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十部門聯合下發了《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預計很快對外公布。 相比于今年3月發布的征求意見稿,《指導意見》取消了生物天然氣2020年的發展目標,2025年的發展目標由征求意見稿的150億立方米調整至100億立方米,2030年的目標則由300億立方米調整至200億立方米。 生物質能產業促進會常務副秘書長張大勇表示,上述調整說明有關部門已更加穩健、務實的態度對待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相關目標預計拉動社會投資約1.2萬億元,年處理各類有機廢棄物3.5億噸,帶動100萬人就業,年增加農民收入600億元。 《指導意見》的出臺,從側面反映出國家扶持推動生物天然氣的信號,在《指導意見》中,除了編制國家生物天然氣發展中長期規劃、重點企業發展規劃等,相關部門還將研究建立綠色燃氣配額機制,制定生物天然氣優先利用政策措施;建立生物天然氣開發利用與常規天然氣計劃分配、進口量分配掛鉤機制等一系列產業扶持的政策。 為何扶持生物天然氣? 生物天然氣是指以農作物秸稈、畜禽糞便、生活垃圾、工業有機廢水等各類城鄉有機廢棄物為原料,經厭氧發酵和凈化提純產生的綠色低碳清潔可再生的非常規天然氣,既可以直接供以常規天然氣為燃料的車用,也可以并入到天然氣官網。 但目前我國生物天然氣產業才剛剛起步,規模還比較小,還沒有形成比較完善的產業鏈體系,其實,從2015年起,國家相關部門就在推動大型沼氣轉型升級的工作,2015年至2017年,國家連續三年以投資補貼的方式去支持規模化生物天然氣工程建設,目前,各地已經陸續建立其近百家日產1-5萬立方米生物天然氣的示范企業。 但是由于國家對生物天然氣的補貼政策一直為落地在疊加沼氣-生物天然氣企業的原料成本較大,因此僅有少數的項目實現了商業化的運營,年產量大概在5760萬立方米。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生物天然氣在歐美發達國家已嶄露頭角,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歐洲國家累計生產180億立方米生物甲烷當量的沼氣和生物天然氣,一共有1.74萬家沼氣廠。 因此,此次在十部門相關政策的推動之下,生物天然氣行業有望迎來發展的機遇,未來有望補充我國天然氣產量程度不足,降低對外的依存度。 根據數據顯示,2010-2018年,我國天然氣的消費量從1074億立方米增長到2833億立方米,年均復合增速達到13%;2019年前三季全國天然氣表觀消費量為2224.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3%,增速較去年同期下滑了7.99%。主要是受基數增大以及宏觀經濟下行的影響所致。 在需求快速增長的前提之下,我國天然氣供給產量卻有限,對外依存較大,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天然氣產量161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7.5%,與此同時,自產氣滿足消費量的比例由2014年的69%下降至2018年的57%,2018年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升至45.3%,2019年前三季度中國天然氣進口量為7122萬噸,同比增長10%。 哪些個股值得關注? 作為一個天然氣供給偏見的大國而言,我國發展生物天然氣不僅能夠在未來有效的促進供需平衡,相關上市公司也在一定程度上迎來了發展機遇,尤其是對于一些生物質能的相關概念股有益。 據同花順(300033),目前涉及生物質能的上市公司有迪森股份(300335)(300335.SZ)、華西能源(002630)(002630.SZ)、江蘇新能(603693)(603693.SH)、金通靈(300091)(300091.SZ)、粵水電(002060)(002060.SZ)、寧波熱電(600982)(600982.SH)、華光股份(600475)(600475.SH)、韶能股份(000601)(000601.SZ)等。 江蘇新能:主要從事風能、生物質能喝太陽能等新能源項目的投資開發以及建設運營,根據2018年年報,風電、生物質發電、太陽能發電分別占營收的比例為55.41%、32.69%、7.72%。 在生物質發電業務中,公司目前有淮安、如東、鹽城、泗陽四個生物質發電項目,總裝機容量為115兆瓦,年發電量約8億千瓦時。其中,淮安2×15兆瓦生物質發電項目為國內首家全部采用國產設備、利用稻麥軟質秸稈成功發電的項目;如東25兆瓦生物質發電項目系國家發改委核準的第一批生物質發電示范項目。 迪森股份:是一家利用生物質等新型清潔能源提供熱能服務的企業,公司業務覆蓋了生物質能源產品的固態、液態、氣態等三種形態,具體分別為生物質成型燃料(BMF)、生態油(BOF)、生物質可燃氣(BGF)。公司主要產品按結算方式分為燃料(BMF、BGF、EGC-F)和熱力(蒸汽、熱量),根據2018年年報,清潔能源綜合服務-B端運營、C端產品與服務分別占營收的比例為42.41%、42.05%。 金通靈:主要致力于離心風機領域,主要產品有大型工業鼓風機、通風機、煤氣鼓風機等。子公司林源科技已經建成生物質秸稈制氣16000m3/h生產能力。今年8月,公司連續簽訂生物質氣化耦合發電、生物質氣化提氫兩大戰略合作協議。 8月1日,公司全資子公司高郵林源與華東理工大學、常州藍博簽訂《生物質氣化提氫產業化技術合作協議》,目標建成國內首套秸稈氣化提氫2000 萬米3,配套高濃度氫氣提純及液化工藝,8月7日,公司與中科實業集團簽訂在分布式能源領域戰略合作協議,積極推廣高郵林源生物質氣化發電項目建設、運營經驗,結合中科實業在垃圾發電投資、建設、運營經驗,開展生物質及垃圾氣化耦合分布式發電項目。 粵水電:早在2017年,該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南粵水電與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簽署合作框架協議。岫巖滿族自治縣人民政府同意中南投資公司在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投資建設2座1×30MW的生物質能源綜合電廠,分兩期建設,每期30MW。根據目前的市場價格,該項目預計總投資約7億元,每期擬投資約3.5億元。 整體而言,生物天然氣作為一種新型的能源戰略,隨著國家相關部門的推動,該產業對于我國天然氣的可持續發展能夠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其產業鏈上的相關概念股也有望收益,但就目前而言,生物天然氣在我國才剛起步,且前期的投入成本較大,因此,要想真正建立比較成熟的產業體系,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2019-07-09】迪森股份(300335)將花不超1億元回購部分社會公眾股份 用于股權激勵 7月9日消息,迪森股份(證券代碼:300335)近日發布公告稱公司以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回購部分社會公眾股份,回購金額上限1億元、回購價格上限9.76元/股,回購期限不超12個月,本次回購的股份用于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轉換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 據了解,本次擬回購股份的種類為A股。本次擬以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含)且不超過人民幣1億元(含)的自有資金回購公司股份。在回購股份價格不超過人民幣9.76元/股的條件下,按回購金額上限測算,預計回購股份數量約為1024.59萬股,約占公司當前總股本3.63億股的2.82%,按回購金額下限測算,預計回購股份數量約為512.3萬股,約占公司當前總股本3.63億股的1.41%;具體回購數量以回購期限屆滿時實際回購的股份數量為準。 對于本次回購的目的,迪森股份基于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對公司價值的認可,為進一步健全公司長效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公司核心骨干及優秀員工的積極性,共同促進公司的長遠發展,公司在考慮業務發展前景、經營情況、財務狀況、未來盈利能力以及近期公司股票在二級市場表現的基礎上,擬以自有資金回購公司部分社會公眾股份,用于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轉換上市公司發行的可轉換為股票的公司債券。 截至2019年3月31日(合并口徑),公司總資產為391,522.10萬元,貨幣資金金額94,441.30萬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157,810.82萬元,資產負債率53.38%。根據公司目前經營、財務及未來發展規劃,公司回購資金總額不低于人民幣5,000萬元(含)且不超過人民幣10,000萬元(含)不會對公司經營、盈利能力、財務、研發、債務履行能力、未來發展等產生重大影響,股份回購計劃的實施不會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不會改變公司的上市公司地位,不會導致公司的股7權分布不符合上市條件。 挖貝網資料顯示,迪森股份核心業務處于天然氣產業鏈下游(相關裝備及運營服務行業),定位為"清潔能源綜合服務商",主要利用天然氣、生物質、清潔煤等清潔能源為工業及商業端(B端)用戶提供熱、冷、電等清潔能源綜合服務,并提供燃氣鍋爐裝備產品;同時,以"小松鼠"燃氣壁掛爐為核心,搭配熱泵、新風、凈水機,為家庭消費終端(C端)用戶提供以家庭供熱/暖為核心的舒適家居系統解決方案。 【2019-11-14】集中資源推進優質項目建設 金通靈(300091)2019全年凈利同比預增超三成 11月13日晚,金通靈(300091)發布2019年年度業績預告。根據公告,公司預計2019年1月份至12月份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8億元至1.45億元,同比增長30.1%至47.38%;報告期非經常性損益對凈利潤的影響金額不超過2000萬元。 對于業績變動的原因,金通靈在公告中表示,報告期內由于流動性仍偏緊,公司對部分總包項目的投入進行了計劃調整和投資收縮,對公司年度經營成果收入方面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但同時公司在原材料鋼材價格持續高位震蕩,運費等營業費用增幅較大的情況下,加大了內部管理的力度,注重開源節流,集中公司資源推進優質項目的建設,促使公司利潤同比有較大幅度的增長。 近年來,金通靈以基礎工業領域產業升級和環境保護為契機,在鞏固原有大型工業風機市場份額的同時,逐步向軸流鼓風機、高壓離心鼓風機和小型離心空氣壓縮機市場拓展,努力向流體機械更高端領域發展。 2019年上半年,金通靈高端設備業務、系統技術集成服務業務較為飽滿,小型高效汽輪機為核心的發電島系統集成業務的推進,整體推動了公司收入的增長,收入結構得到優化,為公司未來持續、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1.01億元,同比上升4.70%;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1.01億元,同比下降8.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