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 農業農村部將聯合金融機構 開展金融服務“三農”模式試點 日前,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金融機構共同召開全國金融服務“三農”工作視頻會議。會上發布了《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1年)》,強調堅持尊重農民主體地位、保護好農民根本利益,明確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新型服務業等13個重點領域,提出創新投入方式、打造合作平臺、營造良好環境的具體措施。 ????【證券日報】 ????中國中化揭牌 央企專業化整合思路愈發清晰 ????5月8日,由中國中化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兩化”)實施聯合重組而新設立的中國中化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中化”),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對中國中化的成立作出重要批示,強調扎實做好重組整合、深化改革等工作,不斷提升經營質量效益和綜合競爭力。 ????“兩化”重組醞釀數年之久,談及為何要成立新公司,中國中化董事長、黨組書記寧高寧給出了他的答案——目前,中國的化工品市場基本占全球近一半,增長性也遙遙領先,是全球平均值的幾倍,但中國卻沒有真正的綜合性的、規模比較大的全球性化工企業,盡管有一些相對較大的石化企業,但也是上游產品居多,下游產品相對比較少。除了中化集團、中國化工兩個公司自身發展的需要外,市場的、國際化的和行業的要求,自然使得兩家公司連到一起,新公司應運而生。 ????券商“互投”有進有退 8家券商斥資28.64億元認購“同行”定增 ????與此同時,上市券商對同行定增的參與熱情也引發了市場高度關注。記者調查后發現,一方面,去年以來多家券商通過參與定增“買入”其他券商的股票,順利進入這些券商的前十大股東行列,引發了并購的猜想;另一方面,今年多家券商在定增股限售期過后陸續“賣出”所持定增股,退出了“同行”的前十大股東行列。 ????對此,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券商參與‘同行’的定增,主要是為了獲得投資回報。如果大比例參與定增,或許是有并購的想法。券商參與‘同行’的定增,也表明其看好券商股后市的表現。券商股的走勢與行情有很大關系,當前大盤走勢低迷,券商股的走勢也一般;如果下半年行情有所啟動,券商股應該會有一波較好表現?!?/div> ????信托業進入轉型陣痛期 家族信托異軍突起 ????去年,監管機構調控措施頻出,強力引導信托業轉型。2020年,信托資產總規模降至20.49萬億元,相較于2017年的歷史峰值減少5.76萬億元,進一步由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轉變。而從今年的情況來看,信托資產規模已回落至20萬億元以下,規模的持續縮水映射出行業轉型的壓力。 ????2020年,信托業進入轉型陣痛期,整體利潤有所下滑。從已披露業績的62家信托公司來看,凈利潤總額為491億元,同比減少9.24%。同時,強者恒強的馬太效應凸顯,2020年行業前10名的信托公司凈利潤合計251億元,占據行業凈利潤總額的半壁江山。 ????【證券時報】 ????最是去年賺錢時 9家券商財運各異殊途同“虧” ????去年證券行業業績整體爆發,但仍有9家券商出現虧損,這些虧損券商或受累于計提資產減值,或被某項業務經營不善拖后腿,或陷于自身出現經營風險等,原因不一而足,但都值得關注。 ????記者梳理發現,太平洋證券、華興證券因受累計提信用減值而出現虧損。其中,太平洋證券全年虧損7.61億元,為行業虧損之最;前年行業“虧損王”網信證券去年再度虧損,且又一次收到了會計所出具“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因多項業務暫停、產品巨額違約等風險事件存在,網信證券未來經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此外,新設券商甬興證券、金圓統一證券、摩根大通證券等因經營時間較短,尚未實現盈利。 ????長城人壽引戰增資 路演透露上市計劃 ????項目資料顯示,長城人壽此次擬啟動的增資擴股計劃中,現控股股東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擬在保持原持股比例不變的前提下參與增資,同時希望引進具有協同資源豐富、資金實力雄厚的戰略投資方,按照監管要求新股東持股比例不超過三分之一。新股東可結合自身實力情況及相關訴求,參與增資額度為10億元~50億元。 ????長城人壽表示,本次“引戰”增資計劃希望引進能夠與公司實現更有效的資源協同、有實力的戰略投資方,重點著眼醫療、健康、養老、金融科技、地方金控等領域。 ????豬價持續承壓 豬企4月數據環比普降 ????近期多家A股生豬養殖上市公司發布4月銷售數據,延續豬企今年一季度盈利同比大幅回落的趨勢,大部分豬企4月銷售數據仍然低迷,但牧原股份(002714)和正邦科技(002157)隨著生豬銷售放量,4月銷售數量和銷售收入均實現環比增長。 ????對于后市,市場觀點出現分歧。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發布《農村綠皮書:中國農村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2020~2021)》稱,2021年,雖然生豬養殖仍面臨非洲豬瘟等不確定因素,但生豬產量將較大幅度增長;預計豬肉產量約5000萬噸,比2020年增加約800萬噸,增長20%以上;豬肉價格整體上將呈現不斷回落態勢。 ????【中國證券報】 ????儲蓄國債10日起銷售 四家銀行“試水”手機銀行購買 ????財政部近日決定發行2021年第三期儲蓄國債(電子式)和2021年第四期儲蓄國債(電子式)。5月10日起,公眾可以通過工商銀行、郵儲銀行、招商銀行和江蘇銀行等四家銀行的手機銀行購買最新發行的這兩期儲蓄國債。 ????這兩期國債均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種,最大發行總額為400億元。第三期期限為3年,票面年利率為3.8%,最大發行額為200億元;第四期期限為5年,票面年利率為3.97%,最大發行額為200億元。兩期國債發行期為2021年5月10日至5月19日,2021年5月10日起息,按年付息,每年5月10日支付利息。第三期和第四期分別于2024年5月10日和2026年5月10日償還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年報季收官 三組數據折射退市新生態 ????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公司數量明顯增多,被實施風險警示的公司家數較披露業績預告時明顯增加,強制退市公司數量已與去年全年數量持平……2020年上市公司年報披露季收官,三組數據表明,滬深交易所去年底發布的“史上最嚴”退市新規已顯現威力,A股退市新生態逐漸形成。專家表示,實踐證明,退市新規運行順暢,常態化退市機制逐步落地。 ????今年年報季已經收官,市場圍繞2020年上市公司年報的討論仍在發酵。究其原因,2020年上市公司年報備受關注,一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特殊”年份的經營業績受到關注,二則與2020年是執行退市新規的首個會計年度不無關系。上市公司年報集中披露后,退市新規效果面臨一次集中檢驗。 ????波動可能加大 流動性“變盤”難現 ????1.47%!在連續3日以超過20個基點的步幅下行之后,5月8日,銀行間市場隔夜回購利率(DR001)創11周以來新低,凸顯短期流動性寬松。不過,“暖意”十足之際,對5月流動性的擔憂又上心頭。 ????有觀點認為,近段時間,資金面“非典型寬松”的成因及持續性存疑,而5月財政因素影響可能進一步加大,流動性運行的不確定性有所增加。 ????【上海證券報】 ????擾動因素影響有限 5月流動性平穩無憂 ????資金缺口并未明顯增大,5月市場流動性有望保持平穩。近期,部分投資者擔憂5月市場流動性可能邊際收緊,甚至認為資金缺口可能超過1萬億元。對此,分析人士表示,這一數值被明顯高估了,5月資金面擾動因素對市場的沖擊有限。 ????針對5月地方債發行量上升、所得稅匯算清繳等擾動因素,中金公司固定收益研究組認為,貨幣政策基調并沒有發生變化,常規性的流動性缺口會得到有效對沖,無需擔憂資金面收緊,預計貨幣市場利率將保持平穩。 ????償付能力亮警報 股東捐贈成中小險企“補血”新主流 ????記者近日從業內獲得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共有5家保險公司不滿足《保險公司償付能力管理規定》(下稱《規定》)中的“償付能力達標公司”條件。而在其余償付能力達標公司中,也有13家險企處于監管紅線邊緣,償付能力補充壓力“山雨欲來”。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保險公司補充資本的渠道雖然多樣,但真正適合中小保險公司的卻不多。從近兩年的實踐來看,股東捐贈是一種低門檻、靈活易操作的資本補充方式,漸次成為中小險企資本補充新的“流行趨勢”。 ????新規落地預期升溫 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提前實施整改 ????公開征求意見一年多后,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新規落地預期升溫。中信證券債券研究團隊近日發表觀點認為,現金管理類理財新規落地的窗口期可能臨近,從近期市場情況來看,今年上半年內出臺正式稿的概率較大。 ????銀保監會、人民銀行于2019年底發布《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整體上與貨幣市場基金等同類產品監管標準保持一致。 農業農村部將聯合金融機構 開展金融服務“三農”模式試點 日前,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聯合金融機構共同召開全國金融服務“三農”工作視頻會議。會上發布了《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指引(2021年)》,強調堅持尊重農民主體地位、保護好農民根本利益,明確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現代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新型服務業等13個重點領域,提出創新投入方式、打造合作平臺、營造良好環境的具體措施。 今年,農業農村部將聯合農業發展銀行、農業銀行等選擇部分條件比較成熟的省份開展金融服務“三農”模式試點。 在農產品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方面,去年已在16個省份進行了試點,今年中央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投入80億元,聚焦產地“最先一公里”,在全國范圍全面推開。作為今后一個時期農業投資的重點,農業農村部已開發上線冷藏保鮮項目專項金融服務平臺,并正在與農行、郵儲銀行(601658)等共同研究專屬金融產品。 針對一些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融資難、融資貴、風險高”的問題,農業農村部近期將推動落實相應措施,包括出臺相關文件探索“銀保農互動”、搭建農業農村部農村金融對接平臺等。各金融機構將繼續對脫貧戶和邊緣易致貧戶發放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此外,5月中旬還將啟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信貸直通車活動,針對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兩類主體,直接收集受理信貸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