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被稱作是人類心臟病的最后戰場。芪藶強心膠囊治療慢性心力衰竭循證醫學研究證實,在國際標準治療基礎上加用芪藶強心,提高臨床療效16%,改善患者心功能,減少復合終點事件發生率。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目前,以嶺藥業還有多項通絡中藥臨床研究正在開展。 吳相君告訴記者,吳以嶺院士創立了“理論+臨床+新藥+實驗+循證”一體化的中醫學術創新與轉化新模式,走出了一條具有典范性作用的中醫藥產業現代化、國際化發展之路。 “我們遵循‘以臨床實踐為基礎,以理論假說為指導,以治療方藥為依托,以臨床療效為標準’,創新中藥研發模式,根據理論、臨床,提出新的理論假說,把有效組方變成新藥,然后再進行基礎研究、循證醫學研究。這樣一個理論的創新通過臨床組方來體現,基礎研究結果用臨床循證研究結果加以證實,臨床研究結果用基礎數據加以詮釋,理論的科學價值才會有臨床和試驗的數據加以佐證、實現。”吳相君說。 【2019-09-27】邁克生物(300463)高速發光發力在即 業績有望加速 投資要點: 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公司是國內IVD 全產業鏈和全產品線布局的行業龍頭,未來隨高速發光儀器順利推廣加速貢獻業績,血球等自產新產品逐步放量,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業績有望在2020 年加速增長,預測公司2019-2021 年EPS 0.95/1.22/1.51 元,參考行業可比公司估值,給予公司目標價33.77 元,對應2020 年PE 28 X,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高速發光發力在即,有望加速貢獻業績。市場擔心公司i3000 面臨放量瓶頸,我們認為化學發光國產化率不足20%,在三級醫院高端市場仍有廣闊的進口替代空間,i3000 高速度、可擴展、高性能、易使用特點,競爭優勢凸顯,有望逐步在三級醫院市場滲透發力。目前公司已經取得26 項配套試劑注冊證且市場推廣進展順利,2019 年有望實現投放裝機500 臺,公司率先從傳染病和甲功等主流發光項目開始進口替代,單臺產出可達50 萬/年,未來隨儀器性能逐漸被市場驗證,醫院認可度提升,檢驗菜單逐步豐富,儀器投放和單臺產出進一步增加,化學發光有望加速貢獻業績。 自產產品日益豐富,不斷培育新增長點。公司堅持自主研發為主,持續加大研發投入,豐富和補足自主產品系列,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借力完善的渠道網絡和多元化營銷模式,公司自產產品保持快速增長,血球、血型卡、病理等新產品有望逐步放量,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另外流水線、分子等在研新品有望陸續推出,豐富的產品助力公司業績穩健快速增長。 催化劑:i3000 放量帶動業績加速,流水線等新產品推出 風險提示:新產品推廣不及預期;產品降價風險;渠道并購整合不達預期 【2019-11-04】安圖生物(603658)2019年三季報點評:化學發光繼續放量 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加速增長 點評 化學發光繼續放量,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加速增長。公司2019 年前三季度實現收入18.94 億元,同比增長39.22%,三季度單季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2.42%,我們估計主要系磁微粒化學發光檢測試劑等持續放量。我們估計2018 年公司裝機臺數存量3000 多臺,估計2019 年全年新增裝機臺數1000 臺以上。 公司銷售毛利率為66.64%,略低于去年同期0.14pp。公司財務費用同比增長505.08%,銷售費用較去年同期增長39.87%,管理費用同比增長31.29%,研發費用同比增長56.83%。 國內化學發光高度景氣,國產替代空間大。根據《中國醫學裝備發展狀況與趨勢2018》,2017 年安圖化學發光儀器市占率約為6.1%,羅氏化學發光儀器市占率約為28.7%,綜合考慮我們估計2017 年國內化學發光設備存量約3.8 萬臺。國產化學發光單臺產出低于羅氏等進口企業,化學發光國產替代空間大。 布局流水線、質譜儀、分子診斷,IVD 產品線漸全。我們認為流水線是IVD 未來重要的增長點,流水線在國內從2012 年起迅速發展,主要為羅氏、貝克曼、西門子等。研發流水線對IVD 企業要求極高,需同時具備一流的免疫及生化診斷,放眼國內IVD 企業,數量雖然眾多,具備流水線研發能力的僅安圖生物、新產業、邁瑞醫療、邁克生物等少數企業。此外,公司去年推出了小型生化免疫流水線、質譜儀,并布局分子診斷,IVD 產品線漸全,我們認為可以打開新的增長空間。 盈利預測及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19-2021 年EPS 分別為1.77、2.40、3.19 元,考慮公司未來3 年高增長、公司壁壘高,參照可比公司估值,我們給予公司2020 年45-50 倍PE,6 個月內合理價值區間107.88-119.87 元,維持“優于大市”評級。 風險提示。化學發光設備投放不達預期、研發不達預期、新品放量不達預期、產品降價風險、兩票制等行業政策變動風險。 【2019-10-24】萬孚生物(300482)三季報營收14.24億元 扣非凈利潤同比增36.66% 10月24日晚間,萬孚生物發布了2019年三季報。2019年初至三季度末,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2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3.5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億元,同比增長30.44%;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歸母凈利潤2.81億元,相比上年同期增長36.66%。 從2019年三季度單季業績來看,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56億元,同比增長29.4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366.1萬元,同比增長38.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8780.9萬元,同比增長53.71%。 2019年初至三季度末,公司實現經營性現金流凈額1.35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52.78%;毛利率達到65.22%,同比大幅提升了4.57個百分點。公司經營質量持續改善。 公司截至三季度末累計的研發費用為1.13億元,占合并營業收入的比例為7.94%,同比增長了29.72%。在產品注冊證方面,公司年內累計獲得產品注冊證33個,其中新增國內產品注冊證25個,歐盟CE產品注冊證8個,累計獲得CFDA、FDA、CE、MDALL產品注冊證413個,處于行業領先。 報告期內,隨著終端開發、增項上量等工作的推進,免疫熒光平臺的心腦血管標志物、炎癥因子等產品實現快速穩健增長。膠體金平臺的流感檢測產品繼續保持高速增長,艾滋、登革熱等單品在三季度的收入貢獻有所上升。海外業務進一步回暖。在經歷了上半年的下滑之后,美國毒檢業務在三季度有明顯的改善,同期下滑的缺口大幅縮小。報告期內,化學發光、血氣、凝血、干式生化等新品的導入有序推進,在若干標桿醫院實現裝機,產品性能和質量獲得行業認可。 未來,公司將以提升運營效率、推出新產品和服務、建立新的戰略聯盟為主要工作方向,以數字化平臺的搭建和智能化作為戰略轉型的突破口,推動戰略落地和業務的快速成長,以持續、穩健的業績增長回饋廣大股東的支持。 【2019-10-14】華大基因(300676)三季報預告 多項布局取得重要突破 10月14日晚間,華大基因發布了2019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主營業務收入保持穩定增長,預計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約10%-2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下降約10%-20%,預計在2.56億元–2.88億元。 根據公開資料,華大基因前三季度凈利潤出現一定下降,原因或主要是受公司加大研發投入、非經常性損益收入下降、加大市場推廣力度、市場競爭加劇等多方因素影響。根據前三季度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非經常性損益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4000-4500萬元,預計較上年同期減少約821.46-1321.46萬元;根據2019年半年報顯示,華大基因上半年研發投入金額達1.52億元,同比增長51.63%。 華大基因方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年來行業市場競爭加劇,公司近兩年加大了研發與市場推廣的投入,目前仍處于投入與積累期,因此凈利潤受到一定的影響,公司管理層依然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華大基因前三季度不僅營業收入依舊保持了穩定的增長,并且在經營方面取得不少突破。5月,華大基因發布自主開發的多組學數據挖掘系統Dr.Tom,實現了用手機完成個人全基因組測序分析方面零的突破;6月,披露擬建設青島華大基因健康醫療產業園項目,進一步布局山東省及北方市場,優化區域布局;7月,子公司中標河北省孕婦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服務項目(以下簡稱“河北省項目”),獲得首個省級的全覆蓋項目。 河北省項目公布以來,一直為市場高度關注,該項目中標總預算為1.4億元,實施周期至2019年12月31日。該項目的實施有利于讓精準醫學惠及更多家庭,更大范圍推廣貫穿生命全周期的健康民生實施方案。 而進入第三季度以來,華大基因連發兩項重要公告。8月30日,華大基因全資子公司華大生物科技(武漢)有限公司生產的“EGFR/KRAS/ALK基因突變聯合檢測試劑盒(聯合探針錨定聚合測序法)”,成功通過Ⅲ類醫療器械產品的注冊審批。該試劑盒是基于國產高通量測序儀的腫瘤基因檢測試劑盒,或將打破國外測序儀在腫瘤基因檢測試劑盒領域的壟斷局面,意味著國產高通量測序儀以其核心技術和過硬質量在腫瘤臨床領域實現重大突破。該試劑盒成功通過注冊審批也是華大基因近年來加大研發投入收獲的重要成果體現。 除自身產品的突破,華大基因也積極參與推進行業發展,其與控股子公司參與起草的兩項國家標準于9月份獲得批準發布。華大基因表示,通過參與上述國家標準的起草工作,有利于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對行業產品和技術進步起到示范和引領作用,繼續推動行業進步。 華大基因表示,公司秉承“基因科技造福人類”大目標,堅持“減少出生缺陷,加強腫瘤防控,精確治愈感染,助力精準醫學”的工作方針不動搖,領銜全球生命大數據高地,全面優化自主平臺,持續推進技術革新,公司生產經營業務總體保持穩健,對中長期發展充滿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