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亮出土地保障“金鑰匙”
全省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面積均超額完成國家任務,重大項目應保盡保,6項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技術被列入全國推廣應用的先進適用技術目錄,全省自然資源與不動產統一確權登記工作領跑全國……2月1日,全省自然資源工作暨全面從嚴治黨工作會議召開,為“十四五”開局之年自然資源工作謀篇布局。 生態修復,添“一抹綠意” 常州望星谷,原先是一處廢棄礦山宕口,寸草不生。如今,望星谷里度假酒店、房車營地、戶外拓展基地一應俱全,森林覆蓋率達80%,更有了“南山小氧吧”的美譽。 常州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利用廢棄礦坑和荒山的地理條件、結合南山地區獨特的地貌景觀和文化資源,望星谷所在的戴埠鎮先后引進投資2.8億元,打造獨特的文旅景觀,走出一條綠色發展之路。 向“綠”而生,江蘇省正努力繪就一幅以綠色為底的美麗新畫卷。“十三五”以來,江蘇省建立了省級生態保護修復儲備項目庫,共入庫121個項目,省級投資土地綜合整治項目277個,累計完成礦山生態修復面積7593.86公頃,投入資金約30億元。 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修復,是2020年江蘇構筑“生態美”的高品質國土空間格局的重要一環。在全國率先出臺《關于在國土空間規劃中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的實施意見》;全國第一家上報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成果;第一批實現成果封庫,獲自然資源部充分肯定;出臺《江蘇省生態空間管控區域調整管理辦法》……過去一年,生態修復的“江蘇做法”形成可復制的“江蘇經驗”。 會議提出,“十四五”時期,全省自然資源保護修復工作將更加系統有效,耕地資源將得到更加嚴格保護,生態環境質量也將明顯好轉,生態安全屏障體系將初步形成。未來五年,江蘇自然保護地面積比例不低于6%,海洋自然岸線保有率不低于35%,新增國土整治與生態修復面積不少于135萬畝。 空間優化,繪“一張藍圖” “一山二水七分田”的江蘇,人多地少、資源緊缺,經濟發展、城鄉建設與耕地保護矛盾突出。 以此為空間規劃的工作本底,江蘇省形成“一本規劃”,繪制“一張藍圖”。2019年10月出臺意見將主體功能區規劃、土地利用規劃、城鄉規劃等空間規劃整合為統一國土空間規劃,實現“多規合一”,解決規劃期限不對應、規劃內容不一致、規劃依據不相同的難題。 目前,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位居全國前列,《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0-2035)》也已形成草案。據介紹,江蘇省建立一項制度、一套政策、一套標準的“三個一”工作體系,全省53個市、縣(市)全部啟動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蘇北各市全面完成鎮村布局規劃優化完善成果并入庫,蘇南蘇中各市基本完成鎮村布局規劃優化完善工作。同時,多規合一的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工作有序推進、《關于加強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指導意見》印發、《關于加強近期國土空間規劃實施管理的通知》出臺等一系列舉措,推進國土空間治理能力邁上新臺階。 統籌下好“一盤棋”,協力繪出“一張圖”,“十四五”時期,全省國土空間規劃將更協調優化,江蘇將更有形態、有韻味、有溫度、有質感。會議提出,在不遠的將來,全省南北差別、“兩心三圈四帶”總體空間架構初步建立,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安全和諧、富有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格局將基本形成。 資源盤活,利用效率再攀高 去年上半年,新沂市又有12家低效用地企業完成處置,釋放土地313畝,盤活房產6萬余平方米。靠著土地增量、存量掛鉤,把盤活存量作為新增用地指標的重要因素,近年來江蘇省想方設法盤活低效用地。 去年,全省供應土地67.6萬畝,同比增長11.77%;出讓土地40.12萬畝,同比增長15.52%;落實“增存掛鉤”機制,全省處置2009—2017年批而未供土地16.39萬畝,處置閑置土地2.07萬畝,提前超額完成國家下達任務;供地增存量比為35:65,活化了土地要素流通和再配置;盤活存量圍填海空間4.57萬畝……一系列數字背后,是江蘇節約集約利用土地資源的“高分答卷”。 今年,江蘇省將繼續在促進土地節約集約上做文章。會議勾勒了“十四五”時期土地集約的方向:單位地區生產總值建設用地使用面積下降率將達21%以上,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水平不斷提高,重要礦產礦山“三率”水平達標率達到96%以上,新建礦山全部落實綠色礦山建設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