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山海相連,人文相親。9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歡迎出席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的貴賓時說:“祝愿大家在詩畫浙江度過難忘的時光,在亞運會圣火下留下美好的記憶。”眼下亞運賽場激戰正酣,各國選手逐夢錢江,超燃瞬間頻頻上演。而且杭州亞運會不僅是體育盛會,還是一次內涵豐厚的文化盛宴,充滿了文化氛圍。本屆亞運會期間,又恰逢中國傳統節日中秋佳節,外國客人們將領略到怎樣的中華傳統文化呢? 9月27日,臨近中秋,在杭州亞運會的運動員村里,一場非遺體驗活動——制作“加油鴨”正在進行著。 這只小小“加油鴨”其實蘊含著大大的內涵,這是創作者們在用中國傳統文化給各國運動員們加油、打氣。 剪筍殼、涂膠水、畫花紋……在浙江省土布紡織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鄭芬蘭的指導下,來自哈薩克斯坦的運動員親自嘗試,制作了她人生第一份中秋禮物。 這只備受運動員喜愛的“加油鴨”,它身上披著的土布,可是有著數千年的歷史。土布以純棉為原料,用紡車、木織布機一梭一梭精心編織而成,而把它們作為中秋禮物,送給來自外國的朋友們,并讓他們親手參與制作,既展示中華文化之美,也增加各國運動員們對中國文化的了解。 讓鄭芬蘭沒想到的是,哈薩克斯坦運動員并沒有把她親手制作的這份禮物帶走,而是回贈給了鄭芬蘭。她要把禮物給老師留著,再一起做一個新的送給家人、朋友。 不僅現場展示,鄭芬蘭與公益志愿者還專門制作了一些筍殼“加油鴨”,作為伴手禮,送給各國運動員們。 這個寓意美好、生動可愛的“加油鴨”也受到了各國運動員們的熱捧,甚至還出現了“一鴨難求”的火熱場面。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志愿者們做的“加油鴨”送給各國友人,各國運動員也在文化屋里親手體驗制作過程。非遺展示臺前,古老的織機是中華文明的見證,一個個生動的“加油鴨”更是中國人民熱情、友誼的載體。 村里的文化市集里同樣熱鬧非凡,竹編、剪紙、皮影戲……每一個展位面前都圍著不少外國運動員。來自泰國的擊劍運動員正在體驗綢傘刷花。在刷子涂上顏料,再和絲網進行充分摩擦,顏料就會透過刻板平鋪在畫布上,精美的熊貓圖案就做出來了。當得知這是綢傘上的技術時,運動員班提達十分驚訝。 甲骨文猜字謎的游戲也同樣吸引人們的目光,阿拉伯聯合酋長國的擊劍隊隨隊官員們正興致勃勃地體驗著。 在杭州西湖,來自亞洲多國的運動員、體育官員及外媒記者,還一起坐上游船賞月,共赴一場“中國式浪漫”。 亞運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也是一場文化盛會,既有奮力競爭,也有攜手共進。杭州亞運會不僅能夠展示各國運動員最佳的競技狀態,同時也通過多元文化交流進一步增進跨國友誼。 9月26日一大早,老撾國家散打隊總教練宋亞男就來到了亞運村的文化小屋,想選一份中秋禮物,送給來參加亞運會的老撾散打隊員們。宋亞男雖然執教老撾國家隊,卻是地地道道的山東人,今年的中秋節,對于宋亞男來說,與往年有些不同。 宋亞男:“因為他們是在中國杭州參加亞運會,沒有在家里跟家人團圓,給他們一個小禮物,想讓他們感受在這邊過中秋節的氛圍,我們在這里帶他們團圓過節。” 經過一番挑選,宋亞男選擇了一枚中國印。 通過全自動刻章機器,宋亞男寫下的“中老武術”四個字被深深刻在了印章上面。他希望這份帶著濃厚中國韻味的中秋禮物,能夠讓身處異國的老撾運動員感受到來自中國的溫暖。 2012年,宋亞男就受邀執教老撾國家武術散打隊,他先后帶領老撾隊員們參加2014年仁川亞運會和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此次杭州亞運會是他第三次帶領老撾隊員參賽。 中國和老撾山水相連、比鄰而居,在宋亞男看來,武術不僅是亞運會的比賽項目,它更像是一個文化交流的媒介,能溝通情感、加深友誼。 武術起源于中國,散打是中國武術一個主要的表現形式,中國武術講究“未曾學藝先學禮”,而最初來到老撾的時候,宋亞男上的第一堂課,就是教運動員們抱拳禮。 在宋亞男的指導下,當地散打運動員不僅技術越來越精湛,同時,也對中國文化產生了興趣。 賽場上,他們并肩作戰;賽場下,他們也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誼。 亞運會的比賽非常激烈,雖然三位老撾運動員并沒有獲得最后的勝利,但是,能夠來到中國參加亞運會,親身感受中國的文化,對于運動員們來說,也是一次難忘的經歷。 無論比賽輸贏,追求夢想的腳步不會停下。對于宋亞男來說,在老撾的這十余年的執教生涯,不僅讓他對老撾的文化從陌生漸漸熟悉,也讓他更加堅定了繼續以武術為橋,助推中老兩國互相之間的交流。 促進交流、增進友誼、凝聚團結,這正是體育的魅力所在。“你和我同住亞細亞,同呼吸同感受同夢想……”杭州亞運會主題歌曲《同愛同在》的這句歌詞代表著亞洲人民的共同心聲。“四海會賓客,五洲交朋友。”一份份別具一格的禮物,一次次生動有趣的活動,以亞運為媒,各國朋友們在這里度過難忘時光,也在一點點加深對中國的了解,亞運精神的榮光在這里綻放,中華文化的魅力也將化作客人們的美好記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