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網-股民首選股票評論門戶網站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2022年11月16日焦點訪談:秋收時節好“豐”景

    2022-11-17 09:08| 發布者: admin| 查看: 1535| 評論: 0

    摘要: 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秋糧豐收了,全年糧食豐收就成了。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夏耘秋收,季季壓茬。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谷物產量多年穩居世界首位,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 ...
    焦點訪談: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大頭,秋糧豐收了,全年糧食豐收就成了。扛穩糧食安全責任,夏耘秋收,季季壓茬。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谷物產量多年穩居世界首位,實現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大國糧倉穩,高質量發展底氣足。農業農村部最新的農情調度顯示,今年全國秋糧收獲已接近尾聲,全國秋糧基本豐收到手。

    進入11月,我國北方已經進入冬季,秋糧收獲已經全部完成。與此同時,南方大部分地區的水稻也在抓緊收獲掃尾,風吹稻浪,滿眼金黃。

    在江蘇常州市武進區雪堰鎮的新康村,農戶們趁著晴好天氣抓緊作業,2臺收割機正來回穿梭,2000多畝水稻要在十天內“顆粒歸倉”。

    今年我國南方出現了罕見的高溫天氣,常州市出現了51天高溫,打破了1952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極值。高溫持續時間長,而汛期降水也是異常偏少,不僅對江蘇,也對整個長江流域的秋糧生產構成了嚴重威脅。

    盡管遭遇了嚴重的氣象干旱,但氣象干旱并沒有導致農作物出現大范圍干旱的情況,南方水稻主產區水資源相對豐富,再加上這些年國家加大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投入,農田水利設施和蓄水保灌能力都明顯提升,也從一定程度上緩解了高溫旱情的影響。

    農業農村部農田建設管理司副司長吳洪偉:“溝渠相通,排灌暢通,極大地保障了農田抗旱保苗用水的需求,對確保重災區少減產,輕災區保穩產,無災區多增產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由于建成的高標準農田灌溉條件不錯,今年,常州市金種子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的500多畝水稻迎來了豐收,負責人黃玉祥介紹,他使用的自動灌溉系統,可通過手機遠程控制用水量,智能操作實現精準灌水。

    據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我國南方地區中稻大約89%有灌溉條件,雙季晚稻95%以上可灌溉。

    吳洪偉說:“見旱不見災。去年年底全國總共建成了高標準農田,已經達到9億畝,其中南方地區的中稻和雙季晚稻種植區域,大部分都具備了旱澇保收的灌排條件。”

    除了發揮高標準農田的灌溉優勢、更加高效利用灌溉水源,一些地方還通過多種渠道全力抗旱保豐收。

    在南方遭遇干旱的幾個省中,江西、湖南等幾個省最為嚴重。自7月12日江西局部開始出現重度氣象干旱以來,已持續120多天,其中85%的縣(市、區)仍維持重度及以上氣象干旱。

    張小高是江西新余的種糧大戶,今年夏天旱情嚴重時,他也曾擔心今年的晚稻會減產。好在當地相關部門第一時間協調了袁惠渠工程管理局,對灌溉水源實時監測,科學、系統調配用水,確保管理灌區3.17萬畝農田用水需求。

    江西省袁惠渠工程管理局第一管理段段長倪立新:“通過灌區升級改造的智慧閘點,對灌區流量、水位、墑情進行實時監測,結合鄉鎮、村委收集農戶的用水情況,以及農作物生長期來綜合研判用水需求,精準放水。”

    由于生產用水保障及時,張小高今年千畝晚稻獲得豐收,畝產達到1300斤,有效挽回了損失。

    為拓寬農田灌溉水源,新余市還自籌資金“送井下鄉”,為各地缺水農田鉆井取水。為應對全省嚴峻旱情,江西還搶抓時機,實施了大規模立體化空地聯合作業,人工增雨。

    江西省人工影響天氣中心主任楊曉蘭:“飛機作業來之前,我們省抗旱手段基本上是靠地面的,主要是火箭、煙爐這些手段來開展作業。飛機來了以后作業是成片的,有效飛一次最大影響面積可以達到9000平方公里,相當于兩個鄱陽湖的面積。”

    除了圍繞著水源想辦法,江西還有一些地方早早地就在種子上做起了文章。根據多年的生產實踐,近年來南方地區加大了抗高溫干旱水稻品種的推廣力度,江西今年推廣了850萬畝更耐熱耐旱的雜交稻,占全省中稻面積六成以上,有效緩解了旱情的影響。

    為了將旱災的影響降至最低,全國各地從中央到地方,多個部門聯動,及時采取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措施。中央財政安排100億元重點支持中稻抗旱救災。水利部兩次實施長江流域抗旱保供水聯合調度,統籌調度60多億立方水。農業農村部制定分作物抗旱技術指導意見,派出科技小分隊蹲點指導抗旱奪豐收。中國氣象局加強旱情監測預警,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在江西,截至11月10日,當地累計投?抗旱?數 363.66萬?次,先后投入抗旱資金22.45億元,全省挽回糧食作物損失54.63億元。

    盡管旱情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秋糧生產,農業農村部農情調度顯示,今年南方12省(市)中稻、玉米等糧食作物因高溫干旱受災面積為3119萬畝,大多是丘陵崗地、“望天田”和部分灌區末端等沒有灌溉水源條件的地塊。但從影響范圍和程度看,受災面積占南方秋糧的6.1%,僅占全國秋糧的2.4%,而南方未受災的4.8億畝秋糧有望彌補部分區域損失。

    江西省農業農村廳種植業管理處副處長車洪杰:“受持續高溫干旱影響,江西有兩成左右的中晚稻受災。得益于各地千方百計增辟水源、及時灌溉補墑,加之病蟲害發生程度較輕,使得全省中稻晚稻成災、絕收面積降到了最低,水源有保障的中晚稻還實現了一定程度增產,全省秋糧生產總體保持穩定。”

    跟南方高溫干旱的氣候不同,占全國秋糧產量七成以上的北方主產區,今年光溫水匹配較好,秋糧收成喜人,因此,從全國秋糧生產整體形勢看,今年秋糧有望再獲豐收。

    作為我國大豆種植面積最大的地級市,今年黑河市的大豆產量也得到全面提升。前不久,農民宋巖龍種植的350畝大豆喜獲豐收。

    大豆平均畝產400斤是宋巖龍從事農業生產以來的最高紀錄。這一數字的背后其實是農業科技力量的支撐。今年,黑龍江省實施大豆產能提升工程,通過農技改良、選育優種、新式農機應用等多種方式全面提升大豆的產量。

    今年,黑河市的大豆平均單產達到312.8斤,畝均增加19.8斤,增長6.8%。

    黑龍江省黑河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蘇輝:“對標農墾標準與國家大豆產業技術體系合作,實施伙伴行動,開展高產創建,強化服務指導,加大大豆優質品種和大豆大壟密植等高質高效栽培技術推廣應用。實行大型先進農機規模化標準化作業,大豆產能持續提升。”

    目前,黑龍江省全省秋收生產已全面結束。從專家測產和農民實際收獲看,水稻、大豆、玉米單產有望創歷史新高。

    隨著秋收結束,秋糧集中收購和秋整秋種也在全國各地陸續展開。

    黃淮海地區是我國三大玉米主產區之一,今年山東玉米收獲面積達到5815萬畝。這兩天,在山東省德州市齊河縣劉橋鎮糧食烘干存儲點,前來送糧的車輛絡繹不絕。

    作為全國產糧大縣,齊河縣糧食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220萬畝以上,糧食總產連續14年超22億斤。今年,齊河縣在各鄉鎮統一規劃建設16處烘干塔及配套糧倉,為農戶提供代烘干、代加工、代存儲、代清理、代銷售的糧食“五代”服務。

    入秋以來,齊河縣引導全縣95家糧食經營企業和產后服務網點入市收購秋糧,將糧食收購的網絡延伸到全縣主要的中心村鎮,實現3公里售糧服務圈。

    山東省齊河縣糧食安全保障中心全鏈條節糧減損辦主任李明:“將秋糧收儲的觸角延伸到全縣各村戶,甚至農民的田間地頭,方便了農民售糧變現。同時,積極宣傳安全儲糧知識,開展秋糧收獲質量調查和檢測,確保糧食質量安全。”

    目前,全國秋糧收購進展順利,各類企業積極入市收購,市場購銷較為活躍,收購進度快于上年。隨著全國秋糧豐收入庫,各地的秋種也在同步進行。農業農村部最新農情調度顯示,全國冬小麥、冬油菜播種進度已經超過95%。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農情信息處處長朱娟:“今年秋播區北方冬麥區出現了大范圍降雨,土壤底墑比較好,播后光溫充足,小麥播期集中,播種質量比較高,基本實現了一播全苗。今年南方地區大力開發利用冬閑田來擴種冬油菜,江西、湖南、湖北這些受旱地區千方百計抗旱保播保苗。目前來看,全國‘穩麥擴油’任務落實進展總體順利,為明年的夏季糧油豐收奠定了較好基礎。”

    在夏糧、早稻豐收到手的基礎上,秋糧再獲豐收,為端牢中國飯碗、穩定經濟基本盤提供了有力支撐。回望全年,豐收來之不易。悠悠萬事,吃飯為大。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這就需要我們在“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讓希望的田野更加生機勃勃,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
    侃股網簡介|手機版|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