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醫保局、衛健委、人社局發布《關于規范調整部分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的通知》,對體外受精胚胎培養等53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進行了統一定價,并將其中16個項目納入甲類醫保(僅限門診),自2022年3月26日起執行,適用于北京市15家基本醫療保險定點的公立輔助生殖醫療機構。機構預測,輔助生殖項目進入醫保將推動行業加速發展,下游的醫療服務企業將率先受益。 千億市場空間 輔助生殖技術是指采用醫療輔助手段幫助不孕夫婦妊娠的技術,其中應用最廣的是人工授精(簡稱“IUI”)和試管嬰兒技術(簡稱“IVF”)。《Reproductive Biology and Endocrinology》期刊數據顯示,目前國內IUI和IVF的比例為7:19,IVF在輔助生殖市場占主導力量。此次納入醫保報銷范圍的16項輔助生殖技術中包括2項IUI技術、1項二代IVF技術和3項三代IVF技術。 目前我國IVF單周期平均花費約為3.5萬元-4.5萬元(不包括三代),此次進入醫保能覆蓋8000元-11000元。部分輔助生殖項目進入醫保,提高了患者的可及性,有望推動需求端的快速釋放,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從而推動行業發展。 國內目前約有4880萬對不孕不育夫婦,而目前國內IVF滲透率僅為7%,未來隨著大眾認知度上升、服務可及性提升、以及生育政策放寬等,預計2030年國內IVF取卵周期數達203萬,市場規模達1069億元,較目前尚有2-3倍空間。 巨大市場空間的背后是持牌機構的不足。 2021年1月22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布的《關于印發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指導原則(2021版)的通知》中明確,原則上230萬-300萬人口可設置1個機構來確定。東吳證券數據顯示,2020年國內具有IVF牌照的機構僅有411家,其中民營機構僅有38家;IVF治療周期數超過5000個的機構約30家,而民營機構僅有3家。 上市公司積極參與 輔助生殖行業產業鏈上游為器械、藥品和技術研發商,中游為器械、藥品經銷以及市場營銷渠道商,下游為輔助生殖醫療服務商。供不應求的市場環境為上市公司帶來一片藍海。 2月23日,達嘉維康(301126)在回答投資者問題時表示,公司全資孫公司嘉辰醫院目前處于開展輔助生殖業務的準備和籌建階段,按規定需運行滿三年申請完成三級專科醫院評審,通過三級專科醫院評審后方可申請人類輔助生殖技術執業許可,取得許可后才能啟動開展增速和盈利能力都比較好的IVF業務。今年嘉辰醫院進入可申請專科醫院評審階段,目前已積極準備申請專科醫院評審工作。 2021年8月26日,翰宇藥業(300199)發布公告,公司與輝凌制藥(中國)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以共同推動注射用醋酸西曲瑞克(0.25mg)在中國大陸的商業化。西曲瑞克是一種可注射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GnRH)拮抗劑,用于輔助生殖,抑制早發黃體生成素(LH)峰。 2021年6月,錦欣生殖與康芝藥業(300086)訂立股權轉讓協議,以3774萬元收購康芝藥業10%股權,康芝藥業持有云南九洲醫院和昆明和萬家婦產醫院各51%股權,兩家醫院均具有IVF許可證。 多項政策利好行業發展 2021年,上海、河北、河南、天津、貴州、安徽、陜西、山西等12個省市都發布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2021-2025年)》(簡稱《規劃》)。各省市都在《規劃》中表示,要增加人類輔助生殖服務機構的數量。其中,四川省規劃新增機構數最多,達20家,其次是安徽省、陜西省、江蘇省等均規劃新增不超過10家。 在安全規范性方面,河北、山西等省提出建立退出機制,對于不符合區域設置規劃、達不到技術標準的機構不予準入;對于違背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管理政策和相關要求,違規實施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予以處理;不符合相關管理和技術要求,應準予其自動退出等。 上海市提出5年內不再增設人類精子庫。對新申報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嚴格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加強審批管理;對已批準開展輔助生殖技術的機構強化校驗管理,重點核查技術、質量、安全、倫理、管理等內容,定期公布機構白名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