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產買了1年就要賣 寧波富邦被問審慎合理性 ????本希望借體育產業再謀發展,在完成收購僅1年后卻無奈選擇“放手”,寧波富邦此舉引發監管關注。 ????4月6日晚間,寧波富邦披露出售資產事項,擬將2020年2月底完成資產過戶的控股子公司常奧體育51.38%股權分別轉讓給叁零柒投資、燦星基金等5名交易對手,交易價格1.29億元。交易完成后,公司將不再持有常奧體育股權。常奧體育是一家體育產業運營商,除了體育賽事和職業體育俱樂部的運營管理,還擁有職業電競俱樂部等資產。 ????公司表示,鑒于疫情對標的公司業務的現實影響及可能對體育產業產生的長遠沖擊,繼續通過體育產業轉型在戰略上不利于提高公司質量。基于上述背景且標的股東雙方在經營理念、后續發展戰略等方面存有分歧,經充分探討仍較難達成完全一致,因此作出出售決定。 ????但是,寧波富邦2020年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公司鋁業板塊實現營業收入1.25億元、凈利潤114.86萬元,而常奧體育的體育板塊實現營收4078.61萬元、凈利潤1181.87萬元,已然對寧波富邦業績作出一定貢獻。 ????由此,上交所在監管問詢中要求公司補充披露前期論證體育產業作為戰略轉型方向的具體依據,結合短期內出售標的公司情況,說明前期論證是否審慎合理,是否存在前后信息不一致的情形。同時,結合標的出售后的主要資產及業務,說明交易是否會對公司的主營業務和持續經營能力產生不利影響,是否會導致公司主要資產為現金或無具體經營業務,后續擬改善經營的相關安排。 ????此外,上交所還關注到常奧體育在并購完成后業績未達標的情況,要求公司結合各板塊業務開展情況、行業變化、非經常性損益金額,說明常奧體育在2020年度業績與承諾金額差距較大的原因;對于前期相關方業績承諾的測算依據,要求公司說明業績承諾是否合理審慎。 ????寧波富邦公告顯示,常奧體育2020年前10個月實現營收7860.75萬元,實現凈利潤783.58萬元。標的轉讓方嘉航信息、陶婷婷、奧藍商務等在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中承諾,2020年度常奧體育扣非歸母凈利潤不低于2200萬元。 ????寧波富邦于2020年3月將常奧體育納入合并報表范圍。為進一步厘清標的公司運營細節,上交所要求公司補充披露并表期間是否存在對常奧體育進行資金、資產及信用等方面的支持或資助,如有,說明常奧體育是否已歸還相關資金、資產,相關信用支持是否已解除或作出解除安排。 ????此外,由于擬收購方之一的陶婷婷系常奧體育原實際控制人,監管部門還關注到擬收購主體出資安排的問題,要求公司補充披露穿透披露主體的最終出資人,并明確相關主體的控制權歸屬。同時,要求公司對叁零柒投資等主體收購常奧體育股權的資金來源、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東是否與收購主體存在其他利益安排等問題進行說明。 頭部公募雄霸市場 中小基金如何彎道超車? ????公募基金行業高速發展,頭部公募的虹吸效應愈演愈烈。頭部公募全面分享了行業增長的紅利,在管理規模、營收利潤上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在投研、渠道和品牌幾大方面,頭部公募的優勢也在不斷集中。 ????頭部公募“大象起舞”,中小基金公司還有彎道超車的機會嗎?行業格局是否就此固化?多位業內人士表示,特色化是中小基金公司短期突圍的“好牌”,但絕不能只有特色化,只有從投研體系搭建、人才隊伍培養、企業文化建設等多方面持續發力,才可能實現可持續的躍升。 ????公募業分化不斷加劇 ????統計顯示,易方達基金2020年營業收入達92.05億元,同比增長48.94%,凈利潤則增長59.27%至27.5億元。與此同時,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2020年營業收入分別達到66.43億元、62.51億元,同比增長62.9%、89.2%;凈利潤分別達25.66億元、18.24億元,同比增長105.53%和53.76%。亮眼的數據背后,體現了行業高速發展下頭部公募的絕對優勢。 ????一方面,去年公募資產規模增長了5.12萬億元,達到19.89萬億元。頭部公募的規模優勢尤為明顯,Choice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規模排名前20的公募機構管理的基金規模合計達到13.75萬億元,占公募行業的比例達六成以上。 ????其中,天弘基金、易方達基金管理的基金資產超過了1萬億元,牢牢占據行業頭部地位。匯添富基金、廣發基金、華夏基金、南方基金緊追其后,管理的基金資產超過了8000億元。 ????給持有人創造的盈利方面,天相數據顯示,143家公募機構在2020年實現盈利1.98萬億元。其中,排名前20的公募機構盈利總額達到1.37萬億元,占比接近七成。其中,易方達基金2020年盈利最大,達到1608.05億元;其次是匯添富基金,達到1114.7億元;廣發基金、華夏基金、富國基金3家公募機構的盈利也超過了900億元。 ????明星基金經理強大的吸金能力,成為頭部公司的“招牌”。截至去年底,個人主動管理規模超過500億元的基金經理,均來自頭部公募機構。其中,易方達基金張坤、廣發基金劉格菘、景順長城基金劉彥春、南方基金茅煒等7位基金經理去年底的管理規模超過600億元。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中海基金、浙商基金、南華基金等部分基金公司2020年卻陷入虧損,折射出中小公司的發展困難。從規模來看,中小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增長乏力。數據顯示,包括達誠基金、華晨未來基金在內的61家公募去年底的規模還不足200億元,更有國融基金、新沃基金等13家公募的盈利不足1億元。 ????正負效應的螺旋式累積 ????“展望未來,公募基金行業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信達澳銀基金投資管理部負責人兼運營管理總部總監方敬表示,一是國內經濟轉型背景下,增長模式由勞動力與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新產業、新公司、新的投資機會不斷涌現;二是基于經濟與資本市場深度融合,在注冊制的推動下,中國企業證券化率快速提升,有望帶來資本市場的長期慢牛行情。 ????在此大環境下,業內人士表示,規模和業績的螺旋式上升,將給大型基金公司帶來更大發展空間。無論是基礎設施建設、投研團隊培養,還是企業文化孕育,更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統。 ????滬上某投研總監提到,對于大公司來講,公司有資源、有底氣搞基礎設施建設,像開發數據挖掘平臺、打造ETF系統、進軍金融科技等,此外還有成熟的風控體系。大公司可以打造出高度協同的投研平臺,培育各種風格清晰穩定、業績優秀的團隊。 ????此外,頭部基金公司在品牌宣傳上具有優勢,積累了較強的品牌認知度。“大部分中小基金公司一年的品牌宣傳費用只有幾百萬元不等,而頭部公司的品牌投放覆蓋了傳統媒體、戶外廣告、互聯網等多個平臺,一年宣傳費用甚至能達上億元。”華南一位基金公司市場部負責人表示。 ????中小基金公司還面臨投研人手不足、優秀基金經理不多、銷售渠道難開拓等諸多問題。 ????突圍不能只憑特色化 ????行業分化日益加劇,頭部基金公司強者恒強,對于中小基金公司來講,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實現彎道超車? ????北京某基金公司高層人士分析稱,基金公司的終極目標是打造一種“全天候”能力,這意味著,在任何市場環境和風格之下,都能有賺錢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投資管理能力。 ????對于大基金公司來講,得益于其完備的團隊配置,總能“東方不亮西方亮”。對于中小公司來講,特色化是出路,但需要基金公司苦練內功、厚積薄發。 ????值得注意的是,特色化之后的可持續化,是關乎公司發展壯大的更關鍵的因素。 ????該基金公司高層人士強調,特色化是中小基金公司的一張牌,但想要“彎道超車”,需要更多“好牌”。目前大部分基金公司搞的“特色化”,其實是把某種策略做到極致,但任何策略都有失靈的時候,如果僅有一種在某一時段特別有效的策略,在其他時段也可能被市場遺忘。對于中小基金公司來講,打造特色化只是第一步,在完善這類投資策略后,其他策略(投研團隊)后續也得跟得上。 ????北京另一基金人士則認為,對于中小基金公司來講,難在是否有“拿得出手的產品或基金經理”。如果能挖來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基金經理,才能在權益投資上擁有一定話語權。但值得注意的是,挖人是有成本的,短期或許可能憑借優渥的條件,吸引明星基金經理加入,但長期來看,一套完整的公司體制和企業文化,才是留人的關鍵。 2021年著力提效整合 煤企高質量發展可期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截至4月7日,37家煤炭行業上市公司中,已有28家披露2020年業績情況。其中,陜西黑貓、山西焦化、新集能源、ST云維、平煤股份、陜西煤業、上海能源、中煤能源、ST永泰等9家公司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19家公司業績出現下滑或虧損,大有能源、鄭州煤電虧損額較大。 ????這些煤企業績之所以報喜,一方面得益于下游行業景氣度向好,帶動煤炭、焦炭銷售量價齊升,另一方面歸因于技改煤礦逐步投產。而疫情、去產能導致商品煤產量下降等,則是多個企業業績預減或虧損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企改革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一場關于提效、整合的改革正在煤炭行業內部加速展開。有業內人士表示,環保及能耗將更加受到重視,煤炭企業的準入門檻將大幅提高,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優質企業的適應能力更強,行業將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煤企業績分化加劇 ????自去年8月以來,受益于需求旺盛和去產能、環保減產影響,焦炭價格連漲,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出現增長,其中凈利潤增長幅度最為強勁的是陜西黑貓。相比之下,也有部分上市煤企的業績表現乏善可陳。 ????陜西黑貓年報顯示,公司2020年實現營業收入約90.57億元,同比降低3.52%;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2.78億元,同比增加866.05%。分季度看,自去年8月以后焦炭價格出現連漲,陜西黑貓業績隨之發力。公司表示,主產品焦炭的毛利率同比提高了約5個百分點,對公司凈利潤增加有所助益。 ????同樣以焦炭為主業的山西焦化業績表現也頗為亮眼。業績快報顯示,去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1億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9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1.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32.60%。山西焦化表示,在生產經營方面,公司全面推行實施精益化管理,市場好轉后大力釋放裝置產能,組織實施常態化對標提標,不斷夯實焦炭主業的盈利能力,經營穩中向好,效益不斷提升。 ????此外,中國第二大煤炭生產企業中煤集團旗下的上市平臺上海能源、新集能源、中煤能源也均實現業績增長。其中,新集能源凈利潤為8.47億元,同比增加47.05%;上海能源凈利潤為6.68億元,同比增加16.35%。上海能源表示,2021年在新基建持續發力下,煤炭市場供需“緊平衡”的基本格局有望持續,預計煤炭價格將逐步穩定在綠色區間,公司經營業績、區域市場地位基本保持穩定。 ????相比之下,也有部分上市煤企的業績表現乏善可陳。比如,大有能源預計2020年虧損8.58億元至12.72億元,同比減少1216%至1755%。據披露,受去產能政策等影響,去年公司非經常性損益金額預計為-6.37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事項后,公司預計虧損2.21億元至6.35億元,同比減少422%至1024%。此外,去年公司商品煤產量同比下降17.71%、銷量同比下降6.38%,導致公司收益大幅下降。 ????去年凈利潤虧損額較大的還有鄭州煤電。公司預計2020年度虧損8.8億元。對于虧損原因,公司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礦井停產整頓和地質條件等多因素影響,公司出現較大幅度虧損,其中煤炭業務虧損約6億元、計提減值損失約0.81億元、已停止運行的東風電廠預計虧損0.54億元。 ????此外,安源煤業、遼寧能源則預計凈利潤同比由盈轉虧,虧損額度分別為2.2億元至2.4億元、4.4億元至5.2億元;處于保殼關鍵期的*ST大洲和*ST平能則“續虧”。 ????龍頭企業大手筆分紅 ????在行業業績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下,擁有充沛現金流和穩定資本開支的煤炭龍頭企業,更是用大手筆的分紅凸顯其投資價值。 ????中國神華于3月36日披露分紅預案,2020年度公司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18.10元(含稅)股息,合計將派發現金紅利359.62億元。公司財報顯示,中國神華當年度實現凈利潤391.70億元,擬分紅金額占凈利潤的91.80%。 ????兗州煤業同樣出手闊綽。年報顯示,兗州煤業擬推每10股派息10元,現金分紅額達到48.73億元,占去年公司凈利潤71.22億元的比例達68.4%。 ????此外,淮北礦業、開灤股份也提出了分紅計劃,其中淮北礦業擬分紅14.45億元,開灤股份擬分紅4.45億元。 ????天風證券分析認為,中長期來看,由于煤炭供需結構穩定兼國家政策有力調控,煤炭價格將穩定在綠色區間范圍內,煤炭行業周期性質弱化,進入業績穩定期。隨著煤炭行業公司實施穩定高分紅政策,煤炭板塊防御屬性變強,向類公共事業發展,預計煤炭板塊估值水平有望進一步增長。 ????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受產品價格上漲、低價庫存原材料等因素推動,相關行業企業利潤率明顯上升。其中,1月至2月份全國煤炭采選業實現利潤574.7億元,同比增長204.4%。 ????從已披露今年一季度業績預告的企業看,不少上市煤企首季表現持續向好。其中,開灤股份預計今年一季度凈利潤為5.8億元至6.3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8.94%至94.35%;美錦能源預計扭虧為盈,凈利潤為5.5億元至7.5億元,同比增加1034%至1374%。 ????整合提效助力碳中和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國企改革和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煤炭行業將迎來二次供給側改革,煤炭企業將進一步兼并重組,龍頭企業的地位將得到增強、鞏固和發展。 ????2020年以來,地方政府重組地方煤企的案例漸增。其中,山東能源和兗礦集團聯合重組為新山東能源集團,山西七大煤炭企業集團變成主產煉焦煤和動力煤的兩大集團——晉能控股集團合并重組同煤集團、晉煤集團、晉能集團以及潞安、陽煤五大省屬重點煤企;新山西焦煤集團合并重組焦煤集團與山煤集團。 ????縱觀煤炭企業2020年年報,已有多家中央企業和地方國企控股的上市煤企在年報中披露了下一步的改革方向和目標。 ????2021年2月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與中國寶武簽署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以云南方持有云煤能源控股股東昆明鋼鐵控股有限公司10%股權、中國寶武持有昆鋼控股90%股權為目標開展深化合作。 ????云煤能源在年報中表示,2021年公司將實施搬遷轉型、整合重組、環保技改。其中,公司計劃投資35.62億元,建設年產200萬噸焦化環保搬遷轉型升級項目;推進煤礦“三合一”整合重組工作,云煤能源已簽訂吸收合并協議,積極推進相關各項工作辦理;推進環保以及技術改造項目,五一煤礦正在積極推進新技改項目“15擴30萬噸/年資源整合技改項目”,師宗煤焦化以治理焦爐無組織排放為重點,安寧分公司新建兩套廠界無組織揮發性有機物在線監測系統。 ????兗州煤業在年報中表示,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開局年,也是兗州煤業增量崛起、動能轉換、改革改制攻堅年。集團將深入實施國企改革“雙百行動”,加快混合所有制、“三項制度”等改革,激發企業發展活力、增強內生動力。樹立綠色低碳發展理念,探索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新路徑,實現高碳能源低碳化、有煙煤炭無煙化、黑色煤炭綠色化。積極探索采煤塌陷區生態綜合治理新路徑,打造幸福、宜居、健康生態環境。2021年,集團計劃銷售自產煤1.1億噸、銷售煤化工產品592萬噸。 ????中煤能源副董事長彭毅在年報中表示,2021年,中煤能源將繼續推動產業結構優化調整和轉型升級,鞏固煤電化一體化優勢,加快布局新能源產業項目,拓展企業新增長極;繼續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企業發展內生動力;同時,深入推進對標世界一流,狠抓提質增效、降本增效,持續提升公司經營質量,確保實現全年生產經營目標;繼續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強核心技術攻關,不斷提升科技管理水平和公司影響力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