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周口發展新興產業壯大數字經濟
全速推進京東物流和京東(周口)商服科技中心項目合作,華為公司在河南的首家工業互聯網應用運營中心落戶,攜手浪潮集團打造云繪三川·沙潁云運營中心項目……2020年以來,河南省周口市積極圍繞新興產業謀篇布局,大力招商引資,強化要素保障,推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加快產業轉型升級。 位于周口高新區的數字產業園是當地信息化建設和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平臺。為壯大數字產業園,當地政府出臺系列政策,從租金補貼、創業扶持、稅收優惠、科技資助等方面,對入駐企業提供保障。同時,周口瞄準知名數字企業進行招商,著力引進實力強、成長性好、科技水平高的企業落戶園區,形成產業集聚效應。華為、浪潮等知名企業相繼簽約入駐周口數字產業園。 前不久,河南瑞特電氣在華為工業互聯網應用周口運營中心的幫助下,安裝暢捷通ERP系統,不但有效解決了財務和管理問題,也起到了降本增效的效果。像瑞特電氣一樣,華為工業互聯網應用周口運營中心已經與約20家周口企業合作,運用大數據、智能化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智能化改造。 位于周口數字產業園里的直播電商產業基地,建筑面積近1.2萬平方米,涵蓋電商直播、策劃運營、短視頻制作、供應鏈嚴選等功能板塊,周商扶貧電商平臺、鄭歐班列以及部分本地直播公司已經入駐。 據悉,周口數字產業園全部建成后,可容納各類企業100多家,提供2000個就業機會。周口市川匯區委書記李宗喜表示,下一步將積極外引優質項目,內育發展動能,全力打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創新引領區、實體經濟數字轉型試驗區、高端信息技術人才集聚區,推動區域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化肥農藥用量零增長行動目標實現 三大糧食作物化肥農藥利用率達40%以上 記者從農業農村部獲悉,2015年以來,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經過5年的實施,截至2020年底,我國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已順利實現預期目標,化肥農藥使用量顯著減少,化肥農藥利用率明顯提升,促進種植業高質量發展效果明顯。經科學測算,2020年我國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化肥利用率40.2%,比2015年提高5個百分點;農藥利用率40.6%,比2015年提高4個百分點。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有關負責人介紹,“十三五”期間,各地加快集成推廣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綠色高效技術模式,探索工作機制與服務方式,為化肥農藥用量減少、利用率提升打牢基礎。一方面,投入品結構持續優化。農業農村部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推進高效低風險農藥替代化學農藥,2020年有機肥施用面積超過5.5億畝次、比2015年增加約50%,高效低風險農藥占比超過90%。 另一方面,科學施肥用藥技術加快推廣。大力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配方肥已占三大糧食作物施用總量的60%以上;加快推廣機械深施、水肥一體化等先進節肥技術,機械施肥超過7億畝次、水肥一體化1.4億畝次。大力推進綠色防控和精準科學用藥,及時準確預報病情蟲情,推廣高效植保藥械,推行達標防治、對癥用藥、適時適量用藥。2020年綠色防控面積近10億畝,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覆蓋率41.5%、比2015年提高18.5個百分點。全國專業化統防統治服務組織達到9.3萬個,三大糧食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41.9%,比2015年提高8.9個百分點。 據了解,農業農村部突出重點區域、重點作物,每年在300個縣開展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在233個重點縣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在600個縣建設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示范基地,在150個縣開展果菜茶全程綠色防控試點,同時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百縣”創建、綠色防控示范縣創建,集成推廣節肥節藥技術模式,充分發揮示范縣引領作用,帶動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組織開展“百萬農民科學用藥培訓行動”,每年培訓種植大戶、植保專業服務組織的技術骨干和農民帶頭人300多萬人,帶動小農戶提高科學施肥用藥水平。 下一步,農業農村部將推出舉措,力爭到2025年化肥農藥利用率再提高3個百分點,推動農業生產方式全面綠色轉型。首先,加強頂層設計。把化肥農藥減量化作為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的重要內容,組織制定實施方案,明確目標任務、重點區域、技術路徑、主要措施。其次,依靠科技支撐。組織開展綠色投入品研發創新,推廣應用新型肥料和高效低風險農藥。優化施肥用藥模式,推行定額施肥,集成推廣綠色防控模式,構建綠色種植制度。再次,加大政策扶持。積極爭取有關方面支持,建立健全穩定投入保障機制,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 我國紡織強國目標基本實現 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黨委書記兼秘書長高勇在中紡圓桌論壇第十五屆年會上表示,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從綜合實力看,原設定的紡織強國主要指標已經基本完成,紡織強國目標基本實現。 早在“十五”時期,我國紡織業就開始構想建設紡織強國,編制了《紡織強國綱要》。中國工程院曾組織多位院士和專家對我國制造業26個行業和制造業強國做了對比和分析,從規模、創新能力、經濟效益、產業結構幾個角度分析對比的結論是,有5個行業處于世界先進水平,其中領先的是紡織工業。目前,我國紡織業規模占比已超全球50%,化纖產量占世界70%,貿易占全球三分之一;從產業完整性看,我國產業鏈最完整,產品品種最齊全;從制造水平看,我國纖維原料、紡紗織布、服裝家紡的工藝制造和裝備水平大都已處在國際先進水平。 高勇表示,因此從綜合實力上考量,原來設定的紡織強國主要指標已經基本實現。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引發市場需求萎縮,紡織行業主要運行指標出現下滑,出口則在口罩等防疫物資拉動下出現超預期逆勢增長。”高勇表示,在總量規模同比下滑情況下,2020年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呈現觸底回升、內需市場持續回暖、出口競爭力穩定釋放等積極表現。 如何破解電動汽車低溫續航縮水 “昨天晚上停車時續航里程還有300公里,今天早上起來再看,只有240公里了。”剛成為新能源車車主的向東表示,電動車的續航表現有些令人失望。 電動車冬季續航縮水給車主帶來不少困擾。“在北方冬季,續航縮水是所有電動車都面臨的問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國產純電動汽車大部分采用兩種電池,即三元鋰電池與磷酸鐵鋰電池。低溫條件下,鋰電池中的鋰離子活性會下降,導致電池的凈放電率下降。 同時,葉盛基表示,電池的溫控系統和供熱系統用掉了不少電量。國內的電動車采用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標準循環工況下的續航里程,與實際路況和實際駕駛情況不同。駕駛時打開暖氣或冷氣,電池續航大概要縮水三成,這和汽油車在開空調或者在擁堵路段行駛時會增加油耗的道理是一樣的。 中汽協在《2020年新能源汽車消費者滿意度調研報告》中也指出,在低溫環境下,純電動汽車電池不是真的沒電了,而是有電卻不能正常釋放出來。此外,冬季用車有大比例的額外電能消耗,如空調熱風、座椅加熱、冰雪天車輛行駛阻力變大等,都會造成電動汽車在冬季的能耗升高,續航下降。 長期被詬病的新能源汽車實驗方法標準即將更新,給破解難題帶來一絲曙光。工信部等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中提到,從2021年起,新能源汽車試驗方法標準將更新,測試循環將由現行的NEDC變成WLTC(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標準。 與采用路況較為理想化的NEDC測試標準不同,WLTC模擬了城市(低速)、城郊(中速)、鄉村(高速)和高速公路(超高速)4種不同工況,更貼近消費者日常使用的情況,同時也比NEDC測試標準更嚴苛。這意味著今后車企公布的新車續航里程會更加真實可靠。不過,2021年是新老測試標準的交接過渡年份,WLTC測試標準目前還未正式對外公布。 理性地看,解決電動車低溫續航縮水難題是個系統工程。在日前召開的電動汽車低溫使用問題研討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要進一步加強監管,組織相關單位制定技術規范,加快推廣應用中國工況,明確低溫環境產品性能和技術要求,加強產品準入和生產一致性檢查。 汽車企業要加強售后服務,及時解決用戶訴求,行業機構要加強科普宣傳,引導消費者正確使用。辛國斌指出,整車和電池企業要加強技術攻關,提升電動汽車低溫行駛性能,改善用戶體驗,高校和研究機構要加強基礎共性技術研究,為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汽車企業已經行動起來了,不少高級別的電動車都增加了低溫充電預熱電池功能,即在充電的過程中多分出一部分電量用于發熱來保障電池處于合適工況,部分車型還增加了電池自加熱功能。北汽新能源工程研究院副院長代康偉表示,北汽正研發新技術,一是超低溫冷啟動,利用低溫下電芯內阻增大的特性,通過高頻大電流脈沖充/放電實現快速加熱效果;二是全氣候電池,該技術通過給電芯間鎳片通電生熱的方式,快速向電芯傳熱使其升溫。 專家建議電動車車主也要養成良好的用車習慣,最好隨用隨充,將電量維持在60%至80%之間對電池的損耗較小,充電過程盡量選擇0℃以上的環境,行車過程中多采用耗電量更少的座椅加熱和方向盤加熱來進行保暖。此外,預先做好路線規劃,可有效減少里程焦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