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測試劑行業景氣爆棚 圣湘生物凈利大增65倍 ????2020年,因新冠病毒檢測需求暴增,檢測試劑企業賺了個“盆滿缽滿”。 ????2月25日晚間,圣湘生物、達安基因同步出爐業績快報,增速亮眼。其中,圣湘生物凈利潤26.16億元,同比增長65倍;達安基因凈利潤為24.33億元,同比增長25倍。 ????然而,給力的業績卻沒有“帶飛”股價,本月以來,檢測試劑企業大多經歷下跌行情,部分跌幅超15%。業內人士表示,檢測試劑領域目前面臨兩大不確定性:一是集中帶量采購預期下的降價風險;二是后續市場需求的可持續性問題。 ????業績一飛沖天 ????對于圣湘生物及達安基因的業績增長,市場早有預期。 ????早在今年1月份,圣湘生物便發布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20年凈利潤為25.56億元到28.06億元,同比增長63.75倍到70.08倍;達安基因則在2020年三季報中,對年度業績做出預測,預計凈利潤同比增長幅度介于20.7倍至22.9倍之間。從本次業績快報的披露情況來看,圣湘生物的65倍的利潤增速完美地落在此前預測的增速區間內,而達安基因的年度業績表現則超出了此前的預期,增幅提升至25倍。 ????具體而言,圣湘生物2020年度實現營收47.67億元,同比增長1205.67%;凈利潤26.16億元,同比增長6526%;達安基因營收為53.45億元,同比增長386.7%;凈利潤24.33億元,同比增長2539.66%。 ????對于業績大增的原因,兩家公司均表示得益于疫情防控下,核酸檢測試劑、相關設備及服務的需求爆發。 ????記者關注到,上述兩家企業的凈利潤增幅遠高于營收增幅,而背后主因是毛利率的大幅提升。 ????達安基因半年報顯示,公司試劑類產品毛利率高達76.27%,同比上升20個百分點;其中,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毛利率更是高達85.39%。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綜合毛利率為69%,創歷史新高。圣湘生物方面,前三季度銷售毛利率為82.19%,同比上升17%。以超高的毛利為支撐,兩家公司凈利率水平也直線飆升。從業績快報數據來看,圣湘生物2020年凈利率達55%,達安基因為45%,均5倍于去年同期。 ????多家檢測企業預喜 ????2020年,不少試劑廠家的新冠核酸檢測試劑成為企業收入的主要來源,而井噴的市場需求也讓相關廠家嘗到了狂歡的甜頭。 ????不止是圣湘生物、達安基因,包括東方生物、之江生物、碩世生物、華大基因、明德生物在內的體外診斷企業也紛紛發出業績預喜公告,其中東方生物、之江生物增速均超17倍。 ????根據業績預告及快報,東方生物預計2020年凈利潤為15.56億元,同比增長1795.1%左右;之江生物全年凈利潤9.3億元左右,同比增長約1701.53%;碩士生物預計2020年凈利潤7.7億元~8.5億元,同比增長818.05%到914.68%;明德生物2020凈利潤4.4億元至5億元,同比增幅959.58%~1104.07%;華大基因預計全年凈利潤約20億元~23億元,同比上升623.77%~732.34%。 ????業績大增消息頻傳,但體外檢測概念股近期在二級市場表現卻欠佳。數據顯示,本月以來,達安基因、圣湘生物、東方生物、碩士生物、明德生物跌幅均超10%。其中,圣湘生物、碩士生物、明德生物下跌超15個百分點。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分析師周茂華告訴記者,檢測試劑板塊市場反映平淡主要是投資者對企業后續業績的可持續有所保留,一方面檢測試劑產能上來,供給端增加,另一方面是全球疫苗產能增加,疫苗接種進度加快,市場對全球疫情改善預期升溫,需求端可能面臨下降風險。與此同時,由于市場通脹預期升溫,對此前高估值醫藥、科技等板塊構成一定壓力,投資者對后續走勢出現一定分歧。 ????整體來看,檢測試劑領域目前面臨兩大不確定性:一是集中帶量采購預期下的降價風險;二是后續市場需求的可持續性問題。 ????自2020年5月8日湖北省對新冠試劑開始集中采購以來,國內核酸檢測試劑中標價格和檢測服務費用已歷經多次下調。達安基因曾透露,公司第一次在湖北省集采中標時,核酸檢測試劑價格在20元左右每人份,最近一次中標是在浙江省集采,價格在10元每人份,降價幅度可見一斑。 ????對于目前市場需求的擔憂,達安基因表示目前檢測試劑出倉量維持在較高水平,市場需求量仍然在不斷增加。盡管試劑價格有所下滑,但隨著市場占有率的提升,具備成本優勢的企業有望形成“薄利多銷”的規模經濟效應。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有望加速 26只概念股業績預喜 ????近日,《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中提出,到2035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實體線網總規模合計70萬公里左右(不含國際陸路通道境外段、空中及海上航路、郵路里程)。 ????《綱要》第五點中明確提出,推進綜合交通高質量發展,要“加強智能化載運工具和關鍵專用裝備研發,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智能化通用航空器應用?!?/div>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 ????有望加速 ????智能網聯汽車、智慧出行一直是一個比較前沿的研究方向,目前還沒有實質性的技術突破,處于技術迭代、路測的階段,但無可否認其潛力之大。受益于《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等國家政策的加持,道路網的配套升級,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的產業化升級有了更強的技術、基建支持。 ????2020年疫情的影響,客觀上加速了自動駕駛產業化的進程。受疫情的影響,無人配送車、無人駕駛環衛車等需求釋放,無人駕駛公司開始推廣試點,加速自動駕駛商業化進程。 ????國內的自動駕駛行業發展迅速,除了百度、滴滴等巨頭引領發展外,其他公司的實力也相當不俗。2月9日,加州交通管理局(DMV)發布2020年全年自動駕駛數據,總計63家的加州自動駕駛測試牌照持有者中,29家公司匯報了全年路測數據。其中,中國自動駕駛公司AutoX、小馬智行(Pony),位列第三名、第四名,2019年的前五名百度未上報數據而不在排名中。 ????多家自動駕駛頭部企業官宣大額融資。今年初,滴滴自動駕駛完成3億美元融資,加上此前2020年5月公開披露的軟銀愿景基金2期領投的超5億美元融資,滴滴自動駕駛公司已在一年內獲得超8億美金投資。 ????智能汽車銷量高速增長,驅動相關公司市值大幅提升,加速產業化進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一直伴隨著智能化的快速提升,電動車巨頭也是助力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一大主力。數據統計顯示,特斯拉、蔚來、理想、小鵬在2020年的整車銷量分別為49.96萬輛(增長36%)、4.37萬輛(增長113%)、3.26萬輛(增長32倍)、2.7萬輛(增長112%)。市值大幅上漲助推相關公司融資規模提升,加速自動駕駛和智能電動產業鏈發展。 ????26只智能駕駛概念股 ????2020年業績預喜 ????中信證券表示,智能汽車時代來臨,持續看好智能汽車在整車制造、智能駕駛產業鏈中的投資機遇。伴隨著智能汽車滲透率的快速提升,智能駕駛產業鏈中的感知系統、決策系統、高精度定位、智能座艙、汽車軟件、車聯網等領域將迎來新的投資機遇。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落地,行業逐漸獲得資本認可,受到互聯網巨頭和汽車龍頭的重視程度提高,產業鏈加速的趨勢明顯。 ????申港證券統計,2020年全球自動駕駛行業共發生融資事件39起,融資規模431.62億元,較2019年增長30.19%。相比2018年全年融資約281億元、2019年全年融資約331億元,2020年行業融資明顯加速,這一傾向在2021年更加明顯,僅1月份行業已經公布了約144億的融資,超過2020年全年的30%。 ????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A股智能駕駛概念股共54只,合計市值9427億元,2021年以來市場表現一般,僅12股股價上漲,占比僅兩成,板塊整體漲幅不大,安全邊際尚可。 ????已公布數據顯示,智能駕駛板塊整體業績表現較好,39只公布2020年業績增幅或預告增幅區間的個股中,26股的凈利潤增幅(預告增幅區間以中值計算)為正,占比近七成。其中,高德紅外凈利潤增幅最高,預計2020年凈利潤9.49億元~10.6億元,同比增長330%~380%。 多家ST公司被立案調查 嚴監管劍指違法違規 ????牛年剛至,就有多家ST公司或其實控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監管層層加碼,劍指資本市場的違法違規主體。 ????有市場人士指出,監管強化對ST公司的監管,旨在防止一些主體為了避免退市而滋生的違法違規行為,監管對證券違法活動一直保持“零容忍”的態勢,堅持突出重點、分類施策,綜合運用行政處罰、市場禁入、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等手段,與刑事追責、民事賠償等共同形成全方位立體式追責機制。 ????多家ST公司遭調查 ????年后短短幾個交易日,已有2家ST公司發布公告,明確了相關主體被立案調查。 ????牛年第三個交易日,*ST永林在盤后表示,已經收到證監會調查通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披違法違規,證監會依法決定對公司立案調查。 ????無獨有偶,事隔一天,2月23日晚間,*ST宜生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宜華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實控人劉紹喜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未按規定披露持股變動信息,遭證監會立案調查。另外,公司董事劉偉宏也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在此之前,*ST宜生成為了退市新規下首只觸發“1元退市”指標的上市公司,公司股票已連續20個交易日每日收盤價均低于人民幣1元。根據新規,*ST宜生將直接退市,不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上交所要求*ST宜生盡快聘請主辦券商,做好公司股票進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等證券交易場所的具體安排和信息披露工作,確保公司股票在摘牌之日起45個交易日內可以掛牌轉讓,保護投資者股份轉讓權利。 ????拉長時間線來看,上述兩家ST公司均為監管??汀?019年4月至2020年7月短短一年多,*ST永林及公司多名責任高管累計七次收到福建證監局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涉及的問題包括虛構收入、提前確認收入及延遲結轉成本、重大資產重組中披露的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等多個方面。 ????而*ST宜生在2016至2019年定期報告中存在嚴重虛假記載行為,包括通過虛構銷售業務、虛增銷售額等方式虛增利潤20余億元;偽造銀行單據等方式虛增銀行存款80余億元;未按規定披露與關聯方資金往來300余億元等。 ????監管劍指違法違規 ????實際上,在牛年之前,監管層對ST公司的監管已經趨嚴。 ????2月19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指出,2020年下半年,證監會針對深圳堂堂會計師事務所執行的*ST新億2019年年報審計業務開展了現場檢查,發現其在執業過程中存在諸多問題。根據檢查情況,證監會已對*ST新億及深圳堂堂涉嫌違法違規行為立案調查。 ????在此之前,另一家ST公司,*ST新光公告稱,證監會決定對公司控股股東新光集團立案調查。因新光集團涉嫌未按規定披露與*ST新光其他股東間的一致行動關系,周曉光作為新光集團法定代表人,根據有關規定,證監會決定對新光集團立案調查,并向周曉光了解有關情況。 ????在立案調查之外,不少ST公司還面臨著退市壓力。*ST航通2月19日發布公告稱,股東大會已審議通過了終止公司股票上市事項的議案,公司也向上交所上報了撤回股票交易的申請,該公司成為了退市新規發布后首個主動退市的企業。*ST成城因觸發“1元退市”指標即將成為退市新規發布后又一只觸發交易類強制退市指標的公司股票。 ????在注冊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退市股的數量逐步增多,對A股的*ST/ST股來說,壓力巨大,目前,兩市有多達40只ST/*ST股股價低于1.5元/股。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表示,有些公司為了保殼鋌而走險,監管層從嚴打擊各類違法違規就是不讓違法違規者有可乘之機,讓績差企業及時退市,從而讓A股市場形成源頭活水,具備更好的投資價值。 ????“投資者也應該認識到只有堅持價值投資,做好公司的股東,才能抓住市場的機會,才能真正的享受A股市場的投資回報?!睏畹慢堉赋觯搭}材、炒概念、炒垃圾股的做法已經不適用于當前的市場環境,投資者若冒險一搏可能得不償失,甚至會面臨巨額虧損。 ????上海明倫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智斌表示,從法律環境來看,注冊制和退市新規共同打造了證券市場“寬進寬出”的新機制。這種市場機制將優質公司沉淀在市場內,劣質公司被淘汰出局,會使證券市場更具投資價值。不過,“任何改革都會帶來短期的‘陣痛’,對于投資者而言,需要盡快更新投資理念,才能在改革中享受‘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