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讓虛擬與現實相互激發(數字時代的文化生活)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今年2月發布的報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9.89億,成為全球最大的數字社會。對很多人來說,吃穿住用行或者工作、休閑、教育、社交都已經離不開互聯網。“在線”成為常態,“虛擬生活”也成為常態。由此帶來一種普遍的擔心:當我們越來越習慣于線上的虛擬生活,我們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是否越來越弱?失去與實體、具象、豐富的社會現實的聯系,我們的文化是否會成為無源之水? ????【證券日報】 ????PPP調動民間投資效果顯著 今年總投資規模有望超4.5萬億元 ????近年來,PPP模式逐漸發展成熟,在加強基礎設施補短板、調動民間投資方面作用十分顯著。財政部PPP中心最新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月24日,累計入庫PPP項目9965個,投資額15.4萬億元,涉及市政工程、交通運輸、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城鎮綜合開發等領域。 ????財政部PPP專家庫專家、360政企安全集團投資總監唐川對記者表示,PPP作為政府與社會資本深入合作的特有模式,有著化解各方風險顧慮,充分保障各方利益的功能優勢。 ????蘇寧易購籌劃股權轉讓 神秘接盤方近日將亮相 ????2016年成功引入淘寶中國作為重要股東后,時隔4年多時間,蘇寧易購再次發布重磅消息,即將引入“重量級”股東。 ????2月25日早間,深交所公告稱,蘇寧易購擬籌劃控制權變更事項,公司股票于2月25日開市起停牌。當日午間,蘇寧易購就控制權變更事項追加發布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張近東以及股東蘇寧電器集團有限公司擬籌劃股份轉讓事宜,預計轉讓比例20%至25%,股權受讓方屬于基礎設施等行業。根據擬轉讓股份比例,預計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化。 ????貨拉拉安全規則被指“觸目驚心” 忽視用戶終嘗苦果 ????“女生在貨拉拉車上跳窗身亡一事”有了新進展。司機因涉嫌過失致人死亡罪已被刑事拘留,而貨拉拉2月24日在其官方微博第二次回應,承認平臺在三個層面存在明顯問題,包括安全預警缺失、產品安全功能不完善、善后跟進速度慢等。 ????然而,無論是司機端的審核還是培訓,貨拉拉都沒有予以足夠重視。并且,其引以為豪的新決策引擎系統“小紅傘”也不是為了用戶安全而生,而是為讓平臺訂單能夠順利履約。 ????【證券時報】 ????檢測試劑行業景氣爆棚 圣湘生物凈利大增65倍 ????2月25日晚間,圣湘生物、達安基因同步出爐業績快報,增速亮眼。其中,圣湘生物凈利潤26.16億元,同比增長65倍;達安基因凈利潤為24.33億元,同比增長25倍。 ????然而,給力的業績卻沒有“帶飛”股價,本月以來,檢測試劑企業大多經歷下跌行情,部分跌幅超15%。業內人士表示,檢測試劑領域目前面臨兩大不確定性:一是集中帶量采購預期下的降價風險;二是后續市場需求的可持續性問題。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有望加速 26只概念股業績預喜 ????近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35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合計70萬公里左右(不含國際陸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郵路里程)。 ????《綱要》第五點中明確提出,推進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要“加強智能化載運工具和關鍵專用裝備研發,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應用。” ????多家ST公司被立案調查 嚴監管劍指違法違規 ????牛年剛至,就有多家ST公司或其實控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監管層層加碼,劍指資本市場的違法違規主體。 ????有市場人士指出,監管強化對ST公司的監管,旨在防止一些主體為了避免退市而滋生的違法違規行為,監管對證券違法活動一直保持“零容忍”的態勢,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施策,綜合運用行政處罰、市場禁入、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等手段,與刑事追責、民事賠償等共同形成全方位立體式追責機制。 ????【上海證券報】 ????“轉折之年”賣易購 張近東欲聚焦零售主航道 ????2月19日,蘇寧集團董事長張近東在內部信中寫道:“內外部多種因素交織的2021年,注定會成為蘇寧發展過程中意義特殊的一年,也必將是蘇寧近十年發展的轉折之年。” ????話音剛落,2月25日,蘇寧易購發布重大事項停牌公告,公司收到張近東以及股東蘇寧電器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蘇寧電器”)擬籌劃公司股份轉讓事宜。 ????地產股金融股發力護盤 上證指數一枝獨秀 ????2月25日,A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滬指在房地產股和金融股護盤下,頑強收漲。截至收盤,滬指漲0.59%,深證成指跌0.28%,創業板指跌1.01%。 ????盤面上,房地產股掀漲停潮,銀行、保險、鋼鐵、軍工等板塊漲幅居前;以貴州茅臺、寧德時代為首的“抱團股”午后再度走弱,化工、醫美、半導體板塊跌幅居前。 ????熱點高低位切換明顯 資金挖掘低估值板塊 ????近日,A股盤面呈現出一個明顯特征,即高估值核心資產籌碼持續松動,順周期低估值板塊輪番上漲。熱點高低位切換明顯,資金在不同低位題材間輪動。 ????昨日,順周期行業中有色、化工等板塊經過前期大漲后,出現了大幅分化。部分個股高開后大跌,如章源鎢業高位跳水,走勢接近“天地板”;天山鋁業、龍星化工跌超5%,盤后龍虎榜數據顯示,這兩只個股均遭機構拋售。 ????【中國證券報】 ????銅價上漲下游承壓 家電行業或迎漲價潮 ????春節假期過后,銅價不斷上漲,價格直逼2011年創下的歷史最高位。業內人士認為,銅管、銅板帶等是空調等家電行業的重要原材料,銅價快速上漲會對家電行業形成較大沖擊。若銅價持續位于高位,下游家電行業或被迫迎來漲價潮。 ????記者觀察到,春節開市以來,涉銅類上市公司和家電類上市公司股價出現較為明顯的“冰火兩重天”行情。多家家電類公司股價明顯下挫,涉銅類上市公司股價則呈現連續拉升態勢。究其原因,業內人士指出,銅、鋁價格大漲,家電公司的原材料成本上漲壓力加大。 ????華為Mate X2折疊屏手機 “一機難求” ????記者注意到,截至2月25日9時28分,已有超376萬人在華為商城預約華為MateX2。在京東華為自營旗艦店,開售前已有超過93萬人預約。 ????基金銷售降溫 漫天爆款景象不再 ????伴隨著A股市場持續回調,公募基金銷售也降溫了。據不完全統計,2月22日以來共有約30只股票型或偏股型基金發行,其中不乏頭部基金公司以及明星基金經理旗下的產品。然而,與2020年以及2021年春節之前新基金發行“爆款頻出”“一日售罄”的現象不同,近日基金銷售顯露出降溫跡象。 ????實際上,春節假期還沒結束,公募基金銷售部門就開始工作了。一位華南地區公募電商人士告訴記者,他從初五就開始在支付寶、天天基金等平臺進行直播。公募對于基金銷售的積極性絲毫未減。 讓虛擬與現實相互激發(數字時代的文化生活) 越是在媒介化社會,越是不能忽略人的主體作用。讓線上與線下相互補充,讓虛擬與現實相互激發,保持精神的定力和思想的清醒,顯得尤為重要 有人說,互聯網實現了我們一個古老的夢想,把遠在天涯的人變得近在咫尺,但同時也給我們帶來麻煩,把近在咫尺的人變得遠在天涯,我們被手中的手機屏幕封閉起來。 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今年2月發布的報告,截至2020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到9.89億,成為全球最大的數字社會。對很多人來說,吃穿住用行或者工作、休閑、教育、社交都已經離不開互聯網。“在線”成為常態,“虛擬生活”也成為常態。由此帶來一種普遍的擔心:當我們越來越習慣于線上的虛擬生活,我們與現實世界的聯系是否越來越弱?失去與實體、具象、豐富的社會現實的聯系,我們的文化是否會成為無源之水? 對于虛擬世界的擔心,并非杞人憂天。如研究者指出的那樣,互聯網已經被我們嵌入日常生活軌跡之中,越來越多曾經的非媒介化活動被轉化為媒介化形式,進而形成一種新型的“媒介化社會”。在一些情況下,媒介化所帶來的過度沉浸乃至沉迷,的確有可能讓一些人“越來越擁抱技術、越來越忽略彼此”。不過,問題并不在于媒介化或者虛擬生活本身,而是人對新媒介的具體應用方式。 實際上,線上與線下并非涇渭分明,反而趨向彼此融合。那種認為線上花費的時間越來越多、與現實世界的聯系就會越來越少的看法,是一種非此即彼的二元對立觀念:線下是真實的、線上是虛假的,兩者格格不入,彼此在進行一場爭奪時間的博弈。但線上與線下之間的關系并非如此。研究發現,互聯網形成的社交關系很多都是“上傳”線下的好友,是現實社交的延續。從空間角度來看,互聯網有助于我們維系遠距離的線下關系,尤其對社交圈中的異地“弱關系”,互聯網提供了一種成本極低的交往方式。從時間角度來看,媒介化創造了一種廣泛的雙向即時互動。空間和時間都被不斷壓縮,互動性顯著增強,這無疑有助于提高社會交往的效率。 社交如此,我們工作生活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虛擬”與“現實”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現實世界為虛擬生活提供源源不斷的養料,虛擬生活又在激發和充實現實世界的活力。 在文化生活領域,虛擬世界正在為我們提供新的文化載體。近年來,各地博物館紛紛通過數字化手段,將館藏內容“搬”到互聯網上,成為新的文化熱點。通過網絡,公眾可以借助數字技術一覽故宮全貌,也可以“游覽”一系列正在國家博物館展出的藏品。通過“虛擬在場”一飽眼福,“云端”的文化生活惠及了廣大的人群。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虛擬世界的價值得到尤其顯著的體現。某線上音樂會創造了數億人次的收看紀錄,數以千計的學術講座通過“云端”免費向公眾開放。這說明,“虛擬”不僅是對“現實”的一種必要輔助,在特殊的社會情境下,甚至能發揮及時的“補救”功能。 虛擬世界也在成為文化創造力迸發的重要陣地。網絡文藝產出龐大,藝術水準和制作水準不斷提升,日益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互聯網技術讓藝術創作和生產的可能性得到拓展;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新技術的更新迭代,為藝術創造提供全新手段。虛擬世界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多感官打開的世界,因而也是一個可以發揮藝術所長的世界。 當然,對一些沉溺于虛擬生活不能自拔,將網絡虛擬空間當作回避現實問題的港灣的現象,我們也不能忽視。一方面,這要求我們更多關注媒介素養問題,為公眾創造更多學習機會,思考如何理性面對互聯網,與其和諧相處;另一方面,這也是網絡治理的問題,相關部門應該對互聯網平臺中隱匿的成癮問題進行更為有力的評估和監管。 研究表明,技術并不能完全決定人們的使用行為,它也許可以決定使用的起點,卻不能決定使用的終點。越是在媒介化社會,越是不能忽略人的主體作用。讓線上與線下相互補充,讓虛擬與現實相互激發,在更廣闊的時空、更多樣的選擇中,保持一種精神的定力和思想的清醒,就顯得尤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