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重大項目趕工忙 基建投資上演“加速度” ...
隨著天氣轉暖,各地重大項目開工也忙起來、快起來。一季度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已經恢復至疫情前水平,交通基建投資明顯加快。分析人士預計,“十四五”開局之年動能強勁,地方重大項目儲備較為充裕,將支撐全年基建投資平穩增長。 各地基建投資回暖 近期基建投資明顯回暖。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29.7%,比2019年同期增長4.7%,兩年平均增長2.3%。 從單月數據來看,3月份基建投資同比25.3%,保持高位。剔除基數效應之后,3月份兩年平均增長5.6%,實現正增長。 “各地積極推進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和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投資恢復至2019年同期水平以上。”國家統計局投資司司長翟善清說。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各地積極布局重大項目建設。春節過后,各地重大項目開工明顯提速,據Mysteel不完全統計,3月份,全國各地共開工19654個項目,總投資額12.55萬億元。開工項目數量環比上月增長逾一倍,總投資額環比漲92%。 中金公司首席宏觀分析師張文朗表示,今年初地方政府新增專項債雖未啟動提前發行,但去年未使用完畢的資金或成為年初項目建設的重要來源,就地過年也有利于3月較早開工,支撐基建投資。 全年有望平穩增長 基建投資中,交通、水利等傳統基建投資加速更為明顯。 據統計局數據,一季度鐵路運輸業投資同比增長66.6%,較1至2月份大幅回升13.7個百分點;道路運輸業、水利管理業投資增長分別達25.7%和42.5%。 從國家發展改革委審批核準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來看,一季度新項目主要集中在交通、能源和高技術領域,其中交通基建項目投資額占比近三成。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十四五”開局之年仍有較大規模的重大項目投資,作為補短板的重點方向,傳統基建領域的重大項目對基建投資仍有一定支撐,全年基建投資有望平穩增長。 今年重大項目建設將是地方穩投資的重頭戲。截至4月份上旬,已有超過20個省市公布今年重點建設項目目錄,主要涉及基礎設施、產業升級和民生改善等領域。 比如,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日前公布《廣東省2021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共計1395個項目,總投資達7.28萬億元;河南明確,在產業、交通、能源等9大領域接續實施8000個左右的重大項目,力爭年度完成投資2萬億元。 “短期內基建投資還將維持較高增速。”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3月份建筑業PMI,以及新訂單指數、就業人員指數、生產預期指數均創新高,預示基建投資還將維持景氣格局。從歷史經驗看,基建投資增速的典型特征是“前高后低”,上半年的增速要高于下半年。 嚴控地方隱性負債對基建投資影響不大 近期國家頻提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4月7日,財政部表示,完善新增債券分配機制,嚴控高風險地區新增債券規模。4月13日,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深化預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強調“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穩妥化解隱性債務存量”。 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日前表示,妥善處理存量債務、嚴格控制新增債務,多渠道增加鐵路建設資本金來源,建立健全鐵路債務風險監測預警機制。 現代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李啟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3月下旬以來,從中央到相關部委都提到嚴控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的相關要求,這與國發43號文、中發27號文等有關文件的內容一脈相承,說明國家對當前地方政府債務的形勢判斷是清晰的,管控要求也是明確的、堅決的。” 在他看來,當前政策對基建投資存在影響,但不會構成根本性的影響。“受到直接影響的依然是帶來隱性債務風險、不符合政策要求的基建項目。對于能夠助推實體經濟發展的產業類基礎設施投資,政策仍會鼓勵和持續支持。” 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程強認為,在全年地方專項債凈發行3.65萬億元的政策支持下,財政對基建投資的支持力度仍然偏積極,同時開局之年重大建設項目的儲備也較為充裕,能夠應對基建的穩健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