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面突變 大宗商品牛市還能延續多久?
大宗商品瘋漲行情遭遇變數。截至周五收盤,多個品種期市價格飄綠。 以最受關注的銅品種為例,滬銅主力合約下跌3.22%,報于66920元/噸;LME銅下跌4.38%,收于9000美元/噸。除螺紋鋼、熱軋卷板等與中國定價緊密相關的品種,其余工業金屬品種悉數回落。 能化品種的情況類似,國際油價回調,但中國市場定價權較強的雙焦、動力煤、甲醇、塑料等品種飄紅。 大宗商品行業研究人士普遍認為,此次期市回調是美債利率大漲而引發市場對于貨幣政策調整擔憂。那么,大宗商品牛市會否受此次大跌影響?哪些品種值得持續關注? 中大期貨副總經理,首席經濟學家景川近日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國債收益率大幅上漲,是基于大規模刺激計劃對于經濟增長的預期,導致市場擔憂美聯儲會提前回收流動性,這樣一來驅動的基礎就發生了變化。但就目前而言,短期內收緊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商品的牛市在修正之后仍將繼續。 在景川看來,通常所謂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是指趨勢周期長于歷史上正常的周期時間,但本輪牛市周期顯然是受制于債務高企下的超額流動性的時間。換言之,所謂的超級周期其理論支撐是超級流動性周期,顯然,流動性周期處于不確定當中,那么,牛市周期也同樣處于不確定當中。從投資時鐘看,短周期國內市場已經從復蘇逐漸進入過熱階段,這個時期通常是商品市場上漲階段,伴隨著利率環境的見頂商品隨后進入加速狀態,而這個階段股市的動力漸漸減弱。 景川認為,今年商品投資優于股票,尤其是下半年這種特征將更為顯著。就目前而言,流動性所帶來的的商品必然是以金融屬性為排序的,但由于金銅比創下歷史高位,因此本輪流動性牛市與以往不同的是黃金沒有作為第一選擇,而通常處于第二位的銅以及有色金屬成為首選,其次是其他商品,包括能源在內的能化商品都將在本輪牛市中受益。 平安期貨研究所所長王思然表示,近期以銅為代表的大宗商品上漲主要還是短期流動性過剩引起的,目前的價格中含有較多泡沫。在銅的下游需求方面,許多機構和分析師提到了新能源汽車產業對銅需求的提振。王思然卻直言,新能源汽車產業對于銅的利好,可能是下一個周期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