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融資近100億美元 美團欲加碼無人車等前沿技術 4月20日,美團公告,公司擬通過發行可轉債和配售股份的方式,募資約100億美元(折合約776億港元),加碼包括無人車、無人機配送等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發等。美團大股東騰訊將參與認購相關股份。 當日,美團的股價低開高走,最終收漲1.52%,報293.6港元,獲南向資金凈買入約21.02億港元。 募資規模超過IPO 據美團公告,公司將發行本金總額近30億美元的可換股債券,包括14.836億美元2027年到期的零息可轉債、15億美元2028年到期的零息可轉債。上述兩項可轉債的換股價均為每股431.24港元,較4月19日美團的收盤價溢價約49.1%,預計籌資凈額約29.715億美元。 同時,美團擬以先舊后新的方式配售共計1.98億股,相當于公司現有已發行股本的約3.2%。配售價格為每股273.8港元,較4月19日美團的收盤價折讓約5.3%。 騰訊將按上述配售價格,認購美團增發的1135.26萬股股份,認購股份總市值約為33億港元。截至4月20日,騰訊在美團的持股比例約為17.7%。配售及騰訊認購完成后(可轉債換股前),騰訊持股比例將降至17.3%。 據悉,美團此次配售規模將刷新港股上市公司紀錄。公告顯示,扣除有關開支后,美團配售股份預計募資凈額約70億美元。若加上可轉債,美團此次再融資募資總額近100億美元,大幅超過公司2018年IPO時募集的42億美元。 美團在公告中稱,擬將2027年可轉債、2028年可轉債及配售事項的所得款項凈額用于科技創新,包括無人車、無人機配送等前沿技術領域的研發以及一般企業用途。 為用戶創造更好體驗 美團CEO王興曾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生活服務領域還有巨大的潛力去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美團有一定的業務規模,對用戶的需求也有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可以通過前沿科技的探索,讓服務運行得更高效、更好,為用戶創造更好的體驗。 在公布再融資計劃的前一日,美團新一代自研無人配送車在北京順義正式落地運營。據悉,這是美團推出的新一代L4級別自動駕駛能力的車型。該車的發布標志著美團無人配送自研產品開始擁有標準化量產能力。 同時,美團預計未來3年,將在北京順義、亦莊以及深圳等多地區和城市落地,實現外賣、買菜、閃購等業務場景的無人配送服務。 野村在研報中提到,美團籌集的100億美元資金將使公司手頭的現金高于拼多多和京東,屆時美團將擁有180億美元的凈現金。 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擴圍 新增津滬瓊渝四省市 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擴圍,繼北京之后,津、滬、瓊、渝四省市也加入試點。 國務院日前批復,同意在天津市、上海市、海南省、重慶市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試點期為自批復之日起3年。原則同意四省市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總體方案。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指出:“增設新的試點,有利于進一步優化試點布局,推進先行先試和差異化探索,有序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積累更多試點經驗向全國復制推廣,促進我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表示,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的擴圍凸顯了國家對服務貿易的日益重視。新的試點地區在服務業發展方面各有優勢,將圍繞更多領域擴大開放,集中創新的力度也會更大,可以積累更多可復制推廣的經驗。“接下來會有更多地區被納入試點,尤其是服務業發展條件比較好、速度比較快、具有示范意義的省份。” 各地重大項目趕工忙 基建投資上演“加速度” 隨著天氣轉暖,各地重大項目開工也忙起來、快起來。一季度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已經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交通基建投資明顯加快。分析人士預計,“十四五”開局之年動能強勁,地方重大項目儲備較為充裕,將支撐全年基建投資平穩增長。 各地基建投資回暖 近期基建投資明顯回暖。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9.7%,比2019年同期增長4.7%,兩年平均增長2.3%。 從單月數據來看,3月份基建投資同比25.3%,保持高位。剔除基數效應之后,3月份兩年平均增長5.6%,實現正增長。 “各地積極推進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和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投資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以上。”國家統計局投資司司長翟善清說。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各地積極布局重大項目建設。春節過后,各地重大項目開工明顯提速,據Mysteel不完全統計,3月份,全國各地共開工19654個項目,總投資額12.55萬億元。開工項目數量環比上月增長逾一倍,總投資額環比漲92%。 中金公司(601995)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表示,今年初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雖未啟動提前發行,但去年未使用完畢的資金或成為年初項目建設的重要來源,就地過年也有利于3月較早開工,支撐基建投資。 全年有望平穩增長 基建投資中,交通、水利等傳統基建投資加速更為明顯。 據統計局數據,一季度鐵路運輸業投資同比增長66.6%,較1至2月份大幅回升13.7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分別達25.7%和42.5%。 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核準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來看,一季度新項目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和高技術領域,其中交通基建項目投資額占比近三成。 浙商證券(601878)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十四五”開局之年仍有較大規模的重大項目投資,作為補短板的重點方向,傳統基建領域的重大項目對基建投資仍有一定支撐,全年基建投資有望平穩增長。 今年重大項目建設將是地方穩投資的重頭戲。截至4月份上旬,已有超過20個省市公布今年重點建設項目目錄,主要涉及基礎設施、產業升級和民生改善等領域。 比如,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日前公布《廣東省2021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共計1395個項目,總投資達7.28萬億元;河南明確,在產業、交通、能源等9大領域接續實施8000個左右的重大項目,力爭年度完成投資2萬億元。 “短期內基建投資還將維持較高增速。”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記者表示,3月份建筑業PMI,以及新訂單指數、就業人員指數、生產預期指數均創新高,預示基建投資還將維持景氣格局。從歷史經驗看,基建投資增速的典型特征是“前高后低”,上半年的增速要高于下半年。 嚴控地方隱性負債 對基建投資影響不大 近期國家頻提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4月7日,財政部表示,完善新增債券分配機制,嚴控高風險地區新增債券規模。4月13日,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強調“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日前表示,妥善處理存量債務、嚴格控制新增債務,多渠道增加鐵路建設資本金來源,建立健全鐵路債務風險監測預警機制。 現代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啟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3月下旬以來,從中央到相關部委都提到嚴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相關要求,這與國發43號文、中發27號文等有關文件的內容一脈相承,說明國家對當前地方政府債務的形勢判斷是清晰的,管控要求也是明確的、堅決的。” 在他看來,當前政策對基建投資存在影響,但不會構成根本性的影響。“受到直接影響的依然是帶來隱性債務風險、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基建項目。對于能夠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的產業類基礎設施投資,政策仍會鼓勵和持續支持。”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程強認為,在全年地方專項債凈發行3.65萬億元的政策支持下,財政對基建投資的支持力度仍然偏積極,同時開局之年重大建設項目的儲備也較為充裕,能夠應對基建的穩健增長。 上海證監局與上海金融法院攜手推進資本市場法治建設 為全面落實“零容忍”要求,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切實有效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為深入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4月20日,上海證監局與上海金融法院簽訂《關于完善資本市場法治建設的合作意見》(下稱《合作意見》)。同時,雙方還就加強金融司法與金融監管協同合作進行座談交流。 資本市場是規則導向的法治市場,法治環境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座談會交流現場,上海證監局與上海金融法院圍繞新發展格局下如何進一步加強金融行政監管與金融司法的協同合作、加強投資者保護、推動行政處罰非訴執行制度建設以及人才培養交流等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雙方對共同打擊證券期貨違法行為、保護投資者權益、優化資本市場法治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增進了共識。 上海金融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趙紅表示,《合作意見》的簽訂,對于完善上海資本市場法治建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雙方要以此為新的起點,將工作融入上海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緊密合作,探索創新,確保合作意見的各項機制落地落實,以進一步規范資本市場主體行為,提高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保護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服務保障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為打造最優法治化營商環境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發揮切實功效。 上海證監局黨委書記、局長程合紅認為,證券監管與金融司法的深度協作,是貫徹中央《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的重要舉措,將推動形成上海資本市場良好法治環境。因此,上海證監局要積極主動地加強與司法機關之間的協作配合,深入研究探索優化金融法治環境的基礎性制度建設,重點做好當前深入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創新發展亟需的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強化中介機構履職責任、密切證券執法和證券司法銜接、嚴厲打擊證券違法犯罪、防控化解金融風險等相關工作,努力發揮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法治引領示范作用。 據悉,在此次雙方簽訂的《合作意見》中,建立健全了包括信息共享、訴調對接、執法聯動和人員培訓交流等在內的多項長效合作機制。下一步,雙方將共同保障《合作意見》落地落實,協力優化資本市場生態,促進上海資本市場的持續健康發展,為顯著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