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石化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正式上馬 “黑黃金”走上規模化生產之路
在中國石化上海石化(以下簡稱“上海石化”)產業化大絲束碳纖維性能生產現場,原絲經過氧化爐炭化爐錘煉后破爐而出,一身黑亮,成為含碳量在95%以上的新型纖維材料。它們的力學性能優異:比重不到鋼的四分之一,強度卻是鋼的7至9倍,還具有耐腐蝕、高模量等特性。這正是被稱為“新材料之王”“黑黃金”的大絲束碳纖維。 昨天,總投資35億元的上海石化“2.4萬噸年原絲、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作為上海市2021年重大產業項目之一,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計劃至2024年全部完成。投產后可一舉改變我國大絲束碳纖維全部依賴進口、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有力推動國產碳纖維產業發展,助力中國制造。上海石化也成為國內第一家率先突破48K大絲束碳纖維產業化技術的企業。 業內通常將每束碳纖維根數大于4.8萬根(簡稱48K)的稱為大絲束碳纖維。目前,國內每束碳纖維基本處于1000根至1.2萬根之間,稱為小絲束。48K大絲束的最大優勢是在相同生產條件下,可大幅度提高碳纖維單線產能和質量性能,降低生產成本,打破碳纖維高昂價格帶來的應用局限。 碳纖維技術有著森嚴的技術壁壘,此前僅日本、美國等少數發達國家擁有并掌握。在中國石化、上海市的大力支持下,上海石化與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上海工程公司、復旦大學等數十家科研院所、高校一起,走出一條“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協同創新之路。三年前,上海石化成功開發大絲束碳纖維的聚合、紡絲、氧化炭化工藝技術,形成“千噸級聚丙烯腈(PAN)基48K大絲束碳纖維成套技術工藝包”的技術基礎。同年3月,成功試制出國內真正意義上的48K大絲束碳纖維,并貫通工藝全流程。 今年,“2.4萬噸年原絲、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正式上馬,標志著上海大絲束碳纖維從研發試產走上了規模化生產之路。新開工項目采用自主開發的聚丙烯腈(PAN)基大絲束原絲、碳纖維技術,最終將建設2個原絲系列,產能2.4萬噸年;3個氧化炭化車間,每個車間配置2條2000噸年的碳纖維生產線。 為進一步推動新材料研究,上海石化還于去年成立了先進材料創新研究院,核心功能之一是形成碳纖維工程化成套技術,助力打造長三角區域中高端新材料產業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