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又一重磅落地! 多部門:研究設立廣期所 5月14日,央行、證監會、銀保監會等部委發布《關于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充分發揮廣州碳排放交易所的平臺功能,搭建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權益交易與金融服務平臺。開展碳排放交易外匯試點,允許通過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碳排放權交易中心有限公司資格審查的境外投資者(境外機構及個人),以外匯或人民幣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內地碳排放權交易,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意見》還支持港澳私募基金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型企業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創新型企業赴港澳融資、上市。 業內人士表示,《意見》的出臺有三方面重大意義:一是表明了國家金融管理部門堅定不移支持重大區域發展的決心;二是表明了提升跨區域金融服務水平是當前深入推進重大區域發展戰略的關鍵保障;三是表明了國家堅定不移推動金融開放取得更大成效的信心。 粵港澳大灣區相關公司曾受追捧 早在去年10月份,在廣州舉行的“第八屆嶺南論壇”上,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何曉軍表示,澳門證券交易所方案已經呈報中央,希望能夠將澳門證券交易所打造成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納斯達克。他還透露,廣州期貨交易所已經在部門征求意見,要用綠色金融讓科技創新更加國際化。廣州期貨交易所就是跟綠色和碳排放相關。這些東西都會讓廣東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金融創新走得更快。 隨后,澳門金管局表示,為配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研究在澳門建立以人民幣計價結算的證券市場”,澳門金融管理局已委托國際顧問公司對此開展可行性研究。目前,相關研究工作正有序進行。 就在上述進展公布后,粵港澳地區上市公司就曾受到過資金的追捧。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顯示,在去年10月14日后的2個交易日內,有8只粵港澳大灣區股票出現連續漲停,分別是粵傳媒(維權)、順鈉股份、越秀金控、華金資本、粵泰股份、賢豐控股、達意隆、恒基達鑫等,其中華金資本更是連續走出4個一字板,成為當時最大熱門。 此次《意見》包含多項與資本市場息息相關的內容:研究設立廣州期貨交易所;探索建立跨境理財通機制;開展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跨境投資試點;優化完善“滬港通”、“深港通”和“債券通”等金融市場互聯互通安排。意見也對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擴大對外開放做出了明確部署。分析人士認為,一系列重磅政策的出臺,將對粵港澳地區金融業帶來積極改變,而當地上市公司無疑將率先受益,同時《意見》中提到的碳排放交易對相關概念股將有提振作用。 這三類公司受益 數據寶統計顯示,粵港澳大灣區涉及到A股公司超600家,其中與金融業相關的公司有13家。廣發證券、越秀金控為廣州地區金融類上市公司,而深圳則有平安銀行、國信證券、第一創業、長城證券、招商銀行等公司。從估值水平來看,這13家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類公司中,3股滾動市盈率不足10倍,分別是招商銀行、平安銀行、越秀金控,越秀金控市盈率最低,僅6.58倍。 越秀金控是國內首個地方金控上市平臺,目前擁有廣州證券、越秀租賃、廣州資產、越秀產業基金、廣州擔保、越秀小額貸款、越秀金融科技等金融業務平臺,公司一季度實現盈利35.25億元,同比增長12.1倍。昨日晚間,有投資者在互動平臺提問,廣州期貨,和廣州期貨交易所什么關系?越秀金控回應稱,廣州期貨是公司全資子公司,公司及廣州期貨均未參與廣州期貨交易所的設立。 作為《意見》重要部分,碳排放交易相關內容也受到機構普遍關注。數據寶統計發現,A股市場上與碳交易相關的股票有13只。如巨化股份,公司是國內首家實施二氧化碳排放權交易的氟化工企業,具備業界領先的氟化工環保治理技術。深圳能源則參股深圳排放權交易所,涉足溫室氣體排放權、污染物排放權和減排量等環境權益登記和交易。 此外,廣州期貨交易所的設立也直接利好期貨類公司。目前A股期貨類股票不多,包括中國中期、南華期貨、瑞達期貨,以及參股期貨的美爾雅、弘業股份、廈門國貿、弘業股份、新華錦、新黃浦、物產中大等。 [2020-04-30] 廣發證券(000776):資管、經紀表現靚麗,自營投資拖累業績縮水近三成-2020年一季報點評 核心觀點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近三成,經紀、資管占比顯著提升:1)公司2020Q1實現營業收入53.88億元,同比減少21%,實現歸母凈利潤20.71億元,同比下滑29%,業績表現稍遜于行業平均。2)2020Q1公司年化ROE8.98%,較行業平均高出1.42個百分點。3)經紀、資管、自營、信用、投行業務收入占比分別為30%、23%、22%、17%、5%。其中經紀、資管占比分別提升13個和10個百分點。 市場活躍度提升經紀收入大增,基金管理業務表現靚麗:1)公司20Q1實現經紀業務收入16.04億元,同比大增38%,主要受益于市場成交額大幅提升近40%。2)公司坐擁易方達基金與廣發基金兩大公募基金,基金管理業務持續快速增長,收入貢獻超過母公司資管收入,20Q1公司實現資產管理業務收入12.4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41%。3)20Q1公司投行業務收入2.70億元,同比下滑12%。一季度合計股債承銷金額452億元,市占率較19Q1下降2個百分點至1.90%,其中IPO承銷金額33.91億元,同比大增389%,市占率較19Q1提升1.6個百分點至4.31%。 自營收入大幅縮水拖累業績,資本中介收入增加三成:1)20Q1公司實現自營業務收入11.70億元,同比大幅縮水超2/3,成為拖累業績的主要原因。截至一季末,公司金融資產規模2162億元,較年初增加12%;但受市場行情的拖累,自營投資表現不佳。2)20Q1市場兩融余額屢創新高且交易活躍度顯著提升,疊加融資利息支出顯著減少,公司實現利息凈收入8.90億元,同比增長30%。 財務預測與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20-22年BVPS分別為12.83/13.81/14.89(原預測20-21年12.81/13.89,主要由于盈利預測發生調整),按照可比公司估值,我們給予公司2020年1.36xPB,對應股價17.46元,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政策出臺對行業的影響超預期;市場波動對行業業績、估值的雙重影響。 [2020-01-20] 越秀金控(000987):廣州證券計提減值拖累集團業績,看好2020年業績表現 事件:公司發布2019年業績預告,公司預計2019年盈利:11.25億元~11.93億元,同比增長150%~165%。公司披露主要系:1.不良資產管理業務和融資租賃業務經營業績較上年同期大幅提升;2.非經常性損益大幅增加,主要是出售全資子公司廣州友誼集團100%股權實現投資收益13.52億元,對歸母凈利潤的影響為9.41億元。業績增長低于預期(此前我們預計公司2019年歸母凈利潤約為18.13億元)。 根據業績快報公告中樞,公司2019年盈利中樞約為11.25億元~11.93億元,對應4Q19單季度盈利約為-2.16億元~-1.48億元(而4Q18單季盈利為1.57億元),同比減少3.72億元~3.04億元。業績低于預期主要系:1.廣州證券計提金融資產信用減值準備及預計負債。根據此前公司公告,公司分別對摩登大道股票質押、"15西王01"債券計提信用減值準備1.89億元和0.45億元,并計提預計負債0.53億元,上述減值預計減少2019年利潤總額2.87億元,減少歸母凈利潤約2.15億元;2.2019年為中信證券對廣證經營整合過渡年,對經營開拓和管理費用支出產生負面影響。同時集團層面需承擔上市公司本部費用,部分增加四季度的經營開支;3.我們預計越秀租賃和廣州資產2019年凈利潤分別為8.2億元和3.5億元,同比增長32.4%和25.9%,多元金融板塊業績保持快速增長。 中信證券整合廣州證券事項加速推進,中信證券華南子公司開業。我們預計上市公司及金控有限作價134.6億元向中信證券出售剝離廣州期貨99.03%股權、金鷹基金24.01%股權的廣州證券100%股權,并由此換股持有中信證券6.26%的股份事項將于2020年6月30日完成。2020年1月14日中信證券發布公告稱,廣州證券已過戶至公司及公司全資子公司名下,并已更名為中信證券華南股份有限公司。中信證券華南公司定位為中信證券在華南地區從事財富管理業務的專業子公司,業務區域涵蓋廣東省(不含深圳市)、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云南省和貴州省。中信證券發布2019年業績快報:預計全年實現營收431.77億元,同比增長16.0%,歸母凈利潤122.88億元,同比增長30.9%,報告期加權ROE為7.8%,同比提升1.6pct。我們預計中信證券2019-2021年分別實現歸母凈利潤122.88億元、164.63億元、205.98億元,同比增長30.9%、34.0%、25.1%,預計2019-2021年ROE分別為7.8%、9.4%、10.6%。 投資建議:預計公司2019至2021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90、16.74和27.72億元(原預測為18.13、17.56和27.72億元)同比增速為164.6%、40.7%和65.6%,當前股價對應2019至2021年PB分別為1.5、1.4和1.3x,雖然業績預告略低于預期,但考慮到廣州證券已正式更名為中信證券華南公司,2019年租賃和AMC業績繼續保持快速增長,在監管意欲打造航母券商背景下,看好公司2019年業績表現及未來長期發展,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重大資產重組進程低于預期,宏觀經濟復蘇低于預期拖累資本市場量價齊跌 [2020-04-27] 平安銀行(000001):一季報的強勁業績是否可持續-一季度點評 平安銀行一季報超出市場預期,投資者繼而關注:這么靚麗的業績表現是否具有可持續性?以下我們試圖分析這個問題。 營收端平安銀行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6.8%,市場此前預期,能有接近兩位數的增長就很不錯了。怎么做到的?主要靠凈利息收入和凈其他非息收入拉動。 凈其他非息收入快速增長,主要因為一季度貨幣寬松,債券投資規模及價差收益增加,體現為“投資收益”科目同比增長48%。這是行業共性,在貨幣寬松延續的背景下具有一定的可持續性。 凈利息收入較快增長有兩方面原因,一是生息資產同比增速高達15%,二是息差雖然環比略有下行,但同比依然高出7個bp。后面幾個季度生息資產擴張和息差同比還能有這樣的表現么?1、生息資產擴張方面。平安銀行在2019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明顯擴表,翹尾因素使得一季度生息資產同比增速較高。我們假設平安銀行在今年后面的三個季度里生息資產規模和一季度持平,沒有增長,即便如此,二、三季度的生息資產同比依然能有兩位數的增長,只在四季度由于高基數會有些壓力。實際上平安銀行大概率還會繼續擴表,所以后續維持資產同比高增速問題不大。 2、息差走勢方面。首先環比大概率是收窄的趨勢。同比的話,一季度是走闊的,息差對營收增速作出了正向貢獻,但是從今年二季度起,息差同比就是收窄的,對營收增速會轉為負向貢獻。由于去年二季度息差基數較高,所以今年二季度息差同比收窄的壓力較大,即使二季度息差維持在一季度2.60%的水平,同比也將收窄11bp。不過好在二季度生息資產增速仍在高位,預計二季度單季的營收同比仍可實現大個位數甚至兩位數的增長。 到下半年,息差同比收窄的壓力將邊際緩解,對營收增速的牽制也不會像二季度那么大,至于同比收窄的具體幅度,取決于息差環比走勢。而息差環比怎么走,又主要取決于存貸款的結構與定價演化。 貸款端,今年一季度,平安銀行零售貸款受疫情影響投放受阻,信貸增量主要來自對公。從日均余額口徑來看,一季度貸款(不含貼現)里的對公占比環比提升約2個百分點至40.2%,零售占比回落至59.8%。這樣的結構變化對整體貸款利率是不利的,可一季度的貸款收益率環比卻提升了6個bp,因為對公和零售貸款的利率環比分別上升了19和8個bp。 是因為平安銀行提高了對公和零售業務的風險偏好么?顯然不是。對公方面,一季度末戰略客群貸款余額在全行企業貸款余額中的占比較上年末提升1個百分點,風險偏好是收縮的;零售方面,一季度末風險較低的“房屋按揭及持證抵押貸款”占比明顯提升,風險較高的信用卡和新一貸占比被動下降,結構也是優化的。所以風險偏好無法解釋貸款利率上行。 投資建議:考慮到平安銀行零售轉型與對公重啟穩步推進,業績表現具備一定的可持續性,有望明顯優于同業,繼續推薦。 我們預計平安銀行2020-2021年營業收入增速分別為11.6%、10.3%,凈利潤增速分別為12.7%、15.1%,EPS為1.64、1.88元/股,BVPS為15.58、17.30元/股。預計6個月目標價18.64元,對應2020年PB1.2X,給予買入-A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經濟預期外下行;零售資產質量顯著惡化。 [2020-05-11] 國信證券(002736):定增快報 一、定增項目簡介: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計劃向發行對象為包括深投控、云南合和、華潤信托在內的不超過三十五名(含三十五名)的特定投資者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164,000萬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50億元。其中深投控擬認購的股票數量不低于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總數的33.53%;云南合和擬認購的股票數量為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總數的16.77%;華潤信托擬認購的股票數量不低于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總數的1.00%。 二、募投項目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擬募集資金總額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補充公司資本金、營運資金及償還債務,以擴大業務規模,提升公司的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本次募集資金擬主要用于以下方面:1)向全資子公司共增資23億元,擬投入占比15.33%。其中,向國信期貨增資14億元,主要投資于種子基金和資管業務以及開展風險管理子公司業務等;向國信香港增資9億元,主要用于補充經紀業務資本金,支持"一帶一路"相關債券和股本融資項目承銷的資本金,擴大保證金業務規模及信息系統建設投入等方面。 2)投資于交易業務,60億元,擬投入占比40.00%。 3)投資于融資融券、股票質押等資本中介業務,25億元,擬投入占比16.67%。 4)償還債務,40億元,擬投入占比26.67%。 5)其他營運資金安排,2億元,擬投入占比1.33%。 三、公司簡介國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國信證券")前身是1994年6月30日成立的深圳國投證券有限公司。經過20多年的發展,國信證券已成長為全國性大型綜合類證券公司。截至2019年9月30日,公司注冊資本為82億元,員工總數達10587人。國信證券在全國119個城市和地區共設有52家分公司、165家營業部。 目前,在獲得證券經紀、證券投資咨詢、證券自營、證券資產管理、證券承銷及保薦業務、為期貨公司提供中間介紹業務等綜合業務牌照的基礎上,國信證券也通過全資子公司國信弘盛、國信期貨、國信資本和國信證券(香港)分別開展私募基金、期貨和境外金融服務等業務。公司堅持創新發展和合規風控"雙輪驅動"的戰略,全面推進業務差異化服務創新和客戶適當性管理規范,積極拓寬全方位綜合服務邊界,大力培育創新型業務。國信證券是行業前八家創新試點證券公司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