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網-股民首選股票評論門戶網站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2021年4月30日周五人民日報及四大證券報頭版內容精華摘要

    2021-4-30 08:30| 發布者: adminpxl| 查看: 3581| 評論: 0

    摘要: 人民日報 遼寧省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進入創新發展新時期今年一季度,遼寧省沈撫改革創新示范區(簡稱“沈撫示范區”)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4個,協議投資額256億元,開復工建設項目達35個,協議投資額224.93億元,實 ...


    42家公募基金合計自購旗下產品90次 天弘基金申購20次居首

      截至目前,160家公募基金公司發布了2021年一季報。在這些季報中,除了持股方向、產品業績等諸多看點外,產品被所屬公司和高管認購也不失為一大亮點。

      記者根據和最新數據統計,今年以來,42家公募基金公司合計自購旗下產品90次。包括天弘基金、國泰基金、創金合信、華夏基金、銀華基金、財通基金、大成基金、易方達、招商基金和工銀瑞信等,自購資金少則幾百萬元,多達1億元以上。其中天弘基金認購自家產品多達20次。

      根據數據統計發現,上述被所屬公司、高管和投研人員認購的產品中,包括工銀瑞信聚利18個月定開A、天弘益新A、富國天潤回報A、國泰中證環保產業50ETF、匯添富數字未來A、華泰紫金信息科技6個月等,其區間凈申購資金在1000萬元至7000萬元之間。

      事實上,公募基金、公司高管和投研人員自購產品并不意外。以天弘基金為例,根據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天弘基金持有旗下基金16.02億元,涉及46只基金(不同份額分開計算),涉及主動權益、固收、指數基金等不同產品;其中,天弘云端生活優選、天弘文化新興產業、天弘醫療健康、天弘港股通精選、天弘周期策略均被高管和投研負責人持有超過百萬份,這5只基金在去年被高管和投研負責人合計持有金額超過975萬元。

      天弘基金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高管和投研負責人持有公司產品是個人決策,主要是基于對中國資本市場長期穩定發展的堅定信心,也是對天弘基金投資管理能力懷有信心的表現;作為基金管理人,公司出于對自身管理能力的自信和對中國資本市場的信心,也持有不少旗下相關產品基金。

      與此同時,天弘基金還以自有資金大筆持有上述5只基金的3只,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持有金額超過5億元,其中港股通精選基金一季度被天弘基金加碼近1億元。

      除了自購資金量外,天弘基金的認購頻率也遠遠超過了其他公募。根據數據顯示,天弘基金在年內的認購次數已達20次,而在同期中,包括創金合信、國泰基金、大成基金、華夏基金和工銀瑞信等公司的認購次數也不過在3次至6次之間,國壽安保、景順長城、富國基金、易方達和招商基金等,年內認購僅在2次左右。

      具體到投資機會,天弘基金醫藥組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近期市場熱點持續性不強,板塊輪動極快,指數漲跌無法正確反映個股情況,目前的市場短期無法看清方向,無論從做投資還是買基金,目前位置只能從中期維度進行布局。具體到二季度投資機會,建議關注幾個方面:一是一季報業績會是二季度的主題,業績持續性好的公司有望在二季度有顯著的超額受益;二是年內A股市場的回調,更多是風格的再平衡,中長期而言,醫藥板塊的集中度會更加集中;三是政策在今年仍有一定影響,尤其二季度開始,可以預期到器械、仿制藥以及生物制品等板塊將仍有集采等短期政策影響,因此,受政策影響較小的板塊仍然是全年的配置重點。

      天弘基金科技組相關人士也向記者表示,目前市場情緒逐漸緩和,周期板塊的資金或出現流出,其中,成長板塊仍有壓力,主要原因是擔心通脹上行流動性收緊,預期未來科技板塊的表現相對優勢較小。“TMT各個子版塊的估值已經回歸到歷史均值水平,隨著全球資金流動性預期的邊際改善,‘殺估值’或有所緩解,而板塊內優秀公司的成長性不斷被驗證,科技是未來市場重要主線的方向不會變化。”

    今年以來證監系統共開具55張罰單 超七成針對內幕交易和信披違法

      隨著新證券法、刑法修正案(十一)先后實施,以及去年中央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若干意見》,今年以來,資本市場“零容忍”監管持續發力。

      據記者梳理,今年以來截至4月28日,證監會和地方證監局合計開出55張行政處罰決定書,罰沒金額合計7.48億元。其中,針對內幕交易和信披違法的罰單數量合計占比超過七成。此外,在地方證監局和滬深交易所的日常監管措施中,對于信披違規的監管,也是工作重點。

      市場人士認為,隨著注冊制穩步推進,監管層全面落實“零容忍”執法理念,上市公司需要積極進行高質量的信披,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此外,監管部門對投行業務的嚴監管,則有助于壓實中介機構責任,形成合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內幕交易和信披違法

      被重點關注

      記者據證監會網站梳理,截至4月28日,今年以來,證監會和地方證監局合計開出55張行政處罰決定書。具體來看,涉及內幕交易的有21張,數量最多,罰沒金額1.09億元;涉及信披違法的有19張,罰沒金額5.13億元。其中,因涉及信披違法和欺詐發行,證監會對樂視網和賈躍亭等責任主體的處罰金額合計超過4.8億元。另外,涉及證券從業者違法買賣股票的有7張,合計罰沒金額5546.7萬元;涉及操縱市場的有3張,合計罰沒金額953.16億元。

      綜合來看,在上述55張罰單中,涉及內幕交易和信披違法的合計40張,占比72.73%。從金額來看,內幕交易和信披違法相關罰單的罰沒金額合計6.22億元,占比83.16%。

      “只有嚴厲打擊內幕交易才能維護資本市場‘三公’原則,提振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今年以來針對內幕交易的罰單數量最多,一方面說明內幕交易是監管的重點,另一方面也說明監管層努力打造資本市場公平競爭的生態環境。”中鋼經濟研究院首席研究員胡麒牧對記者表示。

      記者注意到,在涉及信披違法的罰單中,有2家上市公司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19年年度報告或2020年一季報,公司及相關董監高被行政處罰。

      “證監會近期查處的信息披露違法案件中,未按規定報送報告或者履行信息披露義務的,大多發生在新證券法實施之后,適用新證券法。”德恒上海律師事務所合伙人陳波對記者表示,對上市公司而言,做到“四個敬畏”,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是根本之道。

      胡麒牧表示,注冊制的核心是信息披露,隨著注冊制穩步推進,資本市場對于信息披露的要求會越來越高,信披違法違規成本也會越來越高。上市公司必須放棄僥幸心理,嚴格遵守相關規定,積極主動進行高質量的信息披露。

      嚴把市場“入口關”

      投行業務成監管重點

      值得注意的是,4月6日,證監會集中公示今年第一季度投行業務違規處罰信息共計38條(不屬于行政處罰決定書,因此未列入上述55張罰單統計),其中地方證監局的行政監管措施29條,交易所的自律懲戒措施9條,多名當事人被認定為不適當人選,或被采取暫不受理與行政許可有關文件3個月的監管措施。

      “注冊制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把選擇權真正交給市場,上市公司質量‘關口’前移,保薦機構必須要承擔更多的把關責任。”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證監會始終高度重視投行業務質量,多措并舉督促保薦機構歸位盡責,把好資本市場“入口關”。建立健全投行業務違規處罰信息公示機制,強化市場聲譽約束是其中一項重要措施。

      “今年投行業務違規處罰數量大幅增加,這體現出監管部門對中介機構監管的力度在加大。在穩步推行注冊制的背景下,強化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對于提高中介機構執業質量,進而從源頭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有積極作用。”陳波認為。

    中國電信A股IPO申請獲證監會受理
      4月28日,證監會官網預披露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電信)招股說明書,這家電信巨頭A股上市之路取得新進展。  數據顯示,中國電信近三年營業收入穩步增長,服務收入增幅多年行業領先,凈利潤逐年上升,盈利能力強勁。2018年至2020年,中國電信營業收入分別為3749.29億元、3722.00億元和3899.3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204.32億元、205.21億元和208.55億元。  受益于數字中國建設和5G商用加快,中國電信進入發展新階段,在行業內多個領域排名居前。  移動通信服務方面,截至2020年12月31日,移動用戶規模達到3.51億戶,凈增用戶數連續三年行業領先,其中5G套餐用戶達到8650萬戶,滲透率達到24.6%,位居行業第一。產業數字化方面,2020年度,產業數字化收入達840億元,位居行業第一;天翼云在全球運營商公有云IaaS中排名第一,收入規模在國內運營商中排名第一;IDC資源數量最多、分布最廣,是國內最大的IDC服務提供商。固網及智慧家庭服務方面,有線寬帶、天翼高清和全屋WiFi的用戶規模均持續增長。  根據招股書披露,中國電信此次回歸A股募集資金將投向5G產業互聯網建設項目、云網融合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項目、科技創新研發項目。上述募投項目未來三年總投資規模為1021億元,其中,擬利用募投資金投資額將達到544億元。

    A股現金分紅連續4年破萬億元 TOP50公司股息率均超5.57%

      “當市場風格從極致成長風格向低風險偏好轉變時,投資者開始關注低波動、低風險、高分紅的高股息率策略。”財信證券日前在研報中指出。

      可以看到,A股市場分紅額正在創新高,并且連續第四年分紅總額超萬億元。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高莉在4月16日的例會上表示,在一系列政策引導之下,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取得積極進展,目前已與國際水平基本持平。2020年,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含股份回購)1.43萬億元,金額較上一年增長9.16%,較十年前增長超過4倍。

      那么,究竟是哪些公司為萬億元現金分紅貢獻了力量?哪些公司享有較高股息率?

      295家公司股息率超3%

      記者統計發現,截至4月28日收盤,滬深兩市共有3595家上市公司披露2020年年報,其中2648家發布了2020年度利潤分配預案,占比達73.66%。其中,進行現金分紅的公司達到2634家。

      不難發現,近年來上市公司回報股東的意識明顯增強,“鐵公雞”明顯減少,不少公司在現金分紅上的出手頗為豪爽。

      鴻風資產投資總監黃易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現階段上市公司分紅比例明顯提升有兩個原因:首先,全社會投資回報率下降的大環境中,行業格局穩定的傳統行業難以長期維持高ROE水平,此時適當地提高分紅,可使ROE水平抵抗短期盈利增速的波動,有利于維持持續穩定的ROE水平;其次,外資趨勢性流入的過程中,A股的估值體系逐步與成熟市場接軌,增速相對較低但ROE穩定的公司,長期也能獲得不錯的回報率,受長期配置資金青睞。

      進一步統計發現,以公告的每股稅前派現額為派現基準,以最新收盤價為基準股價,截至4月28日收盤,股息率超過3%的公司有295家。排名前50位的公司股息率均超5.57%。其中,江鈴汽車(000550)、方大特鋼(600507)、重慶百貨(600729)、匯潔股份(002763)、四方股份、千金藥業(600479)、文科園林(002775)等7家公司股息率均達到或超過10%,分別為14.16%、12.05%、11.95%、11.75%、10.75%、10.37%、10.00%,彰顯投資價值。

      股息率達到或超過10%意味著什么呢?現在銀行能買到的理財產品和貨幣基金的收益率,普遍只有3%左右。

      股息率TOP50全部跑贏大盤

      對于高股息率股的投資策略,黃易告訴記者,高分紅、高股息率的資產在某些階段能夠跑贏市場,分別是經濟復蘇、利率上行階段的超額收益顯著,經濟衰退、利率下行階段相對抗跌。從歷史經驗來看,當滬深300的股債收益差(10年期國債-滬深300股息率)從兩倍標準差回落的過程中,高分紅、高股息率資產都會階段性占優。

      2月18日以來,A股行情畫風突變,前期持續上漲的明星股接連下跌,調整時間及空間遠超機構預期,不斷挑戰著投資者的耐心。截至4月28日,上述50只高股息率個股全部跑贏大盤(上證指數期間累計跌幅達到5.42%),44只個股期間逆市上漲,其中,兗州煤業(600188)、四方股份等兩只個股期間累計漲幅均在50%以上,分別為59.91%、56.43%,此外,方大特鋼(37.29%)、南鋼股份(600282)(35.24%)等個股期間累計漲幅也均超30%。

      淳石集團合伙人楊如意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高股息的企業能夠長期跑贏市場,究其原因在于高股息組合具有低估值、業績穩定、現金流充裕等特點。高分紅組合股息率與無風險利率利差處于歷史高位,配置價值凸顯。隨著市場制度完善和機構投資者話語權的增加,公司治理受到重視,上市公司將主動增加現金分紅,A股股息率提升是長期趨勢。投資者能夠獲得穩定的絕對收益,對長期和短期投資者都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三類機構交叉持有7家公司

      提及吸引力,高股息率的公司背后不乏機構搶籌身影。統計發現,在上述50家高股息率公司中,有49家公司2020年年報披露顯示,前十大流通股股東名單中出現社保基金、險資、基金、QFII、券商等機構身影。

      進一步梳理發現,偉星股份(002003)、建發股份(600153)、金地集團(600383)、農業銀行、富安娜(002327)、威孚高科(000581)、佛燃能源(002911)等7家公司獲三類機構交叉持有。

      私募排排網未來星基金經理胡泊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具備高比例分紅,業績又確定的個股確實有比較好的長期配置價值,如果作為底層的資產來說,風險低,穩定性和確定性又高,整體投資收益也是相對可觀的,因此這一類標的很適合作為穩定型投資策略的底倉。

      黃易也指出,對長期資金配置而言,在新會計準則下,長期資金加大高分紅資產配置比例可以減少利潤波動。就短期資金而言,當前處在利率中樞上升、經濟復蘇階段,高分紅、高股息率資產表現相對較優。故目前短期、長期資金底倉配置標的均對高股息率水平有所側重。

    12345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相關閱讀

    ?
    侃股網簡介|手機版|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