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網-股民首選股票評論門戶網站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3月23日盤前重要市場新聞:北向資金“移情”低估值標的

    2021-3-23 09:02| 發布者: admin| 查看: 2881| 評論: 0

    摘要: 紐約股市三大股指22日上漲;今年來凈買入超千億元 北向資金“移情”低估值標的;從超越市場到被市場教育 基金業在反思;一季度業績有望環比改善 券商板塊行情能否持續;碳中和熱點擴散 漲停家數創階段新高 ...
    從超越市場到被市場教育 基金業在反思

      在過去兩年順風順水的結構性行情中,一些公私募機構習慣了高歌猛進的打法。投資上,采取高集中度的極致化操作,對投資標的估值的容忍度一再放寬;營銷上,一些基金公司發行產品時缺乏克制之心,在市場階段性高位時依舊加碼攫取規模。當市場波動來臨,這些短期行為的弊端便逐步暴露出來。

      欲速則不達,急功近利的發展模式難以持久。反思之后,作為權益市場的投資主力軍,基金業應當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基民不能承受之重 個別基金經理押注板塊賭明天

      春節長假后,市場遭遇大幅調整。從基金凈值變化情況看,除了去年聚焦核心資產的基金,部分去年漲幅有限的基金業績回撤同樣嚴重。結合基金季報披露的重倉股數據看,高倉位甚至滿倉押注同一板塊是導致基金凈值回撤的重要原因。例如,華夏產業升級、長盛城鎮化主題混合、東吳多策略等基金豪賭軍工股,諾安成長混合、金信深圳成長混合、金信穩健策略等基金豪賭半導體,東吳配置優化基金豪賭化工股等。

      在業內人士看來,個別基金經理如此激進的操作風格,不僅違背了基金契約,而且有悖于基金組合投資、分散風險的應有之義。甚至,基金公司和銷售平臺為了追求利益也默許這種押注式打法。這種操作正成為投資者無法承受之重。

      多只基金押注單一板塊

      從今年以來的市場表現看,按照申萬一級行業分類,國防軍工板塊領跌,截至3月22日,今年以來跌幅超過18%。與之相對應的是,相關國防軍工主題基金表現糟糕,今年以來的跌幅普遍超過15%。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眾多國防軍工主題基金,一些非軍工主題基金的跌幅同樣很大,如大摩萬眾創新混合A、華夏產業升級、長城雙動力混合等基金跌幅都超過20%。

      根據基金2020年四季報披露的數據,上述基金糟糕的業績表現,源于幾乎滿倉押注軍工股。以華夏產業升級基金為例,通過該基金季報可以發現,截至2020年底,該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清一色是軍工股。

      如果說華夏產業升級基金滿倉軍工股,尚且有軍工產業升級的邏輯,那么長盛城鎮化主題基金幾乎滿倉軍工股就有點不倫不類。根據該基金季報,截至去年底,在其前十大重倉股中,除了智飛生物,全部是軍工概念股。

      東吳多策略基金同樣在押注軍工板塊,前十大重倉股全部是軍工股。今年以來領跌市場的大摩萬眾創新混合基金,下跌的一個重要原因同樣是重倉了軍工股,在其前十大重倉股中,包括航發動力、睿創微納、紫光國微、中航沈飛和中航西飛5只軍工股。

      今年以來軍工股跌幅較大,讓上述基金“極致押注”的風格得以曝光,而這只是行業押注式投資的冰山一角。事實上,其他部分基金業績落后,同樣源于押注單一板塊的操作。以金信基金的孔學兵為例,他管理的金信深圳成長混合基金,重倉股清一色是半導體股票。他的另一只基金金信穩健策略基金,同樣滿倉半導體股票,其前十大重倉股全部是半導體股票,占基金凈值比例高達75%。

      個別年輕基金經理“嗜賭”

      通過分析可以發現,上述基金有兩個顯著特點:一是基金經理接手管理的時間不長;二是基金規模較小。

      以華夏產業升級基金為例,基金經理代瑞亮于2020年6月18日上任,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就大舉加倉軍工股。截至去年三季度,其前十大重倉股里有7只軍工股,在四季度更是將前十大重倉股全部換成了軍工股。從該基金規模看,截至去年底只有1.33億元。

      詭異的是,從代瑞亮過往管理的基金業績看,表現一般,其中2016年5月開始管理的華夏高端制造混合基金,截至他2018年初離任,還虧損了9.3%。過往業績乏善可陳,反而讓代瑞亮的持倉風格變得更為激進。

      長盛城鎮化主題基金經理代毅,從2018年6月開始管理該基金,截至去年底規模僅有4600萬元。從代毅管理的其他3只基金看,主要重倉軍工、新能源和白酒板塊,其中由他單獨管理的2只基金,規模分別為3.8億元和1.76億元。

      如果說基金經理管理的多只基金均押注同一板塊,尚可以解釋為基金經理的能力圈在同一板塊,那么同一人管理的不同基金分別押注不同板塊,則令人迷惑。東吳基金的周健即是如此,他管理的2只基金分別押注了不同行業。根據基金定期報告,他管理的東吳多策略基金,截至去年底規模不足3300萬元。周健自去年12月16日才接手該基金,短短十來天,就把前任的持倉全部換成了軍工股。他管理的另一只基金東吳配置優化基金,則是滿倉化工股。該基金規模更為迷你,截至去年底尚不足1600萬元。

      除了上述基金經理,還有不少新手基金經理同樣是高倉位買入同一板塊。例如,管理長城雙動力基金的尤國梁和龍宇飛重倉押注軍工股,前者擔任基金經理不足一年半,后者也僅有3年出頭。新華鑫動力靈活配置基金的基金經理劉彬,擔任基金經理剛剛一年,他幾乎滿倉新能源汽車概念股。

      是誰在助推極致化操作?

      初出茅廬的基金經理,通過押注單一板塊的方式豪賭明天正越來越多。在業內人士看來,這種現象讓人擔憂。多位接受記者采訪的長期業績優異的投資大咖表示,從歷史表現看,如此押注單一板塊的激進操作,最終都會被證明是在毀滅價值而不是創造價值。即使在風格契合市場時能給投資者帶來回報,但整體看來投資者很難賺到錢。

      “如此激進的操作,相當于把基金打造成增強型細分行業指數基金,理論上是有獲取超額收益的可能,但這僅僅是理論上的,因為追捧此類基金的投資者大多會追漲殺跌,而他們并沒有擇時的能力。從歷史表現看,大多數投資者都是虧錢的。”華南地區某資深基金經理表示。

      既然如此操作大多淪為毀滅價值的行為,為什么這些年輕的基金經理仍趨之若鶩?滬上某私募基金經理表示,在公募基金相關利益鏈條上,包括基金經理、投資者、基金公司、基金銷售機構等,上述各方的利益并不一致。由于相關各方對投資認知相差巨大,當各方利益難以契合的情況下,對投資認知較少的投資者最為不利。對于基金經理來說,極致操作的性價比很高。如果押注成功,就可以吸引市場關注,進而有可能把規模做大。如果押注失敗,短時間內大概率也不會下崗,即使下崗了還可以換個地方接著干。

      在業內人士看來,如此多的基金經理選擇押注單一板塊,從某種程度看,源于諾安成長混合基金等的“示范”效應。管理諾安成長混合基金的蔡嵩松,極致持倉半導體板塊,把諾安成長基金打造成網紅基金。去年該基金凈值漲幅不足40%,盡管業績表現一般,讓很多投資者虧錢,但是規模實現了爆發式增長,2020年底基金規模已經高達327億元。

      “諾安成長混合基金的規模增長,仿佛讓很多基金公司發現了一條終南捷徑,讓很多基金跟風效仿。”上述資深基金經理表示。

      滬上某基金第三方人士表示,作為服務普羅大眾的公募基金,采用如此激進的操作風格,以投資者利益作為押注的籌碼,不僅有悖于公募基金的普惠屬性,也偏離了基金契約。“對于投資者來說,賺錢才是硬道理。那些被打造成網紅的基金,普通投資者其實很難賺到錢,這樣的基金產品有何意義呢?這些基金經理的職業意義又在哪里?”
      凈值回撤30%考問私募“兩高打法”

      ◎馬嘉悅

      私募基金作為資產管理行業中特殊的子行業,其存在的價值是什么?

      如果將這個問題拋給私募行業的老將,他們的回答普遍是“創造絕對收益”。但在火爆的結構性行情中,“創造絕對收益,控制好回撤和風險”在部分私募機構眼中卻成了一句套話。

      最新數據顯示,春節長假后,多只機構重倉股遭遇重挫,部分去年業績亮眼的百億級私募回撤明顯。多位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頭部私募梯隊中不乏采取“兩高打法”的機構。他們通過極致持倉獲取了亮眼業績,然而,一旦潮水退去,基金凈值的大幅回撤對投資者利益造成很大傷害,追求相對收益還是絕對收益成為不少私募必須思考的問題。

      部分私募產品凈值大幅回撤

      Choice數據顯示,截至3月12日,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基金春節長假后凈值平均跌幅達9.78%、13.01%。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主觀股票多頭策略指數同期跌幅接近8%。

      一直以來,私募基金被貼上“倉位靈活,擅長捕獲絕對收益”的標簽,因此其整體業績曲線比公募基金更顯平緩。但令多位業內人士倍感意外的是,部分百億級私募的產品凈值今年以來遭遇了大幅回撤。

      某第三方平臺數據顯示,截至3月12日,去年新晉百億級私募的泰潤海吉旗下多只基金春節長假后跌幅超20%,如泰潤和贏基金凈值下跌27%,泰潤紅蘿卜2號基金凈值下跌25%。另外,根據泰潤海吉最新公布的部分產品凈值情況,截至3月18日,其旗下的泰潤鏘鏘1號基金今年以來的凈值跌幅更是超過30%。

      上海也有一家去年新晉的百億級私募情況與之類似,截至3月18日,旗下多只產品春節長假后跌幅超過了20%,表現最差的產品跌幅超過30%。

      高倉位、高集中度是把雙刃劍

      值得注意的是,從歷史數據來看,上述遭遇大幅回撤的百億級私募去年業績均較為亮眼。格上研究數據顯示,泰潤海吉去年整體業績超過91%,上述滬上百億級私募的業績也名列前茅。

      從上述私募產品的風格和行業配置來看,其倉位和集中度普遍較高。以泰潤海吉旗下某只2019年成立的產品為例,據第三方平臺數據,春節長假后其持倉中大盤成長風格占比超過70%,行業上則重倉計算機和食品飲料,持倉比例分別為40%和27%左右。

      “去年由于結構性行情演繹得較為極致,所以持倉更為集中的私募業績非常亮眼,其打法和很多公募明星產品類似。而且,在享受鮮花和掌聲的同時,部分私募愈發不愿離場,因此當市場迅猛下跌時,這類私募產品的跌幅不小。”滬上一位私募研究員直言。

      某百億級私募有關人士也透露:“去年公司的業績非常好,主要原因在于我們本身偏愛成長股中的龍頭標的。當市場風格與公司策略相契合時,我們認為跟不上上漲節奏比錯過投資機會更可怕,所以去年采用了高倉位、高集中度的打法,因此多只產品今年以來回撤比較明顯。”

      大跌之下絕對收益理念再獲重視

      相比之下,多家老牌百億級私募盡管去年業績承壓,但在市場大跌之下凸顯出堅守絕對收益理念的好處。

      重陽投資總裁王慶表示,私募行業的本質是為客戶提供絕對收益,如果基金凈值表現大起大落,大量投資者不僅難以做到長期投資,還有可能在高位進場、低位離場。因此,重陽投資基于絕對收益的考慮,在去年四季度就對整體持倉進行了調整,減倉高估值機構重倉股,加倉周期股。盡管短期業績壓力較大,但中長期來看,能夠為投資者創造穩健的收益,畢竟信任才是資產管理行業的基石。

      “公募怕錯過,私募怕做錯。這一句話道出了私募基金的天然特征,那就是創造絕對收益。私募管理人在牛市中不一定要獲得多么極致的收益,但在市場下跌中要更加穩健。盡管短期收益一時難以出彩,但最終時間會證明絕對收益的價值。”滬上另一位老牌百億級私募合伙人感慨道。

      上述遭遇較大回撤的百億級私募的有關人士透露:“最初公司的想法是,既然重倉標的的基本面沒有問題,那么忍受波動、堅持長期投資是正道。經過這次下跌后,風控在公司投資決策中的重要性將進一步提升,我們也在重新思考私募機構的立足之道。”

      好發與好做難以兼顧 基金發行如何打破魔咒?

      ◎記者 陳玥

      春節長假后,由熱轉冷的不僅僅是A股,還有新基金發行市場。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22日,3月以來僅成立48只新基金,合計724.55億份,與1月的157只、5625.35億份和2月的100只、2967.16億份形成了鮮明對比。不僅如此,多只由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權益新產品公告延期募集,從另一個角度印證了市場的降溫。

      僅僅相隔一個月,從“好發不好做”到“好做不好發”,鐘擺從這一頭快速轉向了另一頭。對此,業內人士在積極反思。“過往兩年,在行業繁榮發展的大背景下,權益類產品規模快速擴張,同質化產品扎堆發行及過度營銷的現象并不鮮見。從長遠來看,要能夠在市場躁動時抵御誘惑,在市場低迷時前瞻布局,做正確的事情,才能獲得投資者的信任。”某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

      繁榮之下 冷暖不均

      春節長假后,伴隨著市場調整,基金發行也遭遇“倒春寒”。Wind統計數據顯示,截至3月22日,3月以來僅成立48只新基金,合計724.55億份,與1月的157只、5625.35億份和2月的100只、2967.16億份形成了鮮明對比。從結構上看,股票型和混合型產品的占比從90%以上驟降至65%左右,債券型基金占比則猛增至34.3%,相比1月的7.04%和2月的4.77%有顯著增長。此外,數據顯示,1月和2月合計僅9只基金公告延長募集期,而3月至今已有24只新基金公告延長募集期,其中不乏由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

      “如果放到春節前,首發募集100億元打底,再往上也不難,現在能募10億元已經不錯了。”某大型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時勢如此,我們現在做的主要工作就是幫助基金經理端正心態,面對現實。”

      “原定3月內主推的幾只權益重點產品現在都推遲發行了。渠道也建議我們延期,等市場反彈了再推出。”滬上某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告訴記者,相比基金運作,基金發行更需要擇時。“投入相同的營銷資源,如果市場的熱度、產品題材的熱度和基金經理的熱度都具備,銷售的效果會更好。其中,市場熱度最重要,春節前爆款頻出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雖然這兩年公募基金發展得不錯,但依然沒有擺脫‘靠天吃飯’的特質。”某業內人士向記者感嘆道。

      “過去兩年,伴隨著權益基金規模的快速擴張,扎堆發行及過度營銷的現象愈演愈烈。為了獲得關注,年輕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越來越趨向極致,有意無意地助推了投資者追漲殺跌的習慣。”該業內人士表示,“一只網紅產品的成功,往往引發一批產品的復制。但從實際回報和持有體驗來說,投資者并未獲得更多。”

      抵御誘惑 前瞻布局

      如何打破基金發行市場“好發不好做、好做不好發”的魔咒?越來越多的業內人士正在反思。

      從基金發行市場的動態來看,已經有一些積極的變化。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3月19日至4月19日待發的45只新基金中,帶持有期的產品占比超過三成。某市場人士表示,對投資者來說,這類產品有助于淡化擇時和短期市場波動帶來的影響,盡量避免作出追漲殺跌的錯誤決策,提升盈利體驗;對基金經理來說,也能更從容地進行投資布局,追求長期回報。

      此外,部分基金公司也在嘗試放慢發行節奏,打造精品基金。以興證全球基金為例,在發行節奏上長期保持低速發行和差異化布局,2019年和2020年新發基金合計僅14只,而管理規模和業績持續處于領先地位。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四季度,興證全球基金非貨幣公募基金月均規模達1880.59億元,排名全行業第17。公司旗下權益產品近3年收益率為102.33%,在業內排名第9。另以新銳基金公司泓德基金為例,截至2020年四季度,公司權益產品規模達932.12億元,權益產品合計21只,近1年平均回報率達70.94%,近3年平均回報率達113.06%,在業內分別排名第11和第3。

      “從長遠來看,在資產管理行業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大趨勢下,基金公司要依據自身的稟賦,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這樣才能在市場中擁有一席之地。”某基金公司總經理表示,“要做到在市場躁動時抵御誘惑,在市場低迷時前瞻布局,這樣才能長期獲得投資者的信任。”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相關閱讀

    ?
    侃股網簡介|手機版|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