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兩會將于下周正式舉行,投資者非常關注兩會重點提及什么內容。參考過去三年兩會的內容,首次在兩會上重點提及或者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主題,最容易受到市場資金追捧,成為市場的風口。比如2017年的人工智能,2018年的“獨角獸”,2019年的氫能源。預期新基建仍然是今年兩會的重要內容,4月20日衛星互聯網首次納入“新基建”范圍,說明了國家的重視程度,衛星互聯網有望首次被兩會提及或者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20年是中國衛星(600118)互聯網發展的元年,衛星產業鏈有望迎來重大發展機遇。 過去三年兩會新主題回顧 參考過去三年兩會的內容,首次在兩會上重點提及或者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主題,最容易受到市場資金追捧,成為市場的風口。 2017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加快培育壯大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新興產業,“人工智能”首次被寫入了全國政府工作報告。人工智能板塊隨后受到主力資金追捧,其中賽為智能(300044)(300444)上漲58%、科大智能(300222)(300222)上漲40%、科大訊飛(002230)(002230)當年最大漲幅超過150%。 2018年監管層表示支持創新企業上市,為“獨角獸”企業開通綠色通道;兩會期間監管層、研究者頻繁表示支持BATJ等獨角獸企業回歸A股。寧德時代(300750)、工業富聯(601138)和邁瑞醫療(300760)三家獨角獸公司在A股上市。獨角獸概念全面爆發,成為當年3月份的領漲主線,螞蟻金服概念股合肥城建(002208)(002208)大漲122%,寧德時代概念股天華超凈(300390)(300390)最大漲幅超100%。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進行83處修訂,其中提出“推進充電、加氫等設施建設”。這是氫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氫能源(燃料電池)出現一波上漲行情,其中龍頭美錦能源(000723)(000723)短短一個月左右暴漲3倍,厚普股份(300471)(300471)大漲近2倍。 衛星互聯網或成今年兩會新內容 今年兩會將于下周正式舉行,預期新基建依然是兩會的重要內容之一。新基建在18年首次被提出,隨后內涵不斷豐富,如央視提到5G基建、特高壓、數據中心等七大領域。2020年4月20日的發改委新聞發布會上,官方確定了“新基建”的定義及范圍,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和“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 其中,信息基礎設施中的“衛星互聯網”首次被明確納入新基建范圍,說明了國家的重視程度,將成為新基建重要的發展方向。在這里也做一個大膽的猜測,衛星互聯網將是今年兩會的新內容,甚至有可能首次被政府工作報告提及。 衛星互聯網產業迎戰略發展機遇 衛星互聯網是指針對地面網絡的不足,利用衛星通信技術建成的互聯網形式。衛星通信具有抗毀性強、覆蓋面積廣、布署迅速靈便、傳送容積大、傳送平穩可靠、不會受到地貌和地區限定等特點,衛星通信作為地面通信的補充手段,能夠有效彌補地面通信縫隙,實現全球覆蓋。 各國將衛星互聯網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推動衛星互聯網組網計劃。在各國的組網計劃中,OneWeb、O3b、Starlink、Telesat 衛星系統為典型代表。其中,最受市場關注的是Starlink衛星系統(也稱“星鏈計劃”),該計劃“鋼鐵俠”馬斯克的SpaceX來推動。Starlink 衛星系統是是有史以來衛星數量最多的星座系統近 1.2 萬顆衛星的項目全部獲批,預計 8 年內實現組網。 2020 年是中國衛星互聯網的元年,開始進入衛星的密集發射階段。國企提出的衛星星座主要有“鴻雁計劃”、“虹云工程”等。申萬宏源(000166)認為,2020-2022 年間,以國營企業為主導建設力量的低軌衛星星座將陸續面世,估計我國2022 年共計在軌低軌衛星規模 800 余顆,2027 年我國低軌衛星總規模有望達到 3950 顆。 國內公司衛星星座規劃 我國低軌衛星互聯網產業鏈由衛星制造、火箭發射、地面設備、衛星運營四大環節構成。目前我國低軌衛星互聯網正在初步興起階段,投資主要集中于空間段及地面段的基礎設施建設,上游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及地面設備中的地面站建設是優先受益環節。后續隨著組網的成熟及各基礎設施環節相繼落地,下游應用服務逐漸爆發,民營企業大批入駐產業鏈,中游地面設備與運營環節將明顯受益。 申萬宏源估計在低軌衛星互聯網前期的投資階段,衛星發射、衛星制造及衛星地面站設備中關口站的投資總規模至2027年累計可達1690億元,各環節投資規模占比分別為46%、49%及 5%。 衛星產業迎來戰略發展期,頭部公司有望率先跑出,關注中國衛通(601698)、中國衛星、和而泰(002402)、天銀機電(300342)、康拓紅外(300455)等。 [2020-04-30] 中國衛通(601698):業績符合預期,有望受益衛星互聯網-一季點評 公司公告:公司發布2020年一季報,Q1實現營收6.08億元,同比下降7.54%,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0.87億元,同比下降9.9%;實現扣非后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4.08億元,同比下降6.48%。 業績符合預期,受疫情影響而波動。公司2020年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08億元,同比下降7.54%;實現歸母凈利潤0.87億元,同比下降9.9%;綜合毛利率為31.4%,同比下降10.18pct。從費用端看,公司2020年一季度銷售費用為0.08億元,同比下降34.08%;管理費用為0.41億元,同比增長2.52%,;財務費用為-0.23億元,同比下降267.39%;研發費用為0.09億元,同比下降26.64%。公司收入凈利有所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部分業務的開展;毛利率有所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去年新發射衛星,本期增加衛星折舊、測控費用等影響;銷售費用下降的原因是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營銷活動推遲;此外,公司于2020年1月3日召開董事會會議,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將對中星18號衛星保險賠款共計2.5億美元進行人民幣現金管理,截止至3月底已購買現金管理產品的金額為人民幣13.89億元。整體來看,公司經營穩健,保持增長趨勢。 衛星互聯網納入新基建,國家戰略推動產業發展。4月20日,國家發改委在線新聞發布會中明確新基建的范圍,將衛星互聯網首次納入新基建的范疇。衛星互聯網產業鏈主要由衛星制造及火箭發射、地面基站及終端設備和衛星通信運營三部分組成。中國衛通作為國內唯一擁有自主可控商用通信廣播衛星資源的衛星通信運營商,共運營著15顆商用通信廣播衛星,擁有的轉發器頻段資源涵蓋C頻段、Ku頻段以及Ka頻段等,其中C頻段、Ku頻段的衛星轉發器資源約520個,Ka頻段的點波束有26個,衛星通信廣播信號覆蓋包括中國全境、澳大利亞、東南亞、南亞、中東、歐洲、非洲等地區,2017年,公司成功發射我國首顆Ka頻段高通量衛星中星16號,具備了國際先進、自主可控的衛星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我們認為,在促內需和擴大有效投資推動經濟增長的背景下,國家戰略推動產業加速發展,公司作為產業龍頭,有望充分受益行業紅利。 5G技術的有效補充,多場景應用市場空間大。衛星通信與移動通信、地面光通信一樣是現代通信重要方式之一,具有覆蓋廣、容量大、可靠性高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軍、商、民等多個領域。從應用場景上看,未來高清節目上星與"動中通"等新需求將驅動衛星通信行業加速發展,具體來看,高清節目上星成為廣播電視行業的發展方向,廣播電視臺對于廣播電視節目衛星傳輸的帶寬需求不斷增加;衛星通信是"動中通"唯一或最經濟的通信解決方式,對于船載通信而言,全球海洋衛星通信帶寬嚴重不足,對于機載通信而言,未來國內機載WiFi的普及率有望大幅提升,對于車載通信而言,高通量衛星信號更穩定,覆蓋范圍更廣闊;同時,偏遠地區與"一帶一路"有望帶來新的增長空間。 投資建議:公司作為國內唯一擁有自主可控商用通信廣播衛星資源的衛星通信運營商,擁有優質的通信衛星資源與豐富的頻率軌道資源,具備國際先進、自主可控的衛星互聯網應用服務能力,市場占有率高。未來伴隨高通量衛星的建設運行,將為公司業績增長帶來新空間。我們預計公司2020-2022年凈利潤分別為4.77億元/5.09億元/5.45億元,EPS分別為0.11/0.12/0.12,維持"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事件:境外經營的風險;高通量衛星市場拓展未達預期的風險;不同通信手段競爭的風險;宏觀經濟周期波動的風險;市場系統性風險 [2020-05-07] 中國衛星(600118):存貨創歷史新高預示放量,看好天基系統建設機遇 事件:4月25日,公司發布2019年年報和2020年一季度報告。2019年公司營業收入64.63億元,同比-14.77%;歸母凈利潤3.36億元,同比-19.64%;存貨19.56億,同比+50.76%。2020Q1公司營業收入11.1億元,同比-16.59%;歸母凈利潤0.48億元,同比-26.83%;存貨25.57億元,同比+78.67%。 受市場環境影響業績短期波動,存貨創歷史新高,業績有望延遲兌現 2019年,受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加、市場調整和競爭等因素影響,公司部分型號任務年內立項計劃推遲,部分國際合作項目未達預期進展,公司營業收入與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14.77%/19.64%。疊加2020年疫情對交付的影響,2020Q1經營業績持續承壓,營業收入與凈利潤同比下滑-16.59%/-26.83%。 公司存貨創歷史新高,預示未來持續放量。2020年Q1公司存貨達25.57億元,同比+78.67%,創公司上市以來歷史新高。我們認為,隨著疫情發展的緩解,公司存貨或快速消化,業績有望延遲兌現。 研發投入持續提升,有望進一步釋放利潤。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達到1.11億元,同比+2.47%,主要用于Anovo3.0衛星通信系統、導航芯片、自然資源基礎信息綜合監管平臺等項目,進行技術和產品迭代創新。我們認為研發投入增加有利于公司提升其科研實力及工藝水平,或進一步提高毛利率,從而釋放利潤。 背靠航天五院協同作用顯著,看好天基系統建設機遇 公司為我國小衛星及微小衛星龍頭企業,其大股東為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航天五院)。實際控制人航天科技集團為我國航天科技工業的主導力量,公司或充分受益于其深厚技術積淀。公司制造業務涵蓋小衛星、微小衛星及部組件制造;應用業務包括終端制造、系統集成及信息運營服務,具備全產業鏈布局。我們認為,公司背靠航天五院,協同作用顯著,隨著北斗三號系統全面組網完成以及“新基建”衛星互聯網產業的有序推進,公司業務或充分受益于遙感、導航、通信等天地一體化信息系統的長期發展。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綜上所述,我們認為受疫情及市場環境影響,公司業績短期有所承壓。但隨著國內疫情形勢的穩定以及“通導遙”天地一體化信息系統的發展,公司業績有望持續釋放。在此假設下,20-21年營收從94.23/113.15億元調整至77.13/89.03億元,2022年營收為98.78億元,調整歸母凈利潤從5.39/6.57億元至4.20/4.92億元,22年歸母凈利潤為5.41億元,EPS為0.36/0.42/0.46元,PE為92.7/79.18/71.99x,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1.衛星應用市場發展不及預期;2.衛星應用產品研制周期較長; [2020-05-13] 和而泰(002402):子公司鋮昌科技擬引入員工持股平臺對其進行增資,健全長效激勵機制 事件:公司于2020年5月13日分別召開了第五屆董事會第六次會議、第五屆監事會第六次會議,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控股子公司鋮昌科技實施增資并引入員工持股平臺的議案》,公司控股子公司鋮昌科技擬引入員工持股平臺對其進行增資。 公司控股子公司鋮昌科技擬引入員工持股平臺對其進行增資,完善子公司長效激勵機制,體現公司對其未來的發展信心:本次對鋮昌科技增資的員工持股平臺尚未成立,目前擬采用有限合伙企業的形式,擬設立的有限合伙數量不超過3個。待員工持股平臺設立完成后,將與鋮昌科技的現有各股東方簽署《增資協議》,員工持股平臺以貨幣方式對鋮昌科技增資不超過9672萬元,增資后員工持股平臺合計持有鋮昌科技不超過15.50%的股權。鋮昌科技引入員工持股平臺對其進行增資后,將進一步建立、健全其長效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其經營管理團隊、核心技術人員和核心骨干員工的積極性,實現雙方利益共享,促進員工與鋮昌科技共同成長和發展。 同時,鋮昌科技作為公司核心子公司之一,和而泰對其戰略規劃更為長遠。 此次引入員工持股平臺或為鋮昌科技未來可能的單獨上市做好前期股權規劃準備。鋮昌科技微波毫米波射頻芯片業務技術領先,具有稀缺性。在業績持續增長的同時,鋮昌科技拓寬產品結構和客戶結構,逐步擴大市場。 2019年鋮昌科技實現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7,010.05萬元,達成業績承諾,不構成商譽減值,未來業績可期。 疫情對公司一季度業績有一定影響,但目前影響有限:公司2020年Q1實現營業收入7.36億元,同比增長-4.21%;歸母凈利6183.7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9%。其中非經常性損益987.8萬元,主要包括政府補助和投資收益;經營性現金流同比減少21.19%。由此可見,疫情對公司Q1業績造成一定壓力。然而,公司及各子公司于2020年2月10日起陸續復工,保證訂單的交付和后續業務的正常進行。Q1銷售毛利率和凈利率分別為19.81%和8.62%,較去年同期分別增長-0.14和0.35個百分點,利潤率并未因疫情受到較大影響。雖然因疫情影響存在訂單延期交付的情況,但公司客戶未大規模取消訂單。因此,目前看來,疫情對公司業績的影響暫時在可控范圍內。 2019年持續高研發驅動業績增長,積極推進鋮昌科技在5G方向技術成果轉化:2019年公司繼續保持高研發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保證公司在快速成長中的技術競爭優勢和可持續發展。公司研發投入總額為1.73億元,同比增長37.51%,增長幅度超過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增長幅度。其中,研發投入資本化比例為23.99%,較上年減少7.82個百分點。鋮昌科技研發生產體系完善,在微波毫米波射頻芯片方面擁有自主可控的設計研發能力,攻克了模擬相控陣雷達T/R芯片高集成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等核心技術問題,并有效解決了模擬相控陣雷達T/R芯片高成本的問題。 2019年微波毫米波射頻芯片業務持續發力進入快速發展期,推進研發5G芯片,與意向合作方進行了多輪的技術溝通,積極推進鋮昌科技在5G方向技術成果轉化。2019年度研發費用同比增長52.75%。受益于較強的技術實力與產品,鋮昌科技與主要客戶合作關系穩定,在手訂單不斷增加,目前已與多個大客戶簽訂重大型號項目的技術協議,具備持續獲得相關訂單的能力。 智能控制器產業擴大至汽車電子,布局更為完善;射頻芯片搭建技術壁壘:智能控制器行業未來前景光明,公司作為行業龍頭有望受益:作為全球家庭用品智能控制器領域最具競爭力的核心企業之一,公司堅持"高端技術、高端市場、高端客戶"的經營定位,目前已成為西門子等全球著名跨國公司在國內少數的技術開發與產品合作伙伴。隨著汽車產業的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需求日益增長,公司將產業布局延伸至汽車電子。公司投資設立了子公司深圳和而泰汽車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加快推動汽車電子智能控制器細分領域業務發展。目前公司已與全球高端知名汽車零部件公司博格華納建立合作,主要產品涉及汽車冷卻液加熱器智能控制器等。 公司目標進入主流的汽車電子零部件供應市場,建立面向全球汽車市場的供貨能力和業務平臺。子公司鋮昌科技進一步提升公司整體經營業績。鋮昌科技主營業務為微波毫米波射頻模擬相控陣T/R芯片,通過建立技術優勢、產品質量優勢和成本優勢搭建自身核心競爭力,樹立起行業壁壘。在行業蓬勃發展的當下,鋮昌科技業務擴張在即,成長空間巨大。憑借集成電路方面十多年的經驗,鋮昌科技在民用5G芯片業務繼續研發布局,未來有望成為公司新的業績增長點。 投資建議:公司智能控制器行業龍頭,技術領先,布局完善;鋮昌科技微波毫米波射頻芯片開啟5G和專業IC龍頭之路。預計公司2020-2022營業收入分別為44.89、59.70和78.80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3.76、4.89和6.44億元,EPS分別為0.41、0.53和0.71元,市盈率分別為36X、27X和21X,持續覆蓋,維持"推薦"的投資評級。 風險提示:疫情影響訂單交付;國內全要素生產率低迷,長期潛在增長率有放緩趨勢;海外經濟下行,外需疲弱;匯率變動風險;行業競爭加劇;原材料價格波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