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會議召開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充分激發創新發展動能 李鴻忠廖國勛出席并講話 12月1日,天津市進一步推動科技創新會議在天津禮堂召開,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十一屆九次全會要求,研究部署新發展階段天津市科技創新工作,為加快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科技支撐。市委書記李鴻忠,市委副書記、市長廖國勛出席并講話。 天津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馬順清主持會議,副市長王衛東就實施《天津市科技創新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作部署,市科技局、濱海新區、津南區主要負責同志圍繞打造一流創新生態、提升研發平臺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產教融合創新發展等發言。 李鴻忠在講話中指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對推動創新驅動發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作出全面部署,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兩個大局”、打造我國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大戰略抉擇。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黨中央重大戰略部署上來,從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加快天津市科技創新步伐,為實現“一基地三區”功能定位,打造京津冀自主創新的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的主要策源地提供有力支撐。 一是堅持創新在天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創新引領作為掌握戰略主動權、增強核心競爭力的唯一路徑,牢牢把握天津全國先進制造研發基地這一功能定位,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以信創產業為主攻方向,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引領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堅持以用立業,加強京津冀協同創新,全力打造承接國家戰略任務的重大科研設施,加快建設面向科技前沿的原始創新平臺,爭取更多資源布局前沿創新領域,打造創新技術“應用場景”,培育一批主導產業突出的創新標志區。 二是堅持把營造良好創新生態作為重中之重。深刻認識創新要素是“燃油”,體制機制是“發動機”,不斷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拼發展理念、制度創新、政策環境、優質服務,堅決破除束縛科技創新的思想壁壘和體制障礙,進一步激發創新動能、活力。以打造“中國信創谷”、“生物制造谷”、“細胞谷”、“北方聲谷”等平臺載體為抓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持續優化創新環境,形成科技成果和產業化高效鏈接的“快車道”。 三是堅定不移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堅持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推動企業成為技術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的主體。探索完善科研項目“揭榜制”,打破繁文縟節、條條框框,充分調動創新人才、團隊的積極性,讓能者脫穎而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全力當好創新活動的“副手”、“配角”、“服務員”,高校、科研院所要圍繞創新需求完善科技評價體系、激勵機制,打通政策“堵點”,確保鼓勵創新措施更加具體化、可操作化。瞄準重點創新領域和主攻方向,集中優勢力量,形成政策支撐合力,確保把有限的資金用到刀刃上。加強金融支撐,加大海河產業基金等引導資金支持力度,壯大高端產業集群。 四是加強組織領導,厚植全方位鼓勵創新、支持創新的環境氛圍。著力引育高水平科技創新人才和團隊,打造“海河英才”行動計劃升級版,更好發揮人才“第一資源”作用。大力弘揚奮斗精神、工匠精神,鼓勵引導科技創新人才勇攀高峰,向尖端技術進軍。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全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知識產權擁有者安心發展,讓侵權者付出沉重代價。抓好全域科普工作,創新科普活動載體,提升工作實效,在全市營造濃厚的科技創新氛圍。 廖國勛在講話中強調,要聚焦重大平臺建設,謀劃建設更多天津版“國之重器”,打造一批具有引領性的戰略科技力量。要聚焦重點學科建設,在頂尖學科、基礎學科、學科交叉融合上下更大功夫,激活高校科技創新“源頭活水”。要聚焦大學科技園建設,打造成果轉化“首站”和區域創新創業“核心孵化園”,推動科技、教育、經濟融通發展。要聚焦企業創新能力建設,推動以企業為主體建設高水平研發機構,不斷加強創新主體培育,支持企業家爭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組織者、引領者。要整合資源要素,加快推進科技管理、項目形成和實施、科技服務等體制機制創新。要暢通融資渠道、完善金融服務。要切實加強對科技創新工作的統籌協調,精準制定支持政策,完善績效考核評價,為科技創新提供全方位支撐保障。 天津市領導于立軍、連茂君和市政府秘書長孟慶松,市有關方面負責同志,各區主要負責同志,部分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金融機構、市屬國有企業、創新型企業負責同志等參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