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五部門發文引導加大對風電、光伏發電等行業金融支持力度 風光產業迎來“及時雨”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履行國際承諾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等行業快速發展。截至2020年底,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9.3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達到42.4%。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些可再生能源企業現金流較為緊張,生產經營出現困難。 ????【證券日報】 ????加速助力企業轉型升級 一大波減稅降費“紅包”落地 ????一大波惠企減稅降費“紅包”落地,專家認為,要將減稅降費政策執行到位,讓減負紅利更好地向深層次釋放,助力經濟發展。 ????4月12日召開的2021年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要求,要繼續落實落細減稅降費政策,確保政策紅利不減、企業獲得感不降。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了一系列減稅降費舉措。目前,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已發布多份公告,明確了相關政策的執行口徑,確保減稅政策落實到位,市場主體應享盡享。例如4月9日發布的《關于實施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所得稅優惠政策的公告》,明確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對小型微利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 ????外貿“開門紅” 一季度我國進出口同比增29.2% ????4月13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進出口情況。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表示,據海關統計,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8.4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9.2%。其中,出口4.61萬億元,增長38.7%;進口3.86萬億元,增長19.3%;貿易順差7592.9億元,擴大690.6%。 ????數據顯示,民營企業表現不俗,活力持續增強。一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3.95萬億元,增長42.7%,占我國外貿總值的46.7%,比去年同期提升4.4個百分點,繼續保持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地位。 ????“豬周期”走入下行通道 仔豬養殖育肥價格跌破成本線 ????兩市擁有生豬養殖業務的上市公司陸續發布了3月份銷售數據。受產能釋放的影響,一季度生豬銷售數量同比增長明顯,但是價格有所下降。而且,隨著“豬周期”走勢的改變,生豬養殖的產業各端也呈現了不同的生存現狀。 ????卓創資訊分析師郭丹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解釋稱,當前仔豬育肥的成本線已經跌破,而仔豬利潤在每頭600元至900元之間。另據卓創資訊的研報顯示,屠宰企業的狀況也不樂觀,多數時間屠企開工率同比增幅僅在1%至2%。 ????【證券時報】 ????一季度外貿迎來“開門紅” 進出口大增29.2% ????據海關統計,一季度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8.4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29.2%。其中,出口4.61萬億元,增長38.7%;進口3.85萬億元,增長19.3%;貿易順差7592.9億元,擴大690.6%。 ????據測算,今年一季度進出口總值與2018年、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25.3%、20.5%。環比去年四季度,進出口值下降7.1%,其中出口下降12.3%,進口增長0.1%。李魁文表示,受春節假期因素影響,一季度外貿進出口規模和上年四季度相比往往偏低。今年一季度環比降幅為近年來最小,這進一步印證了今年一季度我國外貿向好的態勢。 ????新冠檢測需求旺 達安基因首季凈利預增超四倍 ????4月13日晚間,達安基因(002030)發布業績預告,預計2021年第一季度凈利潤為10億元~12億元,同比增長436.57%~543.89%。基本每股收益1.1401元~1.3681元。 ????對于今年一季度業績的大幅增長,公告稱,報告期內受春節期間的疫情防控政策影響,市場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核酸檢測試劑盒及核酸檢測儀器、相關耗材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長,對公司業績產生了積極影響。公司以自主開發、完整貫通的核酸檢測技術全產業鏈平臺,啟動充足的產能提供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產品,全力保障市場供給。 ????生豬出欄價格走弱 養豬盈利創近兩年新低 ????據卓創統計,3月初以來,國內豬價短暫上漲后進入連續下滑周期。截至3月底,國內生豬價格跌至24.76元/公斤。進入4月份后,跌幅明顯加大。短短十日跌幅達3.92元/公斤。而4月12日開始,大豬已跌破18元/公斤。 ????3月1日~4月9日,全國外三元生豬出欄均價由29.66元/公斤下滑至20.84元/公斤,累計下滑8.82元/公斤,跌幅29.74%。 ????【中國證券報】 ????一季度外貿“開門紅” 高景氣度有望延續 ????一季度外貿進出口實現“開門紅”。海關總署4月13日公布,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比去年同期增長近三成,貿易順差擴大近7倍。專家認為,3月出口維持強勢表現,進口增長超出市場預期。未來在外需旺盛、國內消費市場復蘇等因素加持下,外貿高景氣度有望延續。 ????據海關統計,一季度,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8.47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29.2%。其中,出口4.61萬億元,增長38.7%;進口3.86萬億元,增長19.3%;貿易順差7592.9億元,擴大690.6%。 ????環保風暴中的唐山:鋼企戰戰兢兢 ????在唐山竟然買不到鋼坯?隨著環保政策加碼、鋼企轉型求存,歷史罕見的一幕發生了。部分鋼廠停產、鋼坯告急、鋼貿商低姿態求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倒逼鋼鐵行業提質增效,唐山鋼市首當其沖。 ????記者日前調研發現,這輪鋼價上漲背后,實則是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影響。鋼鐵重鎮唐山眼下展開的環保執法檢查,正是鋼鐵行業變局中的“暴風眼”。 ????熨平“豬周期”生豬期貨來幫忙 ????4月,春暖花開。華東地區某中小型豬場負責人詹文杰(化名)告訴記者,從去年4月份開始引進、復養并精心照料的500頭仔豬已經長到了足重,本應在一個月前就開始陸續出欄,但非洲豬瘟再度零星出現,讓他決定吸取前年的教訓延遲出欄,硬是抗到了現在。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對我國規模化生豬養殖企業而言,預計未來生產能力的差異將會縮小,對風險管理工具的運用將成為主要競爭手段之一。通過參與期貨及衍生品市場,對飼料采購成本和生豬銷售價格進行有效管理,獲得穩定利潤,將有利于其平穩生產和規模擴張。 ????【上海證券報】 ????回復函承認三大核心事實 天際股份何以否認存在同業競爭? ????是否構成同業競爭?天際股份的回復模棱兩可:如果新華化工開展六氟磷酸鋰實質性的生產、經營,與公司主營業務存在同業競爭;目前,新華化工申報擴建六氟磷酸鋰項目但未開展實際生產經營,沒有從事實質性的同業競爭活動。 ????5年前,常熟新華化工把六氟磷酸鋰資產——新泰材料賣給了天際股份,如今卻又籌劃投資新的六氟磷酸鋰項目,用的還是新泰材料的技術,是否構成了同業競爭?是否存在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 ????配置需求幾何級增長 私募FOF兩大痛點待解 ????在今年以來的市場震蕩中,具有分散風險、平滑收益特征的私募FOF抗跌能力相對更強。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4月2日,今年以來組合基金平均收益率為1.76%,在八大策略中排名靠前,僅次于管理期貨策略和宏觀策略。 ????在明晟東誠創始人徐剛看來,今年可看作是私募FOF發展元年:一是,震蕩市下單一策略很難跑贏市場,而FOF具備多資產多策略的配置屬性,偏向絕對收益,市場體驗相對更好,更容易滿足客戶的需求。二是,到2021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20多萬億元底層對應非標資產的資金將面臨再配置的問題,而目前偏絕對收益的投資策略的體量較小,存在較大需求缺口。 ????市場購基熱情驟降 新基金主動延遲發行 ????“考慮到近期市場情緒較為疲弱,為了讓新基金發行更為順利,公司決定延后啟動發行。”滬上某家基金公司人士坦言。 ????春節假期過后,市場購基熱情驟降,新基金發行難度大幅提升。Choice數據顯示,按認購起始日計算,3月以來,截至4月11日,已有66只權益類基金延長募集期(不同份額分開計算)。更有3只ETF基金認購天數延長至90天以上,如平安中證新材料主題ETF、銀華中證800汽車與零部件ETF。 五部門發文引導加大對風電、光伏發電等行業金融支持力度 風光產業迎來“及時雨” 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是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我國應對氣候變化、履行國際承諾的重要舉措。近年來,我國風電、光伏發電等行業快速發展。截至2020年底,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達到9.3億千瓦、占總裝機的比重達到42.4%。行業迅速發展的同時,受多方面因素影響,一些可再生能源企業現金流較為緊張,生產經營出現困難。 近日,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等五部門印發《關于引導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促進風電和光伏發電等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讓不少企業看到了希望。 “《通知》的亮點之一是提出‘已納入補貼清單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所在企業,對已確權應收未收的財政補貼資金,可申請補貼確權貸款’。這一規定,對那些受補貼缺口影響、現金流為負的項目和資金鏈比較緊張的企業意義重大。”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分析,去年財政部等部門發布相關文件,規定了各類項目全生命周期合理利用小時數,確定了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享受中央財政補貼資金的總額度,從而對項目補貼權益進行了“確權”,“這樣一來,金融機構相當于有了依據,可以測算相應現金流、應收未收補貼資金等,從而進行補貼確權貸款安排。” 此次對可再生能源企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還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金融機構按照商業化原則,與可再生能源企業協商展期或續貸;自主發放補貼確權貸款;通過核發綠色電力證書方式,適當彌補企業分擔的利息成本;足額征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保證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來源等。 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看來,《通知》一方面明確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以企業已確權應收未收的財政補貼資金為上限自主確定貸款金額;另一方面提出了配套措施建議,通過設定專項賬戶實現對貸款的閉環管理。“《通知》提出,企業當年實際獲得的補貼資金直接由電網企業撥付到企業還貸專用賬戶,不經過企業周轉。這樣可以降低銀行貸款風險,提高銀行的積極性。” 《通知》提到的“足額征收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也備受關注。第三方評估報告指出,2015年至2018年可再生能源電價平均附加征收率僅為84.4%。一些地方存在著只對公共電網工商業用戶征收,對自備電廠用戶、地方電網用電長期未征、少征等問題。“目前看,近中期電價附加難以滿足當年可再生能源補貼資金支持,可以探索以發行債券的方式解決存量補貼資金。”陶冶建議。 國家能源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對于《通知》提到的解決補貼拖欠和補貼資金滯后的主要辦法,后續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抓好各項政策落地,逐步緩解并最終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