全風險,銅、鈷價格劇烈波動 寒銳鈷業:鈷價到達底部區域,公司依靠成本管控及規模擴張度過行業寒冬 投資要點: 2018年及2019年一季報業績符合預期。2018年營業收入27.8億元,同比增長89.9%,歸母凈利潤7.08億元,同比增長57.46%。2019年一季度營業收入5.18億元,同比下降29.69%,歸母凈利潤-5532萬元,主要由于鈷產品價格同比跌幅較大。2019Q1電解鈷均價31.4萬元/噸,2018Q4電解鈷均價41.2萬元/噸,2018Q1為61萬元/噸。2019年一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98億元,現金流狀況良好。 公司擴產方面:公司目前擁有5000金屬噸氫氧化鈷、1500噸鈷粉、1萬噸電解銅產能,在建3000噸鈷粉產能計劃2019年8月投產,剛果金的5000電解鈷、2萬噸電解銅項目預計2019年底建成,建成后公司將擁有5000金屬噸氫氧化鈷、5000噸電解鈷、4500噸鈷粉、3萬噸電解銅產能。公司銅鈷產銷量預計:公司2018年鈷產品銷量折合鈷金屬量5826噸,預計2019-2021年將分別達到6800噸、7800噸、9800噸。公司2018年電解銅銷量7860噸,預計2019-2021年將分別達到9800噸,18000噸、30000噸。 鈷價格判斷:未來兩年略有過剩,目前電解鈷價格26萬/噸已到底部。我們預計2018-2020年全球鈷供應金屬量分別為14.3萬噸、15.4萬噸、20萬噸,而對應2018-2020年鈷需求分別為13.2萬噸、14.8萬噸、17萬噸,2019-2020年分別過剩0.6萬噸和3萬噸。長期看隨著新能源汽車需求持續提高,2021年供需有望得到改善。預計2019-2021年電解鈷均價分別為26萬元/噸、23萬元/噸、33萬元/噸。 下調盈利預測,維持增持評級。我們調整2019-2021年公司鈷產品銷量折合鈷金屬量將分別達到6800噸、7800噸、9800噸(原預測為2019-2020年分別為7050噸、10500噸),調整2019-2021年電解鈷均價分別為26萬元/噸、23萬元/噸、33萬元/噸(原預測2019-2020年分別為25萬元/噸、30萬元/噸),綜合以上調整我們下調2019-2020年公司盈利預測,新增2021年盈利預測,預計2019-2021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91億元、3.01億元、5.93億元(原預測2019-2020年分別為3.69億元、7.03億元),對應PE分別為80倍、51倍、26倍。雖然預計2019年鈷價格持續弱勢,但長期角度鈷資源依然緊缺,未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爆發將大幅拉動鈷需求增速持續提升,未來或將再次刺激鈷價格上漲,公司作為全球鈷粉龍頭將充分受益未來鈷行業需求的大幅增長,我們判斷未來股價上漲空間超過5%,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新能源汽車銷量低預期;電池研發出新技術路線替代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