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健委等多部門聯合印發《癌癥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打造以癌癥防治為核心的健康產業集群。以產學研用融合發展為支撐,以區域癌癥防治中心建設為載體,推動醫療服務、健康管理、健康保險、藥品器械、保健食品、康復護理等癌癥預防、診療涉及的多個領域的對接與融合,利用癌癥防控產業鏈條長、關聯程度高的特點,打造若干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癌癥醫療健康產業集群。 其中,《實施方案》指出,要提高抗癌藥物可及性。建立完善抗癌藥物臨床綜合評價體系。加快境內外抗癌新藥注冊審批,促進境外新藥在境內同步上市,暢通臨床急需抗癌藥臨時進口渠道。此外,還提別提到要促進相關疫苗接種。鼓勵有條件地區逐步開展成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高風險人群的乙肝疫苗接種工作。加快國產HPV疫苗審評審批流程,提高HPV疫苗可及性。 《實施方案》基于當前癌癥防治現狀和工作要求,明確到2022年“癌癥發病率、死亡率上升趨勢得到遏制,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比2015年提高3個百分點”的總體目標。 華創證券建議關注:恒瑞醫藥是國內創新藥龍頭,潛心創新藥研發近20年,18年以來吡咯替尼、卡瑞利珠單抗等抗腫瘤重磅產品陸續獲批,到2020年初有望實現6個創新藥在售。 藥明康德與廣生堂合作研發治愈乙肝、脂肪肝新藥、肝癌新藥等四個一類創新藥,脂肪肝新藥GST-HG151和肝癌新藥GST-HG161已取得突破性進展。 康泰生物疫苗產品線豐富,乙肝疫苗、Hib疫苗等現有品種維持穩定增長,13價肺炎疫苗、三代狂苗等重磅品種明年起逐漸步入收獲期,公司的價值有望得到重估。 智飛生物代理默沙東旗下4價和9價HPV疫苗。目前HPV疫苗在終端接種點仍呈現供不應求的狀態,需求增長強勁。 泰禾健康(000790)旗下碘[131I]美妥昔單抗注射液(利卡汀)為國家一類創新新藥,該藥用于中晚期肝癌的治療。 海欣股份控股子公司海欣生物技術與上海第二軍醫大學合作研發的“抗原致敏的人樹突狀細胞(APDC)”是我國首個自主研發的獲得CFDA批準的,針對晚期大腸癌的治療性疫苗,已取得了較好的臨床療效,是目前最為有效的腫瘤免疫療法之一。 中珠醫療子公司湖北潛江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與TNI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美國)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血液、骨髓造血系統癌癥及癌癥患者免疫力恢復抗癌藥物的臨床前研究核查,并且FDA已同意TNI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開展三期臨床。 【2019-09-04】恒瑞醫藥(600276)創新藥系列研究之五:源頭活水不斷 創新步伐加速 龍頭持續和時間賽跑 解構國內頭部企業創新藥管線布局,比較異同之處。我們梳理了恒瑞、正大天晴、科倫和齊魯等四家優質企業的創新產品線布局。其中VEGF、PD-1、PD-L1、Her2、c-MET 等靶點頭部企業重合度較高。但恒瑞管線中有IDO、AML1-ETO、EZH2、IL-15 和TIM-3 等獨家靶點。創新難度極大,既需要走的快、走的前瞻(獨家靶點),還需要走的穩(已驗證的靶點),是持續和時間賽跑的領域。恒瑞無疑是國內創新藥企的絕對龍頭。 恒瑞產品線剖析,精選8 大未來潛力靶點進行詳細分析。公司近兩年創新策略已經從fast follow 仿創變成了系統布局,同時也擁有很多全新靶點。我們選擇了腫瘤和風濕免疫科在研的八個品種進行重點研究,其中,有三個品種國內外均尚無已上市同靶點產品,是恒瑞研發轉型向全球同步的中藥體現。這些后布局的較新靶點將成為公司未來價值的主要推動力。 恒瑞投資核心邏輯: 萬人銷售隊伍為公司創新藥品放量奠定基礎:公司多年來建設了萬人銷售團隊,各板塊主要產品都有較高市占率,體現其極強的銷售能力。 仿制藥板塊穩健增長:現有腫瘤+麻醉+造影三大核心領域增速穩健,注射劑中短期受帶量采購影響相對較小。在研品種儲備豐富,覆蓋抗腫瘤、糖尿病、麻醉、抗血栓等多個治療領域,其中右美托咪定鼻噴劑、釓布醇注射液等多個品種納入優先審評,近兩年有望獲批首仿上市。 創新藥國內當之無愧的龍頭,新品快速放量拉動業績:19K、吡咯替尼、PD-1迅速拉動增長,未來三年創新藥收入占比有望提升至40%。后續研發持續投入。未來法米替尼、AR 抑制劑、瑞格列汀、恒格列凈、瑞馬唑侖和海曲泊帕等創新藥有望陸續上市。 未來,恒瑞有多大成長空間? 看10 年維度,鼓勵創新帶來的國內用藥結構發生變化,龍頭集中度提升,恒瑞遠未到天花板。2018 年美國處方藥市場合計約4200 億美金,前十大藥企合計占市場份額約37.66%。根據中康網數據,我國處方藥市場約1.3-1.35萬億人民幣,恒瑞目前僅占整體市場的1.3%,整體外企占比約24-25%。未來10 年,我國處方藥市場將以8%左右增速每年穩定增長,到2029 年,處方藥市場規模有望達到約3 萬億,龍頭強者恒強占比增多,我們預計外企+恒瑞+正大天晴+豪森等龍頭企業的合計市場份額有望上升至35%。參照海外龍頭情況,恒瑞作為國內藥品市場龍頭,占整體市場份額有望上升到4-5%,10 年維度收入規模有望達到1200 億,利潤體量250 億可期。 盈利預測及評級。基于新品放量和創新藥獲批預期,我們預計2019-2021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51.51 億元、64.48 億元、80.33 億元,增長分別為26.7%、25.2%、24.6%。EPS 分別為1.16 元、1.46 元、1.82 元,對應PE分別為67x,53x,43x。我們認為公司海內外捷報頻傳,亮點頗多。隨著吡咯替尼、19k、白蛋白紫杉醇、PD-1 的放量,疊加受海外七氟烷、阿曲庫銨的發力及國內新批卡泊芬凈放量及老品種的穩健增長,公司收入端有望維持25%以上較快增速。我們看好公司長期發展,首次覆蓋,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海外業務增速低于預期,創新藥研發失敗風險,仿制藥放量不達預期等。 【2019-08-26】藥明康德(603259)醫藥外包一體化服務平臺的成長路徑 “三高+一低”造就藥明康德行業龍頭地位。我們認為藥明康德的成功主要來自于四點:高素質的管理團隊、高爆發的行業成長;高壁壘的技術平臺和低成本的人力優勢。 國內CRO/CDMO行業將持續高景氣,龍頭優先受益。Frost&Sullivan預計, 2013年-2017年中國醫藥外包市場CAGR為23%,遠高于全球水平;預計2017-2022年CAGR將提升至25.6%;其中CRO市場CAGR由24.4%提升至27.7%;CMO市場CAGR由20.2%提升至20.4%。我們認為核心增長點來自兩方面,全球藥企(大型跨國藥企及新興Biotech)研發和生產業務外包給中國企業和國內創新藥熱潮帶來對本土CRO/CDMO需求的增長。 分業務模塊看藥明康德成長空間:1、中國區實驗室服務:小分子藥物發現業務來自行業自身增速及DDSU業務增量;藥物分析與測試服務看安評業務擴建產能后業績彈性。2、臨床CRO服務:康德弘翼收購Research Point Global和Pharmapace,整合后有望快速發力。津石SMO業務目前是國內龍頭,未來有望保持快速增長。3、美國區實驗室業務:看好細胞及基因治療新業務未來的發展趨勢,不排除誕生下一個藥明生物的可能。4、CDMO業務:我們判斷合全藥業的成長來自于:(1)商業化訂單的快速增長。(2)PDS業務快速增長。5、投資收益。主要是WuXi PharmaTech Healthcare Fund帶來的非經常損益和聯營和合營企業投資收益。 首次覆蓋給予強烈推薦:我們預測公司2019-20年凈利為22億、28億,同比增-2%、26%,對應19-20年PE為57和46倍。看好公司醫藥外包全技術平臺的成長空間,未來新業務有望帶來較大業績彈性,按20年55-60倍PE,第一階段目標價93.5元-102元,首次覆蓋給予“強烈推薦”投資評級。風險提示:臨床CRO業務拓展不及預期;項目失敗風險;客戶流失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