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憲法,是我們國家的根本大法。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今年12月4日是第九個國家憲法日,也是我國現行憲法公布施行四十周年。12月4日至10日是“憲法宣傳周”。最近這些天,全國各地通過多種形式宣傳普及憲法法律知識,并以此為契機,向公眾普及一系列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常識。 2014年,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通過表決,將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今年是自設立以來我國的第九個“國家憲法日”。 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法學會副會長徐顯明說:“為什么要設立憲法日,并且把這個憲法日叫作國家憲法日。這是因為憲法在國家生活中的重要性所決定,我們說憲法是根本法,這個根本就在于它調整的社會關系具有根本性,它是來處理黨和國家之間的關系,處理國家政權內部各國家機關之間的關系,處理國家和公民之間的關系,像這三大關系,其他任何法都沒有資格來規定,只有憲法?!?/div> 今年的國家憲法日主題是,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全面貫徹實施憲法。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建設覆蓋城鄉的現代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全民法治觀念。 在憲法宣傳周期間,全國各地開展了一系列憲法宣傳進農村、進社區、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進網絡的活動。 在重慶兩江新區人和街道的邢家橋社區,黨的二十大代表、邢家橋社區書記謝蘭向社區群眾講解了二十大精神和憲法知識,并就社區基層治理的做法聽取了群眾的建議。社區還舉辦了憲法知識答題活動,并組織居民開展以憲法為主題的書法、繪畫等創作活動。 除了憲法宣傳周的活動之外,社區居民平日里也可以在社區常設的“法律之家”學習法律知識,申請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等服務。 重慶兩江新區人和街道邢家橋社區黨支部書記謝蘭說:“近年來,我們充分發揮法治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優勢作用,不斷創新普法宣傳教育新形式,做好法治宣傳、群眾維權、矛盾糾紛化解等工作,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一站式專業法律服務,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div> 在南昌青山湖區胡家小學的課堂上,區人民檢察院的檢察官為學生們帶來了主題為“法律就在我們身邊”的法律宣傳課。通過一個個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典型案例和小故事,向大家科普憲法的重要性,并向大家介紹了《民法典》《未成年人保護法》等一系列和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法治觀念,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 甘肅金昌市司法局組織律師團隊來到當地企業,有針對性地開展“法治體檢”活動,對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法律難題進行解答。 除了在基層各個領域的普法宣傳之外,全國各地還通過公共場所的公益廣告宣傳、電視普法節目、網絡短視頻等多種形式,積極宣傳憲法和法律相關知識,努力使尊法學法守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焦洪昌說:“我們要建法治社會就要有良好的公民、有教養的公民,而懂法特別是知道憲法,這是公民良好教養的一個重要體現,它對維護社會秩序、保障社會的正常運行將發揮重要的作用?!?/div> 學習憲法和法律知識,不但有助于在我國法治社會的建立,對于公民維護自身的權利更是有著重要的意義。 徐顯明說:“法治社會里面排在第一位的原則,就是權利和義務相統一的原則,權利和義務是什么關系?馬克思主義的觀點就是沒有無權利的義務,也沒有無義務的權利。權利和義務這兩個東西哪一個是根本?權利是根本,因為給你權利,所以給你附帶義務?!?/div> 山東東營市河口區河口街道余丈村村民張漢芳,在外出務工時曾經自費繳納過養老保險。退休之后,張漢芳開始領取基本養老金,同時享有作為余丈村村民的相關待遇。個別村民認為,張漢芳既然享受了養老金補助,就應該放棄村民待遇,于是就向村委會反映了情況。在村委會的調解下,張漢芳同意放棄其村民待遇。后來在一次普法講座中,張漢芳通過學習,認為村委會的做法侵犯了憲法賦予他的權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33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第45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焦洪昌說:“如果你上了保險,到法定年齡你就享受保險的權利,你只要是本村的村民,你就享有這個村集體上享有的權利,從這兩個角度說,它兩個并不矛盾。這個公民不管他上沒上保險,他都是你的村民,都應該平等享有集體經濟組織所產生的收益,這個問題是中國現代化進程中一個中國特有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能逾越,所以在這個時候憲法法律都保護他們作為村民所享有的這些權利。” 最終,在法院的裁決之下,村委會保留了張漢芳所享有的余丈村村民待遇。 山東東營市河口區委副書記楊文娟說:“這個案例給我們很好的啟發,讓我們深刻認識到憲法對基層治理的重要性,接下來我們繼續加大憲法宣傳力度,提高基層治理法治化能力,激活基層治理神經末梢,進一步增強群眾遇事找法、辦事依法、解決問題用法的意識?!?/div> 將每年的12月4日設立為國家憲法日,是因為這一天是我國現行憲法開始施行的日期。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先后頒布過四部憲法,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正式通過了現行憲法,所以2022年也是我國現行憲法施行的四十周年。四十年來,現行憲法先后經歷過五次修正,通過歷次修正,我國憲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緊跟時代步伐,有力推動和加強了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徐顯明說:“前30年最大的成果就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1978年改革開放之初,全國只有8部法律生效;從1982年到2010年,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從8部增長到200多部。” 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在以憲法為核心,制定法律去完善這個體系的同時,還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健全保證憲法全面實施的制度體系,更好發揮憲法在治國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維護憲法權威,從而全面推動憲法的貫徹和實施。 徐顯明說:“近十年來憲法實施有若干變化,把憲法實施作為全面依法治國的基礎性工作和首要任務,設立了國家憲法日,建立起了公職人員就職時的宣誓制度。對憲法實施,建立起有中國特色的監督機制,進行合憲審查,憲法有一些沉睡的條款被激活,糾正了一批違憲的現象。目前憲法實施可以說是‘82憲法’有史以來最好的一個時期?!?/div> 合憲審查工作,是近年來我國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的重要舉措。2018年,全國人大“法律委員會”更名為“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在繼續承擔統一審議法律草案工作的基礎上,增加推動憲法實施、開展憲法解釋、推進合憲性審查、加強憲法監督、配合憲法宣傳等職責。通過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的合憲性審查工作,確保憲法確立的制度、原則和規則得到切實遵守和執行,妥善回應有關方面對涉憲性問題的關切,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據和憲法保障。 徐顯明說:“人民群眾要求合憲審查的,這十年來大概有14000多項,都得到了答復。各種各樣的規范性文件,經過備案審查以后發現有問題,要求他們整改的大概有兩萬件左右?!?/div> 憲法是我國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社會公民的行為準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也將繼續為我們保駕護航。 焦洪昌說:“如果全社會大家都有了這樣一種憲法的認知,就會通過憲法的認同,實現國家認同、民族認同,對實現國家現代化建設的任務,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形成磅礴的力量?!?/div>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憲法的生命在于實施,憲法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尊崇憲法、學習憲法、遵守憲法、維護憲法、運用憲法,使全體人民成為憲法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我們才能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上樹立自信、保持定力,才能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