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國內地流感活動水平持續升高。專家預測未來還會上升,12月底大部分省份將進入流行季,而流行季較早的省份會在明年1月中上旬達到高峰。分析人士建議關注相關醫藥主題投資機會。 流感監測顯示,近期全國報告的流感暴發疫情起數顯著高于往年同期。中疾控國家流感中心近日發布2019年第50周流感監測周報,報告顯示,我國內地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動水平持續升高,暴發疫情報告數明顯增多,部分省份已經進入今年的冬季流行季,東北、華北、西南和華南地區處于中等流行水平。 根據周報,2019年第50周,全國流感監測網絡數據顯示,實驗室共檢測流感樣病例監測標本9810份,流感病毒陽性標本2908份,其中A型流感2315份,B型流感593份。第50周,南方省份流感檢測陽性率為31.7%,高于前一周的24.8%;北方省份流感檢測陽性率為27.6%,高于前一周的18.5%。 每年12月至次年1月為流感病毒活躍度最高的時節。當前北半球甲流中的H1N1、H3N2以及乙流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活躍度高。目前,我國聚集性疫情主要在中部省份,北上廣幾個大城市的流感活動開始比較晚,尚未進入快速上升階段。專家預測,11月中下旬流感活動將開始逐步增強,之后我國也將由北向南陸續進入流感流行季。 流感高發季的到來將促使流感疫苗的需求大幅增加,相關生物醫藥公司疫苗業務有望進入爆發期,利好生產流感疫苗的企業。據流行病學統計,未接種疫苗人群中流感感染率可達10%,某些流感高發季兒童感染率可高達50%左右。目前國內主要接種三價和四價流感疫苗,三價流感疫苗由北京科興、華蘭生物等公司供應,華蘭生物的四價流感疫苗于今年啟動銷售。長春百克的鼻噴流感疫苗(凍干)于12月獲批上市。 具體到投資標的,天風證券建議從四方面把握投資機會。一是西醫抗病毒治療:東陽光藥(奧司他韋);二是中醫輕癥辯證治療:以嶺藥業(連花清瘟膠囊);三是診斷檢測:邁克生物(抗原檢測)、安圖生物(代理VIRCELL九項呼吸道感染病原體IgM抗體檢測)、萬孚生物(抗原檢測)、華大基因(病毒核酸檢測)、達安基因(病毒核酸檢測)、博暉創新(病毒核酸檢測)、科華生物(抗原檢測、病毒核酸檢測);四是預防階段:華蘭生物(流感病毒裂解疫苗)、東陽光藥(奧司他韋)。 【2019-11-25】東陽光(600673)擬申請所持東陽光藥股份H股"全流通" 事件:公司擬申請所持東陽光藥股份H 股“全流通”。11 月23 日公告,公司擬將所持有的東陽光藥內資股股份22620 萬股全部申請轉為境外上市股份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 轉換股份占東陽光藥總股本的50.40%。 東陽光藥H 股“全流通”可為公司提供融資便利。本次中國證監會推開H 股“全流通”改革,與05 年A 股的股權分置改革類似,本質上都是“盤活存量”,為非流通股引入市場化定價機制,改善公司治理、企業管理和經營能力,也為后續資本運作打開了空間。公司推進東陽光藥H 股“全流通”,將緩解公司與港股流通股股東“同股同權卻不同利”的矛盾,帶動H 股流動性和成交改善。另外,內資股可流通將便于大股東進行股權質押融資,同時大股東和中小股東的利益趨于一致,公司治理結構也將有望得以優化。 電極箔龍頭地位穩固,醫藥業務優勢凸顯。公司是國內最大的中高壓化成箔生產商,龍頭地位長期穩固。子公司東陽光藥收購了恩替卡韋片等27 個仿制藥,目前已有23 款提交了上市申請,若產品順利獲批上市,將豐富醫藥產品種類,進一步提高公司業績。同時公司重點產品苯溴馬隆片也通過國家一致性評價(東陽光藥9 月30 日公告)。另外公司公告東陽光藥擬以20.6 億元受讓廣東東陽光藥業研發的焦谷氨酸榮格列凈、利拉魯肽2 型糖尿病治療藥物。公司醫藥業務優勢凸顯,業績占比將繼續提升。 盈利預測及投資建議。結合行業及公司情況,預計公司2019-2021 年EPS 分別為0.37、0.55 和0.77 元,對應當前股價的PE 分別為24、16 和11 倍;考慮公司醫藥業務業績占比較大且持續穩定增長,維持之前合理價值12 元/股不變,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醫藥產品銷量季節性波動較大;電極箔、氟化工價格下跌。 【2019-12-24】以嶺藥業(002603):讓創新打通中醫藥"經絡" 一株小草改變世界,一枚銀針聯通中西,一縷藥香穿越古今……幾千年歷史的中醫藥學博大精深,曠古綿長。 當現代醫學在微觀世界越走越深時,越來越多的中藥人開始思考,中醫藥現代化向何處去?越來越多的中藥企業也開始思考,怎樣去繼續前行? 創新——以嶺藥業總經理吳相君給出了答案。當前,以嶺藥業人正在努力不斷進行著中醫藥領域的學術創新與新模式轉化,以期打通中醫藥現代化的“經絡”。 系統構建脈絡學說 “中醫學有經和絡之分,經是人體中運行氣血的主干,絡是從主干分流而出的分支,如同灌溉田間的溝渠。”吳相君告訴記者,中國歷代醫家重經輕絡,中醫典籍中對絡僅有零散的介紹。從40年前開始,中國工程院院士吳以嶺教授(以嶺藥業董事長)就致力于中醫絡病理論研究,將中醫整體思維與現代科技相結合,系統構建了指導心腦血管病變防治的脈絡學說。 作為公司首席科學家,吳以嶺已經完成了兩項國家973計劃項目——“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血管病變防治研究”和“基于心腦血管病變的脈絡學說理論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 “脈絡學說構建及其指導血管病變防治研究”項目的驗收專家組對此研究評價稱:“脈絡學說營衛理論形成了指導微血管病變性重大疾病防治的新理論,屬于中醫藥學術研究的原創成果。”脈絡學說在指導心腦血管病防治方面取得重大進展,揭示了通絡改善微血管血流灌注、保護組織細胞、改善臟器功能是治療心腦血管病共性機制,治療微血管病變核心機制是保護微血管內皮細胞。專家組一致認為,該項目“首次形成指導微血管病變性重大疾病防治新理論,取得中醫藥治療微血管病變重大突破”。 “實際上,中醫藥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創新史。”從秦漢時期《黃帝內經》奠定中醫理論體系,到明清時期溫病學的產生;從中醫典籍中煥發新生的青蒿素,到將傳統中藥的砷劑與西藥結合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創新,始終是推動中醫藥發展的第一動力。 脈絡學說指導了臨床心血管病科建設和發展,理論創新又促進了國內外學術合作,以嶺藥業先后建立了南山-以嶺肺絡聯合研究中心、荷蘭萊頓大學-以嶺聯合研究中心、英國卡迪夫大學-以嶺醫藥研究院醫藥研究中心,都在不斷推動著中醫藥國際化進程。在脈絡學說基礎上提出來的“絡病診療方法”,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脈絡學說創新,促進了以嶺藥業創新藥物的研發,10個國家專利新藥順利上市。據吳相君介紹,在脈絡學說指導下研制的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經大量基礎和臨床試驗研究證實,可分別治療心血管病、心律失常、慢性心衰等疾病。因其療效確切,還被列入相關診療指南、專家共識、大學教材。與此同時,通心絡膠囊、參松養心膠囊、芪藶強心膠囊等7種藥物均被列入國家醫保目錄,5個列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 此外,以嶺藥業處于臨床研究階段的中藥還有10余個,臨床前在研品種20余個,形成了處于不同研發階段的系列專利藥物集群。 吳相君認為,創業之初,以嶺藥業就確定了“繼承創新,造福人類”的企業宗旨。創新,是支撐以嶺27年發展的原動力。 堅持循證醫學研究 藥品的安全有效,關系著廣大民眾的生命健康。如何證明一個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呢? 循證醫學研究是國際公認的評價藥物療效與安全性的科學方法,其主要特點是采用大范圍、多樣本、雙盲實驗來檢驗藥物療效和安全性。通俗來講,這是一種能讓世界聽得懂的國際語言,用這一方法來證實中醫藥的療效,已成為中醫藥國際化、現代化發展的必經之路。 “作為國內開展循證醫學較早的企業,以嶺藥業旗下好多個品種都做了循證醫學研究,有的品類還開展了多項循證醫學研究。早在2005年,公司就開始了循證醫學研究之路,到現在已逐步開展了20余項研究。對入選國家醫保目錄的7個創新中藥都開展了循證醫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可靠的循證證據,解決了一系列國際醫學界臨床重大難題。”吳相君介紹道。 比如,圍繞急性心肌梗死無再流、心功能不全伴室性早搏、竇性心動過緩伴室性早搏、慢性心力衰竭等國際醫學界四大臨床重大難題,以嶺藥業開展的循證醫學研究,均獲得了一系列可靠的循證證據。 2009年,以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為組長單位,全國9家醫院參加的臨床循證研究證實,通心絡膠囊對于急性心梗介入治療后心肌無復流具有顯著防治作用,加用通心絡可提高臨床療效20%,從而為解決介入術后無再流這一困擾心血管領域的世界性難題提供了循證醫學證據。 目前,多數抗心律失常西藥都有加重心衰的副作用,而且西藥對于緩慢性心律失常也沒有有效藥物。以嶺藥業圍繞參松養心膠囊相繼完成的針對心衰伴室性早搏、竇性心動過緩伴室性早搏的循證醫學研究,有力地證明了參松養心膠囊的功能,為這一臨床難題提供新的藥物;參松養心膠囊治療竇緩伴室早,可減少室性早搏,提高心室率,填補了快慢兼治、整合調律藥物治療空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