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經濟新龍頭飆漲244%,老龍頭卻腰斬了
3月25日,國產護膚品巨頭貝泰妮(162.820, 115.49, 244.01%)上市首日大漲244%,收報162.82元/股,市值達到690億元,僅次于愛美客(370.200, -17.05, -4.40%)(801億元)、華熙生物(146.800, -1.18, -0.80%)(705億元)等顏值經濟龍頭公司。 貝泰妮也是名副其實的“大肉簽”,若投資者按照當日均價165.12元/股賣出,中一簽可賺5.89萬元。 近期醫美、護膚品板塊堪稱“冰火兩重天”,愛美客、華熙生物、珀萊雅(160.030, 4.78, 3.08%)等持續調整,朗姿股份(32.620, -2.11, -6.08%)、上海家化(49.050, 1.70, 3.59%)保持強勢,袖珍市值的哈三聯(12.390, -1.38, -10.02%)則一度拉出五個漲停板。 貝泰妮市值達到690億 貝泰妮首日上市開盤價就達到176.11元,隨后全天股價保持小幅波動,收報162.82元,成交金額為63.14億元,換手率71.16%。盤后龍虎榜顯示,兩家機構席位25日合計買入貝泰妮6.63億元,占全天成交額的10.50%。其中,有一家機構買入金額高達5.745億元,遠超其他席位。
招股書顯示,公司前身貝泰妮有限于2010年成立,成立之初主要作為化妝品經銷商從事化妝品銷售業務;自2012年起,公司獨立運營自主品牌。薇諾娜在護膚品細分市場表現出色,根據Euromonitor的統計數據,2019年度,公司爽膚水(護膚水) 產品市場排名第12,其中在本土企業排名第2;面膜產品市場排名第16,其中在本土企業排名第7。 從財務表現看,貝泰妮招股書顯示,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6.92億元,增長38.49%;實現凈利潤5.44億元,增長31.94%。 值得一提的是,貝泰妮堪稱今年以來機構關注度最高的新股之一,公司上市之前,賣方機構幾乎集體蜂擁而至。近期包括國盛證券、海通證券(11.090, -0.83, -6.96%)、招商證券(19.660, -0.19, -0.96%)、銀河證券、天風證券(5.160, -0.06, -1.15%)、中信建投(32.230, -0.39, -1.20%)、國金證券(13.290, -0.24, -1.77%)、中信證券(23.900, -0.14, -0.58%)、東吳證券(9.820, -0.02, -0.20%)等二十余家券商對其撰寫了深度報告,且均給出了較高的目標價,多數認為貝泰妮上市后市值在600億元至800億元之間。按今日收盤價計算,貝泰妮市值為690億元。
一邊是資本市場迎接顏值經濟新龍頭,曾經的老龍頭則處于持續調整之中。 截至3月25日收盤,美客收報370.20元,相比2月18日的歷史最高點已經腰斬(前復權)。 華熙生物也從2月18日收盤206元的高點回調,回撤近30%。 護膚品公司也不能幸免,熱門股珀萊雅近期也回調明顯。 德邦基金股票研究部資深研究員認為,“股價一方面受到公司基本面影響,另外一方面也受市場情緒影響。前期醫美板塊的關注度過高,導致部分標的股價飆升,估值溢價明顯。隨著市場情緒和資金面的變化,高估值龍頭公司都出現了一定的調整。目前,部分公司的絕對估值還是非常高,還需要進一步通過業績增長消化。作為投資者需要及時跟蹤公司經營情況,動態分析股價位置。” 顏值經濟受到機構長期看好 盡管顏值經濟領域的股票近期回調較大,但顏值經濟作為國內消費升級的一個長賽道,仍被機構重點關注并長期看好。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多家醫美、護膚品公司都被諸多機構多次調研,關注量位列整個A股前列。例如,愛美客接待的機構數量超過450家。從機構調研的關注內容來看,嗨體等產品的增速及增長原因、資源投放及未來戰略規劃都頗受關注。 另一醫美龍頭華東醫藥(35.320, -2.88, -7.54%)也“門庭若市”,華東醫藥是知名玻尿酸伊婉品牌的中國獨家代理商。今年以來華東醫藥共接待5次機構調研,合計接待機構數量達到188家次。 此外,御家匯(23.400, -0.58, -2.42%)也在今年3次被機構調研,合計調研機構數量超60家次。 東吳證券醫藥行業首席分析師朱國廣此前在研報中表示,中國醫美市場規模近兩千億元,滲透率提升空間極大。Frost&Sullivan統計顯示,2019年中國大陸醫美滲透率提升至3.6%,但仍較世界主要國家有較大差距。隨著醫美產品供給迭代升級,低線城市與90后人群消費增長促進滲透率提升,醫美消費復購習慣促進市場擴容。未來5-10年將是醫美賽道發展的黃金時期。 德邦基金股票研究部資深研究員揭詩琪也表示,中國醫美服務市場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未來3年有望保持20%以上的復合增速,作為一個高成長板塊備受市場關注。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女性醫美消費意識的提升,未來的市場有很大潛力。對于醫美產品,投資者需要關注企業的生產技術壁壘、市場準入門檻、銷售合作模式等。對于化妝品公司,更加看重公司的渠道管理和品牌營銷能力等。 不過,業內人士也提醒道,投資者在板塊中掘金時需要注意一些風險。“包括醫美服務監管的變化,醫療事故風險,審批速度加快導致的行業競爭加劇的風險等。”揭詩琪說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