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造車”的華為敲定三大車企合作伙伴
4月12日,華為公司第18屆全球分析師大會在深圳開幕,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在會上闡述了下一個十年華為的五大戰略重心,并詳解“華為為何不造車”。 徐直軍表示,華為未來將強力投資智能汽車產業部件,做汽車增量部件提供商,用ICT能力賦能汽車行業。同時,華為將開拓一些新商業模式,跟車企打造一些子品牌智能汽車。目前,華為已敲定北汽、廣汽、長安三大合作伙伴,相關車企的子品牌車將逐步走向市場,并將標有“Huawei inside”logo。 將投資智能汽車部件 徐直軍表示,華為做出不造車這個決策是經過多年討論的。華為從2012年開始進行汽車相關研究,2012年成立了車聯網實驗室。2018年,華為明確了“華為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的策略,這個決策到現在一直沒有改變。 “我們和國內及日本、德國很多大型車廠都談過,發現他們需要的不是華為這個品牌的車,而是華為的ICT軟件能力,能夠幫助他們造好車,賣好車。”徐直軍說。 徐直軍表示,華為未來將強力投資智能汽車產業部件,做智能汽車增量部件提供商,用ICT能力賦能汽車行業。同時,華為將與車企打造一些子品牌智能汽車。 “目前華為跟北汽的合作已經在進行中,其中一個就是北汽的ARCFOX極狐,預計今年四季度走向市場。跟長安、廣汽合作的品牌也在推進,隨后逐漸會看到華為和車企合作的車走向市場。”徐直軍說。 華為還設計了“Huawei inside”的logo。“以后大家在車上看到這個標記,就知道是華為參與了。不過,不是所有合作汽車都會有這個logo,只有使用了華為自動駕駛技術的汽車才會有這個logo。”徐直軍透露,標有Huawei inside的車4月就會在上海車展上展出。 “華為在智能汽車部件上的研發投資已超過10億美元。”徐直軍表示,ICT賦能汽車行業,一旦真正實現了汽車的無人駕駛,就將顛覆與汽車相關的所有產業。這是未來10年內最具顛覆性的產業。華為將加大對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推進汽車行業的智能化、網聯化。他相信,汽車產業將為華為帶來長期戰略機會。 華為今年的目標還是活下來 徐直軍說,華為今年的目標還是活下來,但今年還想爭取活得好一點,希望明年的年報發布會能正常進行,華為分析大會還能舉行,還能見到大家。 如何在“活下來”的同時朝著“活得好”發展,徐直軍表示,將優化產業組合,尤其是增強軟件能力、加強先進工藝弱相關產業投資和智能汽車部件產業投資。 徐直軍透露,華為未來將重點推進的其他四項關鍵戰略包括:推動5G價值全面發揮,定義5.5G,牽引5G持續演進;以用戶為中心打造全場景無縫的智慧體驗;通過技術創新降低能源消耗、實現低碳社會;努力解決供應連續。 對于備受關注的“芯片荒”問題,徐直軍說,全球產業鏈都在考慮半導體供應問題,產業鏈已從最初“0”備貨,變為1個月、3個月、6個月甚至1年備貨。未來幾年,芯片漲價是可預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