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輪動加速 資金切換新“風口” ????周二,A股再現調整,三大股指集體高開后走低,滬指退守3500點整數關口。截至收盤,上證指數報3508.59點,跌1.21%;深證成指報14751.12點,跌0.71%;創業板指報2966.89點,跌0.93%。 ????昨日盤面呈明顯的輪動格局。前期受益漲價潮而持續拉升的周期板塊紛紛回調,化工、有色、造紙板塊跌幅靠前。從中撤出的資金開始尋找新熱點。碳中和概念再次站上風口,與之相關的新能源、環保等品種逆勢走強。 ????資金持續流出消費藍籌 ????截至昨日收盤,北向資金全天單邊凈賣出67.91億元。港交所公布的十大成交活躍股榜單顯示,貴州茅臺、五糧液、愛爾眼科昨遭北向資金不同規模凈賣出。 ????今年以來外資從消費類藍籌股流出的趨勢較為明顯。港交所中央結算持股記錄顯示,貴州茅臺的北向資金持股數已從去年末的1.04億股降至最新公布的9887.37萬股,減倉幅度達5.25%。五糧液的北向資金持股數量也從去年末的2.4億股降至2.08億股,減倉幅度達13.39%。同時,格力電器、伊利股份、泰格醫藥今年以來均遭北向資金減倉逾10%。 ????部分消費股股價也高位回撤。如貴州茅臺股價自2月中旬創下2627.88元的歷史新高后,最近9個交易日連續下挫,累計回撤超過21%。五糧液、伊利股份等最新股價均較高點回撤超過15%。 ????對此,安信證券策略首席陳果表示,A股市場此前一年間估值擴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全球流動性寬松與無風險利率下行。隨著海外通脹預期升溫、美債收益率上升,A股的一些高估值龍頭股難免要承受一定的調整壓力。陳果認為,投資者后續對投資品種進行選擇時,在估值和盈利超預期程度等方面都應比過去一年設立更高的標準。 ????碳中和指數逆勢大漲8% ????同花順昨日發布碳中和概念指數,發布首日指數從基點1000點漲至1080.60點,漲幅達8.06%,在所有概念類指數中漲幅領先。相關標的股中,開爾新材、南網能源、中材節能、凱美特氣等多股收獲漲停,先河環保、九洲集團漲幅均超10%。 ????機構分析認為,當前碳中和概念的投資機會主要圍繞新能源替代和傳統能源集中度提升兩個方向展開。 ????首先,投資者可重點關注風電、光伏等新能源對傳統能源的替代。中信建投表示,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背景下,光伏、風能在能源中的比重將大幅提升。目前,我國光伏滲透率不足2%,預計2030年我國光伏滲透率將達18%,到2050年滲透率或達23%;風能比重則將有更大幅度提升,預計我國風能比重將由2018年的4%左右提升到2030年的29%,到2050年或達51%。 ????其次,是鋼鐵、建材、電解鋁等傳統碳排放重點行業可能限產,相關龍頭公司有望享受溢價。東北證券認為,資源品及原材料板塊,如煤炭、鋼鐵、火電等行業,后續下游需求空間將受到限制,只有產業內的龍頭公司依靠較好的成本控制能力才能繼續立足,龍頭溢價將更為明顯。同時,環保、化工(可降解塑料)等領域也有望受到碳中和計劃提振。 碳中和目標下環保業迎機遇 環保能源一體化成趨勢 ????在昨日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舉行的2021環境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多家環保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和專家表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環保產業將迎來新一輪重要窗口期。 ????多位專家認為,環保產業將轉向以運維服務、提質增效為主的存量時代,產業重點也有望拓展到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生態綠色化轉型、綠色生活等更廣泛的領域,環保投入將持續增加。 ????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表示,以“十四五”規劃和2030年遠景目標為發展目標和重要內容,10年內生態環境將迎來根本好轉。未來5年到10年,我國現存的城市黑臭水體、垃圾處理、工礦企業污染等短板會加速補齊,傳統環境治理工作將在2030年左右收尾。 ????“這個過程中,以投建為主的環境污染治理市場行為將逐步退出,環境產業進而轉向以運維服務、提質增效為主的存量時代。”趙笠鈞說。 ????“下一步,存量市場會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選擇。例如怎么降碳,怎么做碳的監測、測量,包括排污許可證的推行。”環境商會執行會長、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董事總經理黃曉軍表示。 ????環境商會副會長兼首席環境政策專家駱建華預計,排污交易、排污許可等特殊污染物控制,或為下一步環境治理的重點,產業也可以向這一方面轉變。 ????環保能源一體化是一個大的趨勢。“隨著生態環境領域不斷拓寬,產業邊界將進一步模糊。”趙笠鈞介紹,環保產業重點有望拓展至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產業生態綠色化轉型、綠色生活等更廣泛的領域。 ????環境商會執行會長、清新環境總裁李其林透露,對于清新環境而言,除了提供氮硫層煙氣治理,也在考慮為整個系統提供服務,節能板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布局領域。 ????環境商會副會長、先河環保總裁陳榮強透露,公司開發研制了基于碳監測、碳核查、碳鋪集與碳核算相結合的企業碳排放與碳資產管理系統、區域溫室氣體源匯分布反演系統,協助地方政府進一步明確區域內的碳排放總量,也為企業參與碳交易、合理爭取碳配額提供幫助。 ????趙笠鈞認為,聚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等重大戰略部署,更多金融資源將向綠色發展領域傾斜。據估算,我國實現碳中和所需的綠色低碳投資規模將在百萬億元量級。 ????在此背景下,環保科技驅動力有望進一步增強。李其林認為,對于新能源的增量部分,例如儲能技術、調峰具體細節的技術,以及某些關鍵節點,是公司關注的方向。 ????環境商會執行會長、首創股份總經理楊斌表示,從宏觀上看,環保行業歡迎更多社會資本關注,但一定要有核心的技術、產品、服務能力。 重塑股份沖刺科創板 中石化資本現身股東榜 ????科創板迎來2021年春節后首名“考生”。3月2日晚間,上交所受理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重塑股份”)科創板上市申請,公司擬募集資金20.17億元。至此,科創板受理企業達到541家。 ????據招股書申報稿顯示,重塑股份是燃料電池技術提供商,主營業務包括燃料電池系統相關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燃料電池工程應用開發服務。公司在燃料電池系統設計、控制、仿真、集成和安全等環節擁有核心技術優勢,在電堆、DC/DC、空壓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環節取得突破并逐步實現國產化、產業化。 ????目前,公司燃料電池系統相關產品主要應用于燃料電池汽車行業,公司與國內知名車企如東風汽車、宇通客車、申龍客車、中通客車等建立了深入的合作關系,為多款燃料電池汽車車型提供燃料電池系統。公司燃料電池技術應用地區覆蓋長三角、珠三角、華北、華中,以及德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外市場。 ????廣闊的應用市場令公司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最近3年,公司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約為74.33%,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6.94億元。在營收增長的同時,公司加大研發投入,報告期內累計研發投入達4.19億元,開發完成了Caven系列和Prisma鏡星系列燃料電池系統,突破并掌握了燃料電池電堆、DC/DC等核心零部件的核心技術和集成、生產工藝。目前,公司自有產線已具備一定的燃料電池系統及部分核心零部件的規模化產能。本次公開發行的募集資金將用于研發投入、擴大燃料電池系統及核心零部件產能。 ????不過,重塑股份在報告期內尚未實現盈利,因此公司特別選擇第四套上市標準,即“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30億元,且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3億元”。 ????重塑股份一眾高管及股東頗具看點。6名非獨立董事中有4名系“80后”,公司實際控制人、董事長林琦生于1981年,本次發行前直接及間接合計控制公司27.47%的股份。公司第二大股東為中石化資本,持有公司1165.19萬股股份,占公司本次發行前股本總額的17.93%。公開資料顯示,中石化資本是中國石化旗下子公司,背后實控人是國資委。此外,科創板上市公司嘉元科技持有重塑股份0.77%股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