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十四五”規劃科技專章明確 江蘇三大實驗室爭創“國字號”
3月1日公布的《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把科技創新放在顯要位置、作為第一條任務進行了專章部署,其中明確提出,重點支持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和太湖實驗室創建國家實驗室,高水平建設江蘇省實驗室。目前這三大實驗室進展如何?爭創國家實驗室,它們的底氣在哪里?《科技周刊》記者采訪了三大實驗室相關負責人及江蘇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專家。 緊扣國家實驗室功能定位,匯聚一大批“國字號”資源 牛年春節正月未過,位于南京江寧區的紫金山實驗室頻頻傳來春消息,5G毫米波研究獲2021年度IEEE微波理論和技術學會微波獎、“全連接工業互聯網平臺”上線……起步即沖刺,開年出新篇,成立僅3年的紫金山實驗室把創新“試驗田”種成了“高產田”。 剛成立半年的材料科學姑蘇實驗室,也于新春啟動23個大手筆項目。“去年底,我們組織立項企業合作項目29個,吸引企業研發出資6.27億元。”姑蘇實驗室執行主任楊輝介紹,立項后,各項工作加快節奏推進,29個項目中23項已經啟動,有100多位相關項目人員到位工作。 繼“奮斗者”號成功坐底、征服深海之后,“無錫科創”與“中船智慧”又攜手結出了新的重大成果。去年12月30日,深海技術科學太湖實驗室正式揭牌。初創期,太湖實驗室將開展深海運載安全(深潛)、深海通信導航(深網)、深海探測作業(深探)3個研究方向的重大科技任務攻關。 作為目前僅有的三家江蘇省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和太湖實驗室均以創建國家實驗室為目標。爭創“國字號”實非易事,需要具備哪些實力? “國家實驗室是我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主力軍’,主要具備三個特征:體現國家戰略意圖、以重大任務為牽引、注重與產業應用接軌。”江蘇省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區域創新研究中心主任韓子睿說。 他分析道,國家實驗室是聚焦國家戰略目標、面向國際科技競爭的大型綜合性創新基礎平臺,有別于傳統以學科領域劃分設立的實驗室,更多體現國家意志、實現國家使命,是代表國家水平、保障國家安全的戰略科技力量。“國家實驗室要以解決事關中國安全和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為牽引,以任務目標實現為導向和統領,跨部門、跨區域、跨學科組建科研攻關‘國家隊’。” 目前,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和太湖實驗室已分別在網絡通信與安全、材料科學、深海技術科學等領域匯聚了國內頂尖科研團隊,建有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技平臺,具備了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基本條件。 以紫金山實驗室為例。紫金山實驗室科研部部長齊望東告訴記者,實驗室的科研任務均來自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目前實驗室擁有劉韻潔、鄔江興、尤肖虎等多名首席科學家,通信技術研發團隊來自東南大學的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經過三年招兵買馬,實驗室已形成1000多人的科研隊伍。 緊扣國家實驗室功能定位,三大省實驗室開放匯聚了一大批“國字號”資源。紫金山實驗室探索“人才特區”政策,整合東南大學、中國電科14所等科技力量,組建聯合研究中心和伙伴實驗室;姑蘇實驗室依托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所等機構,統籌集聚各類高能級科研院所、大學和企業優勢力量,打造一體化協同創新格局;太湖實驗室發揮中船集團的央企優勢,構建“核心+基地+網絡”的創新體系布局。 “頂天立地”做研究,發揮創新策源重要作用 “綜合世界高水平國家實驗室的發展經驗和動態來看,國家實驗室大多兼具前沿基礎研究與市場應用導向。”韓子睿說,特別是在顛覆性技術產業化和解決行業“卡脖子”技術問題方面,國家實驗室都發揮了創新策源重要作用,在提升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能力的同時,更高效地將前沿技術優勢轉化為經濟增長優勢。 “紫金山實驗室的目標之一,就是構建新型網絡架構,滿足產業互聯網時代對互聯網的確定性和連接性的要求。”中國工程院院士、紫金山實驗室主任劉韻潔在接受《科技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已經進入到下半場,即賦能實體經濟,對制造業進行升級改造,這對網絡服務質量提出更高要求。 姑蘇實驗室對于立項項目的要求,也都立足于前沿基礎研究與市場應用導向。“我們希望打破傳統模式,架起基礎研究和產業之間的橋梁,‘頂天’是目標,項目要面向國家戰略需求和產業前瞻性需求,‘頂天’的同時也要‘立地’,就是接地氣,研究成果必須轉化為產業成果。目前實驗室立項的29個項目都是沿著‘頂天立地’的要求有序開展起來的。”楊輝說。 楊輝告訴記者,自揭牌成立后,姑蘇實驗室與100多家企業展開了深入交流。“這100多家都是材料科技行業的企業和創新型高科技公司,我們遴選的標準是既要‘頂天’,又要‘立地’,缺一不可。”在此輪遴選中,來自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創投機構的代表與姑蘇實驗室組成項目審核委員會,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行業未來發展需求和產業鏈安全需求為選擇基準,以“技術領域、創新鏈定位、可行性、需求價值、成果指標、項目預算和科研團隊”7個維度作為衡量標準,完成了機會篩選、項目初審和立項評審。 目前,姑蘇實驗室已簽項目涉及電子信息材料項目25項,占項目總數的86%。“項目一類是針對‘戰略卡脖子’問題,一類是產業前瞻性技術。一些項目在下半年到年底,將會誕生較為重大的科技成果。”楊輝也透露了項目的主攻方向,其中模擬計算、量子信息、材料AI等領域都有重要的合作攻關,“比如說我們和國內多個科技巨頭在NanoX真空互聯大裝置上展開的超導量子領域技術合作。” 探索體制機制改革,更好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 “爭創國家實驗室,關鍵還要在體制機制創新上做文章。”韓子睿認為,我省紫金山實驗室、姑蘇實驗室、太湖實驗室的建設,與其說是打造一類新機構,不如說是構建一套新的機制,通過制度創新集中力量攻克一批事關科技強國、科技強省建設的源頭問題和底層理論,以體制機制改革探索更好地參與國家實驗室建設。 作為首家江蘇省實驗室,紫金山實驗室自帶“創新基因”。成立伊始,實驗室就突破傳統事業單位、高校、科研院所的體制機制,積極探索創新科研組織模式,推動科研提質增速。齊望東介紹,為高效完成任務,實驗室探索“首席科學家負責制”,首席科學家通過“揭榜”方式接下科研任務并承諾完成,而實驗室會賦予首席科學家充分的科研自主權。“在這里做科研,沒有經費使用的限制,沒有編制的束縛,也不用為繁雜的行政事務發愁。”劉韻潔院士對此深有體會。 此外,紫金山實驗室還積極探索創新激勵機制,“最高賦予科研團隊90%的科研成果所有權,這一比例在全國范圍內都是非常驚人的。”齊望東說,以往職務發明知識產權成果屬于單位和國家,對科研團隊只獎勵成果收益,現在實驗室的創新做法則是在項目出成果時,對科研團隊不僅獎勵成果收益,還獎勵成果所有權。 為聚集社會各方力量加大對基礎科學研究的投入,姑蘇實驗室率先提出了“1+M+N”的多元投入科研協作創新模式,以企業投入(“1”)代表的真實需求為核心,匹配姑蘇實驗室經費投入(“M”),撬動資本市場杠桿投入(“N”),形成目標一致、功能互補的共同體,壓強投入并加速實現基礎研究領域的關鍵技術突破。“企業必須‘自帶干糧’,體現真正的需求,政府則進行1:1或1:2的配比,這進而‘撬動’了市場基金。” 楊輝說。 太湖實驗室則探索搭建“管總”+“主建”+“主戰”的運行管理體系和項目任務“揭榜掛帥”、科學家領銜的科研模式,致力成為國家深海技術科學領域和太湖灣科技創新帶原始創新、自主知識產權重大科研成果策源地。 目前,三大實驗室已建立了高效的管理運行機制。“三個省實驗室都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主任負責制,建立了管理與科研相分離的組織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理事會負責重大任務和事項決策,而實驗室主任和首席科學家團隊則集中精力開展科研,有利于實驗室在既定任務牽引下更富效率地組織攻關。”韓子睿建議,三大省實驗室還可在建立重大任務形成機制、構建開放協同的發展機制、強化目標導向的項目管理機制上進行創新突破,為爭創“國字號”提質增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