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粵港澳大灣區構建多元立體交通網―― 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正形成 在粵港澳大灣區,得益于覆蓋3地11城的多元立體交通網,城市間“一小時生活圈”正在形成,如張曉星這樣跨城上班的人越來越多:在珠海橫琴口岸,每天早晨,成百上千人從澳門進入橫琴新區工作辦事;在深圳皇崗口岸,每天跨境往來于深港之間的上班族有4萬人;在廣佛城市圈,上百萬人在廣州工作,在佛山居住…… 中國證券報 少了“奢侈味”的白酒行情是否更“討喜” 不經意間,白酒板塊又走出了一波行情,只不過由于“茅、五”的缺席,少了一點市場關注度。經歷去年的持續上漲,市場對白酒行業商業模式的“好”已充分認知。那么,對于今年的行情該如何看待?機構人士表示,今年白酒股的業績依舊突出,但估值端承壓。因此,相對收益尚可,絕對收益預期不高,建議理性看待估值消化,重視評估宏觀因素的影響。 健全醫保共濟保障機制 醫藥創新產業鏈將受益 4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業內人士認為,這有助于提升醫保資金的使用效率。醫保在醫藥市場的話語權進一步提升,醫保資金支持的創新及創新產業(300832)鏈將受益。 助力“碳達峰”“碳中和” 商業銀行競相發力 記者日前獲悉,工商銀行(601398)、農業銀行(601288)、興業銀行(601166)、恒豐銀行等多家銀行均將綠色金融作為重要戰略,為相關企業提供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BDI創近11年新高 庫存時鐘喚醒“周期牛” 有著大宗商品風向標之稱的BDI指數近期持續飆升,逼近2010年以來新高。今年以來在工業品期貨上以做多為主的投資者李杰(化名)說:“黑色、有色、化工是當前市場供需矛盾最突出的板塊,現貨原材料一漲再漲,目前感覺這波行情還沒有走完。” 上海證券報 特斯拉披露事故車數據 業內提議向第三方開放后臺 特斯拉4月22日傍晚透露,已在當天下午5時,發快遞將事發前半小時的車輛原始數據交付給女車主方面,同時發了郵件。特斯拉方面聲明,是鄭州鄭東新區市場監管局讓公司把數據自行給客戶的。“我們將毫無保留地配合監管部門開展深入調查,開誠布公接受社會監督。” 深交所年報監管聚焦五大突出風險 督促上市公司做真賬 防止財務“洗大澡” 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已進入高峰期,年報審查工作也正有序進行。記者從深交所了解到,今年交易所的年報審查面臨著一些新情況:一方面,2020年部分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受到疫情影響。另一方面,2020年也是A股全面施行新收入準則和退市新規的第一年。 最高人民法院修改案件管轄相關規定 科創板公司證券糾紛由上海金融法院集中管轄 記者昨日獲悉,最高人民法院日前發布《關于修改〈關于上海金融法院案件管轄的規定〉的決定》,對2018年8月10日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上海金融法院案件管轄的規定》(下稱《規定》)作出修改,自2021年4月22日起施行。 新能源汽車行駛數據價值何在 特斯拉女車主維權風波持續發酵。在多部門發聲后,特斯拉表示“愿意全力配合,提供事發前半小時的車輛原始數據給第三方鑒定機構或政府指定的技術監管部門或者消費者本人”并已給到相關數據。有業內人士表示,就特斯拉這個特定事件而言,通過數據分析基本可以找到事故發生的原因。而對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而言,數據的積累和價值的挖掘更事關未來。 證券時報 警惕大宗商品“漲聲”背后的終端成本風險 2020年末,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價格突破1000元/噸大關,一度引發市場極大關注。然而近日,鐵礦石期價站上1110元/噸歷史新高,驚嘆之聲已經寥寥。 特斯拉維權事件背后:電動汽車數據監管難題待解 特斯拉車主上海車展維權事件迎來階段性進展。4月22日,在市場監管總局、中國消費者協會相繼發聲敦促涉事企業配合調查后,特斯拉方面表示:已準備好相關數據,愿意提供給事故車車主及監管部門。 新型儲能市場蓄勢待發 產業將轉向規模化發展 4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提出“到2025年,實現新型儲能從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轉變;到2030年,實現新型儲能全面市場化發展”的主要目標。 服務先行打好預防針 監管零容忍聚焦五大風險 “給投資者一個真實、透明、合規的上市公司”,目前上市公司2020年年報披露已進入高峰期,在此之前,深交所已經緊鑼密鼓開展2020年度的年報監管服務各項工作,努力推動提高上市公司年報披露質量。 證券日報 百億元基金一季報三大看點 “頂流”基金經理觀點現分歧 近日,備受市場期待的朱少醒、謝治宇、張坤、董承非、劉彥春、劉格菘、王宗合、周蔚文等“頂流”(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一季度報告亮相。今年明星基金經理的一季報看點可歸納為三大方面:首先是一季度明星基金經理的調倉情況。其次是明星基金經理的投資思路以及對未來市場的展望。三是明星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規模變化、基金業績等。 確保財政直達資金用在刀刃上 全鏈條構建監管“防護網” 4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表示,要嚴格直達資金監管。財政、審計及相關部門都要加強監督,動態跟蹤地方資金分配、撥付和使用情況,及時發現和糾正存在問題,對相關地方和責任人要視情通報約談,對虛報冒領、截留挪用等違法違規行為發現一起徹查一起、嚴肅追責問責,確保直達資金用在刀刃上,更好發揮惠企利民實效。 基礎設施公募REITs事項 緣何被交易所網站首頁置頂 4月21日,滬深交易所正式接收首批4單基礎設施公募REITs項目申報,這標志著基礎設施公募REITs試點進程又向前邁進了關鍵一步。如果說從交易所官網的置頂安排來判斷該項工作極為重要有些“證據不足”,那么“十四五”規劃和證監會主席易會滿的撰文應該可以為此提供有力的支撐。 推動財政直達資金抵達“最前線” 官方強調把更多財力下沉 基層財力問題被市場持續關注,而資金直達則是有效的“輸血”機制。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建立常態化財政資金直達機制并擴大范圍。4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按照《政府工作報告》要求,今年將直達機制常態化”。其中,“督促地方做好剩余直達資金下達和使用,保障相關政策及時落地生效。引導地方在中央直達資金基礎上,因地制宜擴大地方財政資金直達范圍。省級政府要繼續當‘過路財神’,不當‘甩手掌柜’,把更多財力下沉,增強基層抓政策落實的能力”,被列為下一步的工作之一。 粵港澳大灣區構建多元立體交通網—— 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正形成 工作在深圳、安家在東莞,31歲的張曉星把廣深城際列車當成“通勤班車”,每天輾轉不同城市,卻不覺苦:“常常一泡茶沒喝完就要下車了。” 在粵港澳大灣區,得益于覆蓋3地11城的多元立體交通網,城市間“一小時生活圈”正在形成,如張曉星這樣跨城上班的人越來越多:在珠海橫琴口岸,每天早晨,成百上千人從澳門進入橫琴新區工作辦事;在深圳皇崗口岸,每天跨境往來于深港之間的上班族有4萬人;在廣佛城市圈,上百萬人在廣州工作,在佛山居住…… “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駛來 4月20日,廣州地鐵18號線全線首通段實現長軌貫通。 “目前機電安裝工作正在有序推進,年底實現通車運營。”廣州地鐵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廣州地鐵18號線連接南沙自貿區及廣州東站,線路全長61.3公里,采用最高運行時速160公里的市域快線列車,將實現30分鐘內從南沙自貿區到達廣州中心城區,線路建成后將連通珠江西岸城市群。 在大灣區立體交通網中,城際鐵路是實現“一小時生活圈”不可或缺的一環。目前,越來越多的城際鐵路匯入大灣區交通網——已開通城際鐵路7條,在建城際鐵路9條,今年計劃開工的16個鐵路項目中,城際鐵路有11條。 在大灣區西南側,澳門輕軌延伸橫琴線正在建設,4年后建成,將使澳門與珠海、進而與灣區其他城市互聯互通——正在建設的珠(海)機(場)城際鐵路已經預留對接澳門輕軌。 廣東省積極推進城際鐵路投資建設機制改革,大灣區各城市紛紛出臺規劃,推進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有軌電車“四網融合”,共建共享“軌道上的大灣區”。 高速路網跨江達海越織越密 4月17日,從深中通道中山市馬鞍島登陸點眺望,內伶仃洋里,一排排巨大的橋墩延伸向水天一色處。 “目前工程進展順利,海底隧道已完成西端8節沉管安裝,占總量的1/4;伶仃洋大橋主塔已施工至210米高程,中山大橋主塔已施工至150米高程,計劃今年內實現封頂。”在此奮戰了11年的深中通道項目總工程師宋神友說,還有3年,這個世界級工程便可建成通車。 這條長約24公里的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集“隧、島、橋、水下互通”于一體,是國家“十三五”重大工程、粵港澳大灣區關鍵交通樞紐工程,建成后,將成為連接“深莞惠”與“珠中江”兩大經濟圈的公路直連通道。從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到中山翠亨新區的車程,將從目前的2個小時縮短至20分鐘左右。 深中通道使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有了可能,也給珠江兩岸帶來了融合發展的巨大空間。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底,珠三角已建成廣佛肇、武深、河惠莞等5000多公里高速公路,核心區高速公路密度達每百平方公里8.9公里。去年下半年,大灣區重點路段車流量達日均348.5萬車次。 “一票通達”有了灣區方案 “持羊城通交通卡的旅客請走紅色閘機刷卡進站,通過‘鐵路12306’或在窗口購票的旅客請從藍色閘機檢票進站。”在打通了城際鐵路與城市地鐵兩張軌道交通網的廣(州)清(遠)城際鐵路花都站,每逢客運高峰,旅客們便會在站廳廣播的引導下在相應顏色的閘機前排起長隊,有序進站。 廣東城際鐵路運營有限公司總工程師何鐵軍介紹,該公司設計了兩套票務系統在同一城際鐵路車站并行的“灣區方案”。有長期乘坐城際列車需求的旅客只需通過廣州地鐵APP進行個人身份實名制認證,或通過羊城通公交卡實名認證,即可刷卡、刷碼或者刷臉進站乘車,方便快捷。 目前,廣清城際、廣(州)佛(山)東環城際線路各車站均已實現多元支付方式購票乘車。何鐵軍說,下一步將會繼續探索搭建大灣區城際鐵路獨立的公交化多元支付票務清分體系,打通城市交通與城際鐵路之間的“票務隔離”,真正實現“一張票連起一串城”的目標。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廣東省交通一卡通“嶺南通”卡已實現粵港澳三地城市公交以及廣州、深圳、佛山、東莞地鐵全覆蓋,實現了一卡在手、暢行灣區。未來3至5年將推動實現大灣區公交、地鐵、城際軌道交通、道路客運、航運、鐵路、民航等綜合交通出行鏈服務,推行灣區出行一卡(碼)通、一票通。 眼下,一項項基礎設施“硬聯通”和交通服務“軟聯通”,正在讓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愿景越來越明晰,一個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已基本建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