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網-股民首選股票評論門戶網站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2021年3月17日周三人民日報及四大證券報頭版內容精華摘要

    2021-3-17 08:49| 發布者: adminpxl| 查看: 4260| 評論: 0

    摘要: ????【人民日報】  前2月主要指標增勢平穩 宏觀指標處于合理區間―― 中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  “從趨勢上看,今年1―2月份主要指標不管是同比增速還是兩年平均增速,都延續了2020年二季度以來的穩定恢復態勢 ...


    需求旺季疊加供應偏緊 有機硅產業鏈再現漲價

    ????有機硅的“金三銀四”來了!

    ????“春節假期過后,我們的訂單很多,明顯感覺原料吃緊,而且價格上漲,公司的部分產品也進行了上調。”昨日,一家密封膠上市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

    ????據百川資訊監測,昨日國內有機硅DMC市場價約2.65萬元/噸,較2月20日上漲5500元/噸。據悉,需求旺季疊加供應偏緊是春季假期過后有機硅價格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

    ????據權威機構統計,3月以來,國內大部分有機硅單體生產企業庫存處于低位,行業庫存只有5天左右。國外企業開工率普遍偏低,以陶氏、瓦克、信越為主的外資品牌貨源2月中下旬以來供應持續偏緊,進一步加劇了國內供需緊張的局面。據業內人士介紹,近期多家大型有機硅單體企業已封單不報,實單商談。

    ????作為國內最大有機硅單體生產企業,合盛硅材的有機硅產能利用率2020年四季度以來呈逐步提升的趨勢。公司表示,展望未來,工業硅及有機硅的下游需求呈現增長趨勢,供給增量有限,供求基本處于緊平衡,特別是光伏的預期增長會推動工業硅需求的增長。

    ????記者從三友化工了解到,隨著春節過后下游開工增加,需求逐步回升,有機硅市場旺季臨近,行業整體市場行情開始向好,價格開始反彈。目前公司生產裝置正常,訂單充裕。

    ????據機構預測,目前有機硅單體生產企業4月預售訂單良好,預計3月至4月國內有機硅價格存在繼續上漲的可能性。

    ????據統計,未來有機硅新增產能主要集中在我國。截至2020年底,國內有機硅DMC生產企業共13家,產能合計約169萬噸。未來,有機硅單體產能擴張主要以龍頭企業為主,包括合盛硅業、興發集團、東岳硅材等上市公司均有擴產計劃。

    ????近期,合盛硅業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現有工業硅年總產能73萬噸,今年新疆石河子基地有機硅項目順利達產后,有機硅單體總產能將達93萬噸。

    ????記者從東岳硅材了解到,公司募投項目30萬噸/年有機硅單體及20萬噸/年有機硅下游產品深加工項目目前正有序推進,部分裝置的土建工程正在進行,預計今年四季度能達到試運行狀態。

    ????3月15日,恒星科技發布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預計年產12萬噸高性能有機硅聚合物項目今年下半年投產。截至目前,該項目的單體工程、土建已基本完成,前期采購的長周期設備陸續進廠并進行建造施工。

    ????此輪有機硅價格大漲,產業鏈下游企業能否承受?有機硅單體在密封膠中所占比例較高,是其下游主要產品。根據密封膠品種不同,其在產品成本中所占比例為30%至40%或60%至70%。

    ????“由于客戶群體不同,不同規模企業的價格傳導能力也不同。經過2020年底以來的兩輪原料漲價,密封膠行業面臨重新洗牌,行業集中將進一步提升。”一位密封膠經銷商告訴記者。

    ????“原材料最近確實又漲價不少,但是我們可以適當轉嫁給下游客戶。”西南地區一家生產密封膠產品的上市公司相關負責人說,春節假期后,公司訂單一直比較充裕,生產也較為吃緊。

    ????集泰股份相關負責人表示:“有機硅產業近期進入旺季,公司目前處于原材料緊張狀態。我們的下游也進入開工旺季,訂單排單趨于飽和的狀態。除了防腐漆價格有些許上漲,其他產品目前暫未出現調價現象。”

    華為公布5G專利許可收費標準 單部手機不超過2.5美元

    ????繼高通、愛立信之后,華為作為全球5G專利主要持有人之一,公布了5G專利授權收費標準。華為表示,此舉是想給產業界投資5G、轉型數字經濟提供更透明的成本預期,以增強信心,促進5G的快速普及。

    ????昨日下午,華為創新和知識產權白皮書2020發布論壇在深圳舉行。會上,華為知識產權部部長丁建新公布了華為對5G多模手機的專利許可收費標準:單部手機上限為2.5美元,并提供適用于手機售價的合理百分比費率。華為預計2019年至今年3年的知識產權收入為12億美元至13億美元。

    ????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5G手機出貨量占比逐月上升,到年底占比已升至60%以上。今年2月,國內市場5G手機出貨量為1507.1萬部,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69.3%。中國移動近日發布的《中國移動2021終端產品策略白皮書》預計,今年中國市場手機銷量將超3.5億部,其中5G手機超2.8億部。

    ????5G手機加速放量,有關華為要收5G專利使用費的消息不斷傳出。此前,2家5G專利主要持有人高通和愛立信均對外公布5G專利授權收費標準。其中,高通對于使用其5G標準必要專利的手機,按照整機售價收2.275%至5%的費用;愛立信對于高端機和低端機的許可費分別為5美元/部及2.5美元/部。此前,業界傳聞華為5G專利費用標準為4%,但很快遭到華為否認,稱任何單一權利人按4%收費都是過高的。

    ????“任何先進的技術都要經過持續艱辛的努力探索才能獲得,華為在5G研發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希望能得到回報,讓公司有動力、有能力繼續做創新投入。當然,我們制定收費標準時也要考慮標準使用者的成本,考慮產業是否付得起這個錢。”丁建新說。

    ????對于華為發布5G標準基本專利(SEP)費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前總干事FrancisGurry在論壇上表示,華為此舉將推動業界廣泛采用和使用其5G標準,同時也將為其研發投資提供公平的回報。

    ????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介紹,在過去20年里,華為跟ICT行業的主要專利持有人進行了廣泛的交叉許可談判,目前已與美國、歐洲、日韓的主要ICT廠家簽署了100份以上的專利許可協議。未來,華為將定期發布創新與知識產權活動的有關進展,持續與公眾開展積極溝通,讓公眾更好地了解華為的創新實踐。

    ????“持續的研發投入使得華為成為全球最大的專利持有企業之一,華為愿意在全世界范圍內提供專利與技術許可,以促進全球產業鏈的發展和技術進步。”宋柳平說。

    ????華為昨日發布的《創新和知識產權白皮書2020》顯示,截至2020年底,華為在全球共持有有效授權專利4萬余族(超10萬件),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據丁建新介紹,華為在1995年就開始申請第一件中國專利,在1999年申請第一件美國專利,在2008年首次于世界知識產權組織PCT專利申請中排名第一。2019年,華為在歐洲專利授權數量排名第二,在美國排名第十。華為也是累計獲得中國授權專利最多的公司。

    ????據悉,華為每年將收入的10%至15%投入到研發,過去10年累計研發投入900多億美元。2020年,華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有10.5萬名,約占公司總人數的53.4%。最新公布的“2020年歐盟工業研發投資排名”中,華為位居全球第三。

    炒作ST股需謹慎 賭“摘帽”沒那么簡單

    ????3月16日,*ST鑫科脫星摘帽,公司簡稱變回“鑫科材料”。當天,公司股價下跌2.36%。不過,在此前的一個多月里,*ST鑫科股價上漲了近五成。

    ????在近期A股市場大幅震蕩的背景下,ST板塊表現相對搶眼。據上證報資訊統計,截至3月15日收盤,剔除暫停上市公司后的202只ST股票中,今年以來股價“飄紅”的占比近六成,領漲的*ST眾泰股價漲幅約1.57倍。

    ????“在注冊制改革穩步推進、常態化退市機制逐步完善的背景下,ST板塊的炒作不具有可持續性。”業內人士認為,除了顯性的財務指標之外,投資者更應關注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及治理能力。

    ????ST板塊表現分化

    ????ST板塊在4000多家A股公司陣營比較特殊。近年來,在監管層抑制炒殼、加速市場化出清的風向下,ST板塊日漸邊緣化,重組套利預期弱化。但今年以來,一些ST公司的股價表現卻異常搶眼。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截至3月15日收盤,剔除暫停上市公司后,滬深兩市有202只ST股票,其中*ST成城等3只股票觸發“一元退市”標準被終止上市,*ST眾泰因股價異動停牌核查,其余198只股票處于正常交易狀態。

    ????近期,在大盤震蕩的狀況下,一些ST股卻逆勢狂飆,*ST眾泰更是從今年1月12日開始一路上漲,區間最大漲幅逾2倍。據統計,今年以來截至3月15日,ST板塊中約有115家公司股價上漲,37家公司股價漲幅超過20%。除了領漲的*ST眾泰取得157%的漲幅外,漲幅居前的還有*ST聯絡、*ST當代、*ST赫美,今年股價漲幅分別為94%、73%、72%。*ST成城、*ST長城、*ST宜生三只退市股表現最差,今年以來股價跌幅在40%至52%之間。

    ????一位關注ST板塊的市場人士對記者表示,近期部分ST股表現搶眼,與二級市場投資風格切換有關,由于部分高位“白馬股”大幅震蕩,部分私募轉而炒作低價小盤股。一些存在摘帽預期、價位較低的ST股,由此進入了部分投資者的視野。

    ????以一度徘徊在“1元線”附近的*ST聯絡為例,今年股價漲幅接近翻倍。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0年度盈利3500萬元至13500萬元,主要板塊經營情況正常,主要分、子公司的經營情況良好,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營業收入111.35億元。

    ????根據2020年修訂的深交所上市規則,若上市公司“最近三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凈利潤孰低者均為負值,且最近一年審計報告顯示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深交所有權對其股票交易實施其他風險警示。從上述狀況看,*ST聯絡2020年年報發布后摘帽的概率較大。

    ????另一典型案是*ST當代,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0年度凈利潤、扣非后凈利潤及凈資產均為正值,意味著公司“摘帽”可能性較大。

    ????退市新規下“摘帽”不易

    ????與往年相比,左右ST公司前景的一大變量,是退市新規下保殼難度增大了。2020年修訂的退市新規,作出了多項優化調整,財務類指標要求趨嚴,加速市場淘汰機制。

    ????據記者統計,今年以來,已有北清環能、江泉實業、鑫科材料等公司在2020年年報披露后獲準“摘帽”。與此同時,*ST融捷、*ST樂通、*ST東科、ST南風、*ST奮達、ST毅昌等多家公司,已向交易所提交撤銷退市風險警示或其他風險警示,但尚未有結果。

    ????比如,*ST融捷早在2月8日晚間就披露了年報,2020年公司實現營收3.9億元,凈利潤2104萬元,扣非后凈利潤1434萬元,公司同步向深交所提交了撤銷退市風險警示的申請,但至今未有進展。

    ????對照退市新規的過渡期安排,不少預告2020年業績扭虧的ST公司,能否“摘帽”仍存不確定性。

    ????資深市場人士告訴記者,在退市規則未修訂之前,滬深兩市也有部分公司滿足了“摘帽”財務指標,但交易所嚴格執行風險警示制度,對一些持續經營能力不強或存在重大不確定事項的公司實施了“摘星不摘帽”,比如ST海馬2019年雖盈利了,但只“摘星”未“摘帽”。

    ????“退市新規下,扭虧的公司到底能不能‘摘帽’,還需看具體規則的明晰及交易所的最終認定。”該人士說。

    ????績差股炒作風險加大

    ????更需警惕的是,不少ST股“摘帽”希望渺茫,股價卻出現異常波動。

    ????比如,*ST赫美今年以來股價上漲逾70%。但現實是,公司已連續兩年虧損且凈資產為負,2020年業績預告顯示凈利潤、凈資產等指標繼續為負,2020年年報正式出爐后,大概率將繼續待在ST陣營。漲幅令人瞠目的*ST眾泰,則經營停滯負債累累,預計2020年度虧損60億至90億元,且凈資產繼續為負,“摘帽”基本無望。

    ????“所謂的‘摘帽行情’也是市場炒作的一個題材而已。業績扭虧的ST公司是否有了實質性改變,是否具備了持續經營的能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是投資者應該關注的重點。”市場人士指出,在穩步推進注冊制改革、完善常態化退市機制的政策主基調之下,ST板塊的殼資源價值會不斷走低,重組套利的老模式走向終結。

    ????從投資角度看,不少ST股的“摘帽”預期已持續良久,并前期積累了可觀的漲幅,等到真正“摘帽”之日,股價表現尚難預料。例如,3月15日,*ST江泉變為“江泉實業”,當日公司股價跌停。今年第一個“摘帽”的北清環能,3月1日交易后雖獲得兩個漲停,但近期股價卻出現大幅下跌。

    ????可見,投資道路上并沒有捷徑可走,即便相關公司大概率“摘帽”,投資者若按照往年經驗盲目追高買入,并不具有較高的勝算。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相關閱讀

    ?
    侃股網簡介|手機版|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