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網-股民首選股票評論門戶網站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3月22日盤前重要產業新聞:核電建設迎來新“窗口期”

    2021-3-22 08:56| 發布者: admin| 查看: 2520| 評論: 0

    摘要: 大交通創造中國經濟時間生產要素;華龍一號海外首堆成功并網發電,核電建設迎來新“窗口期”;激活三大動力 培育數字經濟新優勢;中長期規劃將出 “十四五”抽水蓄能迎發展窗口期;農業農村部:培育一批自主核心種源 ...
    大交通創造中國經濟時間生產要素

      中國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正在以更高的速度賦能一切生產要素,對工業、農業、服務業帶來巨大的促進作用。一直被排除在生產力數據之外且被賦予更高速度的時間,正在成為一種短缺的生產要素。中國經濟領先全球的增長速度,已不能從成本的角度來解釋,其深層次的因素是我們用大交通創造出了比別的經濟體更多的時間。在“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構建中,大交通創造出的時間生產要素將塑造中國經濟新拓撲結構,釋放更加強大的經濟當量。

      民航運輸:雙向拉動飛出更多中國機會

      □記者 呼濤 北京報道

      中國民航運輸業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中率先復蘇、逆勢飛揚,彰顯出中國經濟的韌性和活力,也讓世界看到中國經濟的實力——賦予飛機這一“時間機器”更大天空、更多機會。

      率先觸底反彈

      作為經濟發展的晴雨表,民航運輸業是國家重要的戰略產業,是現代化交通運輸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民航局表示,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民航業造成巨大沖擊的情況下,由于我國疫情防控措施得力有效,中國民航業在全球率先觸底反彈,成為全球恢復最快、運行最好的航空市場。

      數據顯示,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連續15年穩居世界第二。2020年全年,中國民航運輸業完成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798.5億噸公里、4.2億人次、676.6萬噸,相當于2019年的61.7%、63.3%、89.8%。其中第四季度中國民航運輸總周轉量、旅客運輸量、貨郵運輸量分別恢復至上年同期的76.3%、84.2%、95.8%,其中國內航線運輸恢復至94.5%。

      事實上,在全球經濟格外艱難的2020年,中國經濟表現尤為搶眼。國家統計局1月18日發布數據,2020年,中國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中國成為全球率先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GDP突破100萬億元標志著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邁上新臺階。與此同時,中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也在為世界創造更多來自中國的機會。商務部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全年實際使用外資近1萬億元,同比增長6.2%,占全球比重繼續提升,為穩住經濟基本盤作出重要貢獻。

      霍尼韋爾中國總裁兼航空航天集團亞太區總裁林世偉表示:“隨著中國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復工復產提速,大量的出行需求重新涌現出來,中國國內民航運輸業的復蘇領先全球。作為中國民航運輸業發展的見證者和參與者,霍尼韋爾對中國經濟持續發展和中國市場充滿信心。”

      驅動關鍵引擎

      中國民航運輸業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起飛,創造了讓世界矚目的連續數十年兩位數增長的發展奇跡。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和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對經濟極為敏感的民航運輸業也面臨提質增效的挑戰。有業界權威人士表示,中國對于全球航空業界更是具有戰略意義的市場,將成為驅動市場復蘇和長期發展的關鍵引擎。

      空客中國公司首席執行官徐崗表示:“中國航空市場在疫情中展現出非常好的韌性,這給包括像空客這樣的飛機制造商在內的全球航空業注入了充足信心。”

      2020年,空客共向中國用戶交付了99架民用飛機,占其全球交付量的17.5%。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四季度單季中國交付量由一季度的不足全球交付量的6%攀升至25%;僅12月單月,空客就向中國市場完成了26架飛機的交付,創下了向中國用戶單月交付量的歷史紀錄。

      “這充分展現了中國民航市場強勁的復蘇勢頭。中國在全球航空市場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我們將繼續踐行對中國的一貫承諾。”徐崗說。

      據悉,空客位于天津的A320系列飛機亞洲總裝線自2008年開始運營以來,已累計總裝并交付超過500架飛機。

      在空客新一代遠程寬體飛機A350項目中,中國在該機型立項之初即參與了5%機體結構的設計和制造工作。目前,空客中國寬體機完成和交付中心拓展A350飛機完成與交付能力的相關工作也在穩步推進——2021年,空客將在天津交付首架A350飛機。這意味著,中國乃至亞洲等地區客戶將可以從中國直接接收空客A320系列單通道飛機和A350寬體飛機。

      全球航空航天巨頭企業賽峰集團同樣選擇在中國推進其市場版圖,攜手中國行業伙伴拓展合作。

      目前,賽峰集團在中國擁有20多家實體單位,業務涵蓋了飛機發動機、直升機發動機、飛機起落架和剎車系統、短艙、飛控系統、傳動系統、飛機座椅和客艙等諸多領域。該集團不僅積極參與到C919、ARJ21、新舟系列支線飛機、AC352、渦軸16等中國主要飛機、直升機和發動機項目之中,還與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東方航空公司等合作建立飛機維修中心。

      賽峰中國表示,賽峰集團在中國的合資公司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在2020年7月完成了中國國內首臺LEAP-1B試車的全面維修能力,并計劃在2021年初增加LEAP-1A試車能力。

      LEAP系列發動機是繼CFM56之后的新一代發動機,在商用航空領域廣為應用。四川國際航空發動機維修有限公司計劃在2025年后將年維修產能提升到300臺,實現年收入超100億元的目標。

      最具潛力市場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1月26日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5%,而中國經濟將增長8.1%。

      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年,中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達9.8萬億元,逆勢增長14.8%,中國已經連續8年成為全球第一大網絡零售市場。

      聯邦快遞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裁陳嘉良表示:“作為全球貿易堅定的倡導者和推動者,聯邦快遞將持續發揮專業優勢和價值,通過不斷增強自身運力、網絡建設和創新能力連接好海內外市場通路,為中國市場和客戶提供更有效率的跨境物流服務,幫助他們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

      在陳嘉良看來,跨境電商的發展將成為中國對外貿易強有力的推動力,也將在“雙循環”的大背景下在全球自由貿易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成為經濟復蘇的動能。

      數據顯示,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促使亞太市場占據了全球電商市場份額的62.6%,進一步推動了區域經濟的發展。“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跨境電商已經成為連通國內國際雙市場的重要紐帶和拉動經濟增長的新通道。”陳嘉良說。

      事實上,航空貨運正是跨境物流的主力,并且憑借飛機運輸無可比擬的速度和運輸品質優勢在全球抗擊疫情中成為運送關鍵物資、穩定供應鏈的“時間機器”。

      中國本土成長壯大的航空企業也在支持抗擊疫情和全球供應鏈恢復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順豐旗下的航空貨運企業順豐航空在2020年1月24日率先開啟“逆飛”模式穩定物流供應鏈、馳援武漢戰疫。至4月8日武漢解封,順豐航空為運輸防疫及生活物資累計執行航班290架次、運輸貨物6874噸。為支持全球協力抗擊疫情,順豐航空連續開通了由國內飛往新加坡、日本、泰國、比利時、克羅地亞等國的新航線,為跨境應急運輸提供了有力保障。

      順豐航空表示,自2020年2月中旬起,該公司在保障防疫運輸的同時,密切跟進社會復工復產的航空物流需求,開始陸續恢復、新增保障產業物資運輸的國內、國際航線,同時與順豐國際、特色經濟項目、冷鏈等業務板塊積極聯動,促進生產制造、跨境電商、生鮮電商等產業的復工復產。

      “中國的航空公司正在從做大向做強轉型,霍尼韋爾將繼續保持與各航空公司的合作,幫助他們實現技術更新、設備升級,助其降低成本提高運營效率。”林世偉說。

      2021年,中國大飛機C919預計取得適航證,ARJ21也預期達成100架飛機下線。霍尼韋爾將繼續和中國制造商合作,配合完成C919和ARJ21等項目進度。此外,霍尼韋爾在中國還擁有成熟的工程技術團隊,以更好地支持中國客戶,提供本土化服務,幫助其提升效率。

      “我們也看到通用航空、城市空中交通、直升機和公務機在中國市場的前景。中國西部的通用航空市場有著巨大的潛力。直升機市場也已經開始增長,并極具增長空間。”林世偉說。

      同時,道路擁堵、電子商務的爆炸性增長以及對快速物流的需求等市場因素使得城市空中交通(UAM)和無人飛行服務(UAS)成為未來趨勢。“中國是全球最具潛力的航空市場,霍尼韋爾期待繼續通過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加強和中國民航運輸業伙伴的合作,助力中國民航運輸業在全球市場上更具競爭力。”林世偉說。

      中歐班列:雙循環通道撐開輻射面

      □記者 孫波 劉書云 李華 西安報道

      西安市政府公布的2020年中歐班列“長安號”成績單顯示:全年開行3720列,是2019年的1.7倍,較初期開行量增長約80倍;運送貨物總量達281.1萬噸,較2019年增長60%,與開行初期相比,增長約40倍,開行量、重箱率、貨運量等核心指標穩居全國第一。

      記者調研發現,自2013年11月底開行以來,中歐班列“長安號”不斷提速、擴線,實現了從零散開行到常態化運營,從單一出口到雙向互濟轉變,溢出效應逐漸凸顯,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物流通道。

      經受疫情考驗 實現跨越增長

      西安是古絲綢之路的起點,位于我國地理版圖的幾何中心,特殊的地理位置賦予中歐班列“長安號”集散八方、輻射全國的區位優勢。通過“鐵鐵聯運”“公鐵聯運”,西安國際港務區把區位優勢轉換為貨源優勢,國內20多個省份的貨物在這里集結、分撥。

      “面對國際疫情影響和復雜多變的國際貿易形勢,中歐班列‘長安號’危中尋機,再次實現跨越式增長,歸功于班列近幾年不斷蓄能,實現了從零散開行到常態化運營、輻射范圍由‘線’到‘面’的轉變。”西安市副市長和文全說。

      “長安號”常態化運行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尤其是去年二三月份,從空運、海運轉陸運的貨物,占“長安號”新增貨運量40%左右。開行密度已由初期的周均2到3列,增長到日均10到12列,實現了由集貨待發到貨至即發的提升。

      西安國際港務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孫藝民介紹,疫情期間,中歐班列“長安號”還拓展了西安至維也納、伊斯坦布爾、意大利北部城市維羅納等多條新線路。截至目前,中歐班列“長安號”常態化開行面向中亞、南亞、西亞及歐洲的15條干線通道,覆蓋歐亞大陸全境。

      與此同時,班列開行質量也有了顯著提升。去年,中歐班列“長安號”回程列數達到1311列,重箱率連續多年保持在100%。為推動班列高質量發展,去年還開通了西安至歐洲的公共班列,即每天兩去兩回,基本實現了鐵路貿易的良性互動。

      集散八方輻射全國 “+西歐”不斷擴線

      為高標準建設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物流通道,西安國際港務區去年密集開行了連接周邊節點城市的中歐班列,通過“干支結合”的方式,為各地貨物打開了一條走向世界的貿易通道。

      去年12月份,他們攜手省內兄弟城市,相繼開通了連接陜南、陜北的“安西歐”和“榆西歐”,助力陜南秦巴山區的特色農產品和社區工廠生產的毛絨玩具、陜北的化工產品和輕工百貨等產品順利“出海”。

      去年,貴州省的茶葉和白酒開始搭乘中歐班列“長安號”遠銷到俄羅斯和中亞五國。參與組織“貴西歐”貨源的陸海新通道運營貴州有限公司董事長阮閎表示,“搭乘‘長安號’到達塔什干、明斯克等城市,總體時間成本比以往節約了三分之一,為我們集結貴州及周邊產品提供了重要支撐。”

      據統計,西安國際港務區目前已開行襄西歐、徐西歐、蚌西歐等12條集結線路,基本實現了西安港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主要貨源地的互聯互通。

      虹吸效應漸顯 部分沿海產業向西轉移

      隨著中歐班列“長安號”物流通道做大做強,東南沿海一些企業看到這里內陸港、綜合保稅區和中歐班列的疊加功能和政策優勢,逐漸將一些產能轉移到西安及周邊地區。

      位于西安綜合保稅區的陜西思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產電腦顯示器的企業。2018年,企業創始人把企業從深圳遷到西安,借助“長安號”便利的運輸條件,企業不僅穩住了韓國、日本、中亞等傳統市場,疫情期間還開拓了波蘭、迪拜和阿根廷等新市場。

      西安港是取得國際、國內雙代碼的內陸港,與絲路沿線10多個城市實現通關一體化。借此優勢,西安港內的綜合保稅區和臨港產業園成為承接東部產業的主陣地。目前,共有40多家電子產品加工企業將部分產能轉移到西安國際港務區。“從最初只轉移生產加工,到如今工廠和研發集體轉移,這些企業也看到了西安豐富的科教資源和人力資源。”孫藝民說。

      如今,中歐班列“長安號”的溢出效應逐漸凸顯,西安國際港務區正聯合央企建設現代物流產業示范區、臨港金融貿易園,打造國際化、現代化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以推動港貿、港產、港城一體化發展。

     

    12345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相關閱讀

    ?
    侃股網簡介|手機版|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