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網-股民首選股票評論門戶網站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2021年4月7日周三人民日報及四大證券報頭版內容精華摘要

    2021-4-7 09:20| 發布者: adminpxl| 查看: 2285| 評論: 0

    摘要: ????【人民日報】  跨界造車 期待跨出新路(觀象臺)  資本看好、時機正巧、條件具備……信息通信技術企業紛紛跨界造車,但要想在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取得成功,仍須應對不少挑戰。????【證券日報】???? ...


    外資首季“掃貨”保險股 對中國太保持股量猛增43%

    ????今年一季度,外資持續加碼順周期保險股。東方財富Chioce數據顯示,外資今年一季度對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4只A股保險股均進行了增持。其中,外資對中國太保的持股量大幅增長43%,對新華保險持股量也大增20%,“掃貨”跡象明顯。

    ????一季度,白酒、醫藥、新能源等公司股票遭外資大幅賣出,而保險等順周期股被凈買入。究其原因,一是,隨著經濟復蘇,保險業等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板塊步入增長正軌;二是,保險、銀行等板塊經過兩年持續走低,目前市盈率較低,成為順周期板塊中的熱門股;三是,一些機構投資者出于對沖風險的考慮,賣出估值較高的板塊,加倉保險股。

    ????一家大型壽險公司總裁對記者表示,目前中國是全球第二大保險市場。從長遠來看,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居民收入將進一步提高,保險業將持續增長。今年行業保費增速大概率與GDP增速持平或略高于GDP增速,不排除個別公司增速遠高于GDP增速,長期看好保險業的發展前景。

    ????外資一季度大幅買入

    ????今年一季度,A股五大保險股中,除中國人保被外資減持之外,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均被加倉。其中,外資對中國太保、新華保險的加倉幅度最大。

    ????滬深港通中央持股結算記錄顯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外資對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的持股量較今年年初(1月1日)分別增長43%、20%、11%、7%。不過,外資在去年對中國人保大幅加倉后,今年一季度持股量下降7%。

    ????除持股量這一指標之外,滬港通上榜十大活躍成交股數據還顯示,一季度,中國平安58次位列前十大活躍成交股,被外資凈買入額達76億元,凈買入額僅次于招商銀行,位列A股第二位。

    ????從保險股基本面來看,被外資大幅增持的中國太保與新華保險今年保費增速也較快。1月份-2月份,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分別實現原保費收入2540億元、1360.6億元、1809.5億元、989.6億元、440.9億元,同比增幅分別為11.4%、9.6%、-4.4%、8.8%、11.5%。不難看出,新華保險增速最快。

    ????但是,今年一季度在外資增持期間,保險股的股價仍在下跌,這說明外資抄底跡象明顯。東方財富Chioce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新華保險、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人保、中國太保股價跌幅分別為16.3%、17.1%、9.5%、9.6%、1.5%,平均跌幅達10.8%。

    ????估值有望持續修復

    ????隨著股價持續下探,保險股市盈率也逐步走低。截至目前,中國人壽、中國太保、中國人保、新華保險、中國平安的市盈率(動態)分別為18.1倍、14.9倍、13.1倍、10.6倍、10.1倍,和貴州茅臺(57倍市盈率)等核心資產相比,保險股目前的市盈率處于歷史低位。

    ????A股保險板塊估值水平主要受行業成長、利率水平、行業政策及資本市場環境等因素影響,股價走勢呈現很強的周期性,今年也不例外。

    ????新時代證券分析師鮑淼認為,進入2021年,隨著居民財富管理和風險保障需求的增加,預計保險行業仍將保持健康成長,估值將穩步修復。隨著疫情改善,保險線下業務逐步恢復,保費增速已經從去年二季度起逐步回暖;去年7月份后保險股估值得到一定修復,但仍處于相對較低水平。

    ????瑞士再保險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安仁禮認為,對于商業險和個人險,今年保費都會上升,這個反彈已經發生了。全球非壽險業方面,2021年預期增長4.1%,新興經濟體的非壽險業2021年預計增長約為8.5%,2022年將是8.5%左右。由于政策大力支持、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風險意識提高以及數字化發展等諸多積極因素的推動,中國保險市場將持續增長。尤其是在壽險方面,中國將會成為全球壽險增長的引擎,2021年中國的壽險保費增長預計為9.0%左右。

    ????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今年保險股估值雖然會出現持續修復,但能否出現快速修復仍有待觀察。上述壽險公司總裁對記者表示,今年保險業增速的優勢是基數較低,但去年新單期交保費的不足對今年續期保費增速會有影響,長期來看保險業會持續增長,但要快速恢復倒疫情前的增速還需時日。

    騰訊視頻會員首次提價 長視頻平臺將告別低價時代?

    ????騰訊視頻2020年付費會員已達1.23億

    ????繼愛奇藝視頻會員漲價后,騰訊視頻也邁出了漲價這一步。日前,騰訊視頻宣布,將于2021年4月10日零點起對VIP會員價格進行調整。以不同的付款方式計算,本次騰訊視頻的會員價漲幅在17%至50%之間。

    ????會員漲價肯定會影響用戶的消費行為,預計部分價格敏感的用戶會因此不再購買會員,但視頻領域會員漲價是大趨勢,艾媒咨詢CEO張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目前視頻內容成本與日俱增,劇集、演員成本過高,導致視頻平臺盈利壓力較大;另一方面,近年來短視頻賽道搶占了用戶碎片化的休閑時間,而長視頻主流平臺愛優騰在短視頻領域并沒有特別多的建樹,因此會員漲價也是迫于無奈。

    ????張毅認為,從視頻平臺行業的收入構成來看,現有的會員收入很難覆蓋成本支出,所以長視頻平臺改善收入的關鍵,應該是聯合降低制片成本、降低演員薪酬,而非提高會員價格。

    ????長視頻平臺進入提價周期

    ????早在2020年三季報財報分析會上,騰訊方面就曾釋放過漲價信號,“中國的視頻訂閱價格在不斷上漲,所以現在大家覺得訂閱費并不是那么貴,我們認為視頻訂閱的價格在中國其實是偏低的,在某一些結構或某些情景之下,我們希望有機會能夠調整視頻訂閱服務的價格。”

    ????時隔4個月,騰訊視頻漲價的靴子落地了。

    ????據記者查詢,目前騰訊視頻(網頁端)會員連續包月、包季、包年的售價分別為15元、45元、178元,非連續會員月卡、季卡、年卡售價分別為20元、58元、198元。

    ????據了解,騰訊視頻新價格體系將調整為連續包月、包季、包年的售價分別為20元、58元、218元,漲幅分別為33%、29%、42%;非連續會員月卡、季卡、年卡售價分別為30元、68元、253元,漲幅分別為50%、17%、28%。

    ????西部證券研報指出,在線視頻已進入提價周期,視頻網站有意愿提價并搭建了多檔次的會員價格體系,行業ARPPU值(每付費用戶平均收益)有望開始提升。劇集的生產成本回歸理性,投資回報率漸高,預計視頻平臺利潤將開始得到改善。

    ????“我們判斷未來國內頭部長視頻平臺或仍會持續提價,核心在于提升內容質量,以獲取更高的付費率,增強用戶的付費意愿。”國泰君安研報表示,長視頻平臺大屏端訂閱會員目前付費率較低,且處于較快增長階段,未來有望成為長視頻平臺新的重要增長來源。我們看好長視頻平臺逐步步入長期提價通道帶來的投資機會,優質頭部平臺及產業鏈合作公司有望持續受益。

    ????會員付費率仍有提升空間

    ????對于視頻平臺的提價行為,一位券商分析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視頻平臺漲價是意料之中的,從去年開始,愛奇藝、騰訊視頻方面就多次釋放出漲價信號,去年第三季度財報分析會上,騰訊也提到了漲價的問題。隨著內容質量和范圍的提升擴充,漲價是不可避免的,也是符合國際行業通用認知的,比如Netflix(奈飛)成立以來價格連續漲了6次,這是雙向選擇的結果。”

    ????國泰君安研報顯示,頭部長視頻平臺付費會員超1億人后,增長有所放緩,同時其會員付費率達到20%至25%后增速也有所放緩。長視頻平臺中付費率最高的為騰訊視頻,但該平臺在付費率超過25%后增長放緩。結合頭部長視頻平臺MAU(月活躍用戶數量)增長放緩,付費率逐漸趨于穩定的情況下,付費會員數增速減緩或成大趨勢,提升付費會員ARPU值(平均每用戶收入)。

    ????騰訊2020年財報披露,騰訊視頻的付費會員已經達到1.23億。

    ????從愛奇藝的經驗來看,此次騰訊視頻會員價格提高后,會員付費率可能會有小幅回調,但這不影響長期增長邏輯。上述券商分析師如是說,“對比奈飛,國內長視頻平臺整體會員付費率、ARPU值、ARPPU值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適用于電視端的‘超級VIP’級的會員付費率也較低,這些將成為未來長視頻平臺收入增長的空間。”

    銀行數字化進程加速 年內431家網點“關門”

    ????截至2020年末,全國銀行ATM機為101.39萬臺,較2019年末減少8.39萬臺,正日漸式微

    ????本報記者 李文 見習記者 余俊毅

    ????近年來,銀行線上業務正在加速發展,已經有不少銀行網點的功能越來越多地遷移到了線上,超過90%以上的零售業務都可以通過手機辦理,到銀行線下網點辦理業務的人逐漸減少。同時,銀行ATM機的數量也隨之縮減,物理網點的關停量仍在持續增加。

    ????隨著人們支付習慣和業務辦理習慣的改變,銀行也在進一步優化調整線下網點,加快推進線上業務的全流程數字化轉型。

    ????ATM機和銀行網點縮減

    ????根據央行最新公布的《2020年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截至2020年末,ATM機具為101.39萬臺,較2019年末減少8.39萬臺。全國每萬人對應的ATM數量7.24臺,同比下降7.95%。

    ????從2020年整年的數據梳理來看,ATM機數量下滑的趨勢明顯,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ATM機數量分別為108.30萬臺、105.21萬臺、102.91萬臺,季度環比分別減少1.47萬臺、3.09萬臺、2.31萬臺。這意味著,隨著移動支付的不斷便捷以及銀行線上業務的不斷發展,ATM機的使用率不斷降低,正在日漸式微。

    ????同時急劇減少的還有銀行的線下網點。記者查看部分銀行近年的年報發現,銀行網點數量呈現連續縮減的趨勢。以中行為例,2018年至2020年各年度末,該行營業網點數分別為10726個、10652個、10487個。根據銀保監會金融許可證信息平臺的數據統計后發現,截至4月6日,商業銀行機構退出列表顯示,今年以來已有431家銀行網點終止營業。

    ????記者注意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銀行非現金支付業務的增長。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銀行共辦理非現金支付業務3547.21億筆,金額4013.01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16%和6.18%。

    ????對于銀行ATM機不斷縮減的原因,武漢大學客座研究員唐大杰對記者表示:“銀行ATM機最主要的功能是現金存取和卡業務的相關辦理。隨著我國線上支付業務的不斷便捷和普及,中國已經進入移動支付時代。除此之外,ATM機的業務一直屬于被壟斷行業,銀行作為客戶支付了較大一部分費用,減少ATM機的投入也可以減輕一筆負擔。”

    ????監管機構人士、看懂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鳳文對記者表示,銀行ATM機及網點減少的原因主要在于,一是近年來全行業離柜率上升,減少了柜面業務的壓力。因此,一些網點業務量呈現了下降的趨勢,有的甚至寥寥無幾,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二是為了降低經營成本。目前,銀行許多網點都是臨時租賃的,不但需要支付較高的租賃費用,水暖電等物業費用,而且網點從業人員也不得少于內控合規要求,無形中浪費了人力資源。如果網點業務量過小,將加大銀行的經營成本。從利于核算的角度出發,撤并業務量小,對群眾辦理業務影響不大的物理網點成為銀行網點整合的重點。ATM機減少也同樣屬于此類問題,由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線上業務不斷普及,客戶足不出戶就可以辦理銀行業務,加之使用ATM機存取款業務不斷的萎縮,有的ATM機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因此,減少ATM機也是必然現象。

    ????銀行網點仍將長期存在

    ????2021年伊始,轉型、升級和優化已成為各行各業離不開的話題,商業銀行業在渠道建設方面更加聚焦在優化老舊網點和加快數字化業務轉型上。

    ????比如工商銀行在年報中表示,要扎實做好網點優化調整。持續加大對環境老舊網點、核心潛力網點的裝修改造力度,完成網點整體裝修1611家,為客戶服務提供有力硬件保障。持續推進物理網點、手機銀行、遠程銀行與新型渠道間的協同融合。積極提供數字化、非接觸客戶服務。

    ????中國銀行也在年報中提到,要深入推進網點轉型與智慧運營改革,將網點逐步打造成為面向全渠道、全場景、全生態的營銷服務綜合體。深入推進全流程數字化轉型,深化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生物識別等新興技術的應用,不斷增強數字化、智能化發展能力,推動場景融合,豐富產品功能,持續改善客戶體驗。大力拓展線上渠道,持續迭代升級手機銀行,推動線上業務快速增長。

    ????在銀行在加速推進數字化建設的同時,為了幫助老年人也能全面融入信息化社會,銀行也在加強“適老化”金融服務。

    ????記者走訪了北京部分銀行網點發現,幾乎全部銀行網點都設有老年人的專屬設施,比如在營業場所提供老花鏡和愛心輪椅等設施。部分銀行網點工作人員還表示,專門培訓過如何指導客戶更好地學習使用手機銀行。

    ????李鳳文表示,無論銀行網點智能化和線上化如何發展,傳統線下網點短時期或者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也不會消亡。原因是我國已步入老齡社會,據統計,我國有近1.4億老年人依然游離在互聯網之外,仍習慣通過傳統的線下渠道獲取服務。如果物理網點消失,就會影響到這些老年人享受應有的金融服務,影響幸福指數。

    ????“今年3月30日,中國銀保監會印發的《關于銀行保險機構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通知》指出,各銀行保險機構要加強金融服務下沉,進一步完善基礎金融服務,根據老年客戶群體數量和金融服務需求,合理科學進行網點布局。由此可見,銀行網點仍將長期存在。與此同時,物理網點絕大部分是由人工負責的,與全部智能化有著很大的區別,人性化的服務更有溫度,也更有人情,因此也不會從銀行服務中消失。”李鳳文表示。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相關閱讀

    ?
    侃股網簡介|手機版|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