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網-股民首選股票評論門戶網站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2021年4月22日周四人民日報及四大證券報頭版內容精華摘要

    2021-4-22 09:33| 發布者: adminpxl| 查看: 4193| 評論: 0

    摘要:   人民日報  堅持多邊主義 加強聯通合作 ——訪博鰲亞洲論壇理事、巴基斯坦前總理肖卡特.阿齊茲  “我欣喜地看到,博鰲亞洲論壇的規模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各國人士齊聚一堂、凝聚共識,為推進國際合作與經濟全 ...


    公積金流動性吃緊 多城市個貸率“碰線”

      4月份以來,各地陸續公布一季度末住房公積金個貸率。數據顯示,多地出現了個貸率飆升的現象,有些樓市較熱的城市已經觸及預警線。

      個貸率,即住房公積金個貸率,是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余額與住房公積金歸集余額(繳存余額)之比。

      4月21日,易居研究院發布公積金監測報告顯示,南通、合肥等10個城市的公積金個貸率超過95%,或已觸碰個貸率預警線。此類城市普遍屬于樓市相對較熱的城市。

      最新數據顯示,南通、合肥、宿州、欽州等地的個貸率目前在100%以上,其中,南通高達127%。蕪湖、洛陽、衢州、柳州、福州和貴陽等地的個貸率在95%至99%區間。

      公積金流動性是否緊張,直接關系到剛需購房者是否有錢可提。而公積金貸款處于高位運行、流動性不足的態勢,會導致公積金“資金池”面臨告急情況。

      “個貸率‘碰線’的結果,會直接導致后續公積金貸款審批拖慢。”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認為,住房公積金市場的穩健運行,也是落實房住不炒、穩定房地產金融市場的重要保障。

      近期,合肥、貴陽、桂林、福州等城市紛紛收緊公積金貸款政策,以引導公積金貸款可持續和平穩運行。

      市場人士表示,一般而言,公積金收緊的調控手段包括收緊貸款額度、放緩貸款速度、停止相關業務、收緊租房提取額度等。具體看,不同城市對公積金個貸率“紅線”設置標準,以及流動性管理預警措施并不相同。

      4月14日,貴陽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發布《關于啟動住房公積金流動性風險三級響應的通知》表示,該市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率持續超過95%以上,住房公積金流動性已嚴重不足,并提出調整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額度和第二套住房公積金個人住房貸款政策,暫停異地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業務,控制“商轉公”貸款規模等。

      “今年房地產金融市場的管控明顯升級,但更多體現為規范商業銀行貸款、嚴打經營貸流入房地產等內容,公積金市場的監管工作相對缺失。”嚴躍進認為,公積金市場應加快建立流動性風險防控管理長效機制,實施“分級預警、適度調控、保障剛需”住房公積金貸款和提取政策。只有這樣,才能規范公積金的使用和運行、防范公積金市場的金融風險,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多個跨國公司漲價計劃推升通脹擔憂

      因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推高生產成本,可口可樂、寶潔等多個跨國公司近期集體公布旗下產品漲價計劃,未來幾個月消費者或會感受到一定的物價上漲壓力。

      市場人士分析稱,跨國巨頭們擁有的行業定價主導權是其決定上調價格的主要原因。長期來看,企業集體漲價行為將施壓美聯儲,有可能迫使美聯儲放棄對通脹保持樂觀的立場。

      當地時間周二,寶潔公司宣布,將在9月中旬提高嬰兒護理、女性護理和成人護理產品的價格,以應對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帶來的成本壓力。“商品成本出現了明顯漲幅,超出此前預期,這一勢頭可能還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存在。”寶潔公司首席運營官喬恩·莫勒表示。

      寶潔公司稱,其價格上漲將因品牌而異。該公司還在評估原材料成本及外匯對其他產品類別的影響,意味著公司產品價格漲幅會更大。

      可口可樂公司周一稱,未來12個月至18個月大宗商品環境具有挑戰性,塑料、鋁、高果糖、玉米糖漿等原材料都有漲價跡象,該公司計劃上調產品價格以應對通脹壓力。

      通脹壓力已經從下游傳導至上游。全球最大紙制品生產商之一金佰利3月底宣布,將開始上調大部分北美地區產品的價格,以幫助應對原材料上漲壓力,這一舉措將在6月下旬生效。幾乎同時,通用磨坊、荷美爾等美國食品生產商也公布了上調產品價格的計劃。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告訴記者,跨國公司巨頭一般掌握行業定價主導權,從利潤最大化角度來說,這些龍頭企業確實有漲價意愿,但是否漲價并不完全取決于公司成本和供銷情況,還要看競爭格局和需求彈性。

      國際巨頭不斷發布漲價公告,疊加數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落地,市場越來越擔憂通脹上升壓力。世界銀行周二稱,在一季度經濟強勁增長推動下,預計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將維持在當前水平附近。

      當前,美國物價壓力逐步顯現。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3月CPI同比上升2.6%,創下2018年秋季以來的最高水平,高于美聯儲2%左右的通脹目標。但美聯儲主席鮑威爾上周表示,美聯儲希望通脹率在一段時間內適度高于2%,大多數美聯儲官員認為2024年前不會加息。

      外匯交易機構Oanda駐紐約高級分析師愛德華·莫亞評論稱,制造業領域里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迫使多家公司上調物價,這可能最終會使美聯儲放棄對通脹暫時保持中立的立場。

      就對我國經濟影響而言,白明認為,行業巨頭的漲價行為可能會對價格指數產生一定影響,通脹以物價上漲為前提,但物價上漲可能導致通脹,也可能不會導致通脹。未來如果更多跨國公司上調物價,可能會對老百姓生活產生局部影響,但國有品牌也會發揮一定替代作用,物價總體將保持平穩。

    首季財政收入 恢復性增長 證券交易印花稅同比增長94.2%

      財政部昨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7115億元,同比增長24.2%。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收入880億元,同比增長94.2%。

      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一季度,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6.4%,兩年平均增長3.2%,實現恢復性增長,符合預期,主要是經濟持續穩定恢復加上PPI漲幅有所擴大。

      從稅收收入看,一季度,全國稅收收入同比增長24.8%,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4.3%。分稅種看,一季度,國內增值稅同比增長23.9%,與2019年同期相比下降5.3%,扣除2019年同期增值稅稅率不可比因素后,增長4%左右。國內消費稅、企業所得稅同比分別增長18.5%、12.7%,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幅為-0.9%、-1.7%,接近回升至疫情前水平。個人所得稅同比增長19%,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23.1%,除居民收入增長帶動外,還與股權等財產轉讓收入和股息紅利收入增長有關。契稅、土地增值稅分別增長68.2%、40.5%,與2019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34.6%、23.6%,主要受商品房銷售額增長等帶動。

      數據顯示,一季度印花稅收入為1301億元,同比增長69.3%。其中,證券交易印花稅達880億元,同比增長94.2%,這也反映股市交易繼續呈現活躍狀態。

      從非稅收入看,一季度,全國非稅收入同比增長20.7%。財政部有關負責人介紹,增長的主要原因:一是受增值稅、消費稅恢復性增長帶動,隨之附征的教育費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收入恢復性增長28.1%(與2019年相比增長7%),帶動專項收入增長30.6%,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8個百分點。二是各地加強和規范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管理,全國國有資源(資產)有償使用收入增長13.8%,拉高全國非稅收入增幅5個百分點。一季度,非稅收入占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的14.7%,比重比去年全年(15.6%)降低0.9個百分點,也比去年一季度降低0.4個百分點。

    構建新發展格局改革命題有了“博鰲答案”

      于變局中開新局,在開放中穩步行――構建新發展格局不僅僅是中國與時俱進的必然選擇,更是審時度勢的主動決策。

      4月21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咨委會副主席、中國國務院原副總理曾培炎,美國前財長薩默斯等中外專家學者齊聚博鰲,共話“雙循環”發展格局下的方向與目標、機遇與挑戰。

      圍繞擴大內需、暢通循環、科技創新、綠色發展、深化改革等幾大關鍵詞,一張中國與世界經濟共同繁榮的“發展藍圖”細節愈豐、路線漸明。

      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本質是改革問題

      “構建新發展格局是一個發展問題,但本質上是一個改革問題。”曾培炎開宗明義指出,要運用改革的思維和技術的辦法,在科技創新、暢通經濟循環、擴大內需、高水平的開放、綠色發展等重點領域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清除要素流動的機制性、體制性障礙,建立起一套有利于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暢通的制度體系。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彭森同樣將改革視為構建新發展格局的“破題”關鍵。他說:“改革是決定中國前途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中國能不能順利實現經濟轉型,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關鍵一招。”在他看來,體制機制改革的“肯綮”就在于解決長期以來阻礙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的因素,包括處理好計劃與市場的關系、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城鄉發展關系等。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角度求解改革命題。他說,中國必須不斷改革開放,且大規模改革開放,把自己融入世界,融入高水平、高質量的開放和發展之中。同時,只有通過國內加強發展競爭力,提高整個經濟數字發展的質量,中國才能走上更好更強的道路。

      擴大內需是新發展格局下的戰略基點

      “大國經濟的優勢體現為,內需是主導,且內部可循環。”曾培炎表示,中國將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把擴大內需戰略和深化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的動態平衡。

      曾培炎說,暢通循環不是簡單的物流暢通,而是在生產要素、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等社會生產的全過程中,實現均衡、高效、循環的流轉,消除瓶頸制約,形成全國統一大市場。另一方面,隨著內部循環的愈發順暢,超大規模的市場潛力將不斷釋放,為各國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大的市場空間。

      當前,中國人均GDP已邁過1萬美元大關,并如期實現全面小康。什么才是中國邁向發達國家行列的推動力?中國人民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席、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院長吳曉求認為,新形勢下,加大內部消費的重要性正愈發突顯。

      “怎么讓大家有錢消費,讓大家有更多可消費的產品,這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中國宏泰發展集團執行總裁楊允提出,產業鏈和供應鏈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底盤”,“下一步,可以通過一系列的創新,實現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可控,讓我們的基礎更扎實一點,讓我們的短板補充得更好一點,讓我們的經濟發展更安全一點。”

      彭森表示,進一步擴大內需應成為我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重要內涵。“實際上,我們現在在擴大消費能力和市場規模這方面的改革還相對滯后。如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領域,都需要通過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改革來進一步加快資本的流動,包括勞動力的流動和土地要素的市場化配置。”他熱切期盼,“希望這些都能在接下來的‘十四五’期間有一個更加快速的發展。”

      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

      “國際經濟循環決定了中國對世界合作的基調和態度。中國越做越大,與世界的合作就變得越來越重要。沒有世界市場,沒有對外開放,‘雙循環’是循環不了的。”朱民表示,當前,中國已加入RCEP、中歐協議等。在促進科技創新、發展消費市場等方面,國際經濟循環仍是重要推動力。

      在開放的過程中,兩大循環“環環相扣”。朱民進一步闡釋道,“國際循環可以推進循環之間的溝通,互通有無。科技創新方面,我國在向世界輸出技術的同時,也在從全世界學習和進口技術。尤其是,當前科技產業鏈遍布全球,加強國際循環對于推進科技發展‘向前一步’具備重要意義。”

      立足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前沿陣地,海南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沈丹陽表示,海南希望通過一系列制度和政策的努力,優化貿易與發展環境,使之成為“引進來”和“走出去”的交匯點。

      “開放”也絕非中國的“一廂情愿”。 波士頓咨詢全球主席漢斯·保羅·博克納表示:“開放是中國的關鍵詞,但其對于歐洲、英國、美國來說同樣重要。要給大家創造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以確保我們遵循同樣的規則,并且獲取同樣的機遇。中國不斷開放,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機遇。正是開放使得我們能夠公平競爭。”

      薩默斯也提出相似的觀點:“我相信關于各國之間最正確的思維方式應該是同舟共濟,共同到達彼岸。”

      如何到達共同繁榮、共同發展的“彼岸”?誠如博鰲論壇為我們勾勒出的圖景:中國穩住了,全球就穩住了。全球穩住了,反過來又能推進中國的發展。“雙循環”相結合,這是中國因時而變、隨事而制的重大戰略部署,也是全球經濟在今天這個節點上找到的發展新思路。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相關閱讀

    ?
    侃股網簡介|手機版|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