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網-股民首選股票評論門戶網站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2022年12月15日焦點訪談: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2022-12-16 07:38| 發布者: admin| 查看: 1517| 評論: 0

    摘要: 今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一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很不尋常的過程。國際環境風急浪高,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我們迎難而上,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統籌國內國 ...
      焦點訪談:今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極為重要的一年。一年來,中國經濟發展經歷了很不尋常的過程。國際環境風急浪高,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我們迎難而上,全面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統籌發展和安全,發展質量穩步提升,保持了經濟社會大局穩定。成果來之不易。

      2022中國宏觀經濟穩定,首先體現在穩增長上。初步核算,2022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3.0%,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長4.8%,二季度經濟深度下行,增速回落到0.4%。三季度經濟增速明顯回升,同比增長3.9%,四季度又遇疫情,但延續恢復態勢。專家預計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速度能達到3.3%左右。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今年預期3.3%的增長速度,依然是比世界平均水平要高0.5%、0.6%這樣的水平,依然處于大國經濟中間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div>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 :“最近五年以來,中國經濟的平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在所有大國中是最高的,對世界經濟的拉動作用也是最大的?!?/div>

      從民生領域看,今年經濟社會大局穩定還體現在就業和物價保持基本平穩上。今年1—10月份,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79萬人,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6%。

      董煜:“疫情蔓延對消費服務業產生影響,本身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對就業的需求。這種影響本來就已經存在,今年又疊加了大學應屆畢業生數量達到1076萬,創下歷史新高。在極為嚴峻的情況下,就業并沒有出現太大的問題。這是非常難得的,也是今年宏觀調控最大成效之一?!?/div>

      物價指標方面,在全球通脹壓力上升、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的背景下,今年1—11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2.0%,低于年初設定的漲幅3%左右的目標。

      劉元春:“很重要的就是在一些關鍵物資上面采取了果斷舉措,成功應對了俄烏事件所帶來的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揚的沖擊。集中體現在從2019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開始,對各種供應鏈、產業鏈,特別是關鍵產品和零部件的供應鏈、產業鏈高度重視,對糧食問題和能源問題進行了重點部署?!?/div>

      統計顯示,2022年全國糧食總產量13730.6億斤,比上年增加73.6億斤,增長0.5%,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這是在克服去年北方罕見秋汛導致冬小麥晚播和今年南方持續高溫干旱等不利因素影響下,取得的增產豐收。糧價是百價之基。今年,中央財政分三批向實際種糧農民下達農資補貼400億元,比上年翻了一番。

      劉元春:“今年世界糧價平均上漲了接近20%,但是中國糧價保持了相對穩定。全球能源價格上漲了50%多,我們總體來講保持供應鏈和價格的相對穩定,這得益于戰略上的提前布置以及在今年所采取的一些特殊舉措,我們要求‘保糧工程’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div>

      能源是工業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由于俄烏危機,國際大宗能源價格高位震蕩,今年中國實施一系列能源保供穩價措施,在進口減少的情況下,加快能源生產,煤、油、氣、電增產平穩,能源自給率始終保持在80%以上。特別是得益于在新能源產業上的提前布局,我國可再生能源增長迅速,有力保障了能源安全。統計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94萬億千瓦時,其中,水電同比增長5%,風電同比增長15.9%,光伏發電同比增長32.2%。

      董煜:“橫向對比其他國家,中國在穩物價方面做得非常出色,而且也充分體現了中國宏觀調控的靈活性、針對性。能夠在國際外部變化比較大的情況下保持穩定,這是非常來之不易的?!?/div>

      2022年中國保持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就業物價基本平穩,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其實來之不易。這是在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這三重壓力和全球滯脹、奧密克戎疫情、俄烏沖突等超預期沖擊的挑戰下取得的。

      劉元春:“在三大下行壓力再疊加三大超預期沖擊下面,穩住了基本盤,經濟增長速度、就業規模、物價水平、國際收支狀況都處于相對合理的區間,這表明中國經濟有強大的韌性,表明中國疫情政策和經濟政策相對合理?!?/div>

      2022年為了應對三重壓力和三大超預期沖擊,中國迎難而上,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及時出臺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推動經濟增速在二季度觸底后平穩回升。特別是對受疫情嚴重沖擊的行業、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實施一攬子紓困幫扶政策。減稅降費力度只增不減,統計顯示,今年1月1日至11月10日,全國稅務系統合計辦理新增減稅降費及退稅緩稅緩費超3.7萬億元。其中,增值稅留抵退稅超2.3萬億元,這是今年實施的力度空前的大規模稅費支持政策,為的是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增加企業現金流。留抵退稅,就是對現在還不能抵扣、留著將來才能抵扣的進項增值稅提前全額退還。河南禹州一家高新企業今年就獲得增值稅留抵退稅430萬元和研發費用加計扣除170萬元的支持,有效緩解了企業資金壓力。

      超過1.6億市場主體是中國經濟的韌性所在。今年以來獲得留抵退稅的納稅人中,小微企業戶數占比93.1%,金額占近四成。除了減稅緩稅退稅,人社部數據顯示,截至9月底,通過降低失業、工傷社會保險費率,緩繳基本養老、失業、工傷社會保險費,發放穩崗返還、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等,為企業減負超過2800億元。疫情三年來,國家多部門都在出臺政策合力保市場主體。

      董煜:“因為疫情來到第三年以后,很多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承受能力也在下降,更加脆弱,在這樣情況下,我們需要政策著力點讓它們能夠更好地挺過難關?!?/div>

      2022年中國經濟盡管面臨重重困難和挑戰,但發展的質量在穩步提升,主要體現在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制造業轉型升級加快、新動能在積蓄增強。特別是我國高技術制造業繼續快速增長,在疫情中表現出較強的抗風險能力,持續引領經濟復蘇。統計顯示,1至10月份,高技術制造業的增加值和投資同比分別增長8.7%和23.6%,其中,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產量同比分別增長108.4%和35.6%,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提速。高技術產業發展態勢良好的背后,是我國近年來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在科技創新和科技自立自強上加大投入和集中發力。

      劉元春:“在高新技術上的成就,在各行各業進行全面地深入,它會產生系統性集成效應,從而使中國在全球的競爭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從而使我們在世界市場上,在全球貿易下滑的時候,還保持相對良好的態勢?!?/div>

      2022年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在穩步提升,還得益于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中國一直在加快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做大做強做優數字經濟。隨著新基建的發力,目前我國5G基站數超過220萬個,世界領先,“5G+工業互聯網”建設項目超過4000個,工業互聯網融入45個國民經濟大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55.7%,培育了一大批數字化智能制造先進制造業集群。2021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已經提升至39.8%。數字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之一。

      劉元春:“今年很多經濟增長的亮點都體現在數字經濟方面,傳統的一些接觸型服務業,出現了大幅度削減,我們所依靠的工業復蘇里面,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數字技術和數字經濟的推進,從而保證了產業鏈、供應鏈相對穩定?!?/div>

      2022年中國經濟發展質量在穩步提升,還體現在我們宏觀調控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新基建和高技術產業成為擴大投資的重點,不僅有利于穩住經濟大盤,也不斷厚植高質量發展的潛力后勁。統計顯示,1至10月份,在基礎設施中信息傳輸業投資增長12.7%,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0.5%。

      董煜:“讓新基建建設適度超前,今天在一些地方像‘東數西算’這樣的布局,未來一定會對中國像中西部地區新興產業的發展,起到非常重要的拉動作用,這就是有前瞻性的部署,也是跨周期宏觀調控思路的體現。”

      劉元春:“中國經濟雖然在質的提升上面取得明顯效果,但是目前依然面臨著內需不足的壓力,面臨著中國經濟增長還沒有常態化的壓力,依然需要在總量上進一步進行加大穩增長的力度,在結構上進一步促進新動能的增長?!?/div>

      觀大勢,看優勢。2022年中國經濟這份來之不易的答卷,其背后是中國完整的工業體系、明顯的規模優勢、有力的科技支撐,為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構筑起中國經濟強大的韌性和澎湃的動力。明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我們相信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一定能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
    侃股網簡介|手機版|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