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觀察:穩就業,疏通經濟“毛細血管”最關鍵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社會穩定的根基,今年做好“六穩”工作的頭等大事就是穩就業。而穩就業的關鍵在于穩住中小微企業,疏通經濟的“毛細血管”。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全國新增城鎮就業人數同比下降,城鎮調查失業率上升,可見此次疫情對經濟運行和就業確實帶來了較大的沖擊。 小微企業雖小雖微,但對宏觀經濟的帶動作用并不“小”,在經濟發展中占據的地位也不“微”。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小微企業數量已超過1億戶,占了市場主體的90%以上,貢獻了60%以上的GDP。 此外,中小微企業也是就業最大的“容納器”,提供了全國80%的就業崗位。小微企業中多數又是個體工商戶,目前登記在冊的個體工商戶有8353萬戶,帶動了超過2億人的就業。 國家統計局副局長盛來運日前撰文稱,中小微企業是吸納就業的主力軍,支持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是穩就業的關鍵。這次疫情沖擊中,中小微企業受損較重,亟須社會各方面大力支持。 對中小微企業來說,由于自身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弱,目前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還有很多“痛點”需要解決,例如員工返崗限制多,經營中斷導致的訂單合同違約,現金流不足、資金周轉困難,一些中小企業已到了資金鏈崩潰的邊緣。 自疫情發生以來,國家就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問題,出臺了一系列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的措施,涉及降低社保稅費、減免房租、降低貸款成本等。為支持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相關部委針對疫情防控期間企業在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鏈、物流鏈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出臺了更為具體的應對政策。 種種政策的背后,穩就業的決心和導向已經非常明確。財政、金融、產業政策齊齊發力,目的就是要為中小微企業和個體戶“供氧”“輸血”,想盡一切辦法讓它們生存下來。不少企業也積極采取措施克服困難,盡量少裁員、不裁員。 這些政策措施正逐漸落地見效,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的形勢日趨向好,總體的態勢也是積極向上。據人社部最新數據,各地企業復工率和員工到崗率穩步提升,已有1億農民工外出務工,占春節前返鄉農民工的80%。 就業是經濟的“壓艙石”。中央把穩就業放在“六穩”工作首位,在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經濟形勢下為中國經濟加重“穩”的砝碼。不過,也要看到,就業形勢依然存在艱巨性、復雜性。 除了疫情對企業的沖擊,今年高校畢業生數量將達到歷史新高的874萬,給就業市場帶來壓力。此外,全球疫情在擴散和蔓延,對整個世界經濟乃至下一步我國經濟的影響還難以準確預料。穩經濟穩就業的任務十分艱巨、繁重。 而中小微企業就像經濟的“毛細血管”,只有它們暢通了,就業才會有保障,經濟才能有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