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很快,我們就要與2023年告別了,這一年,有哪些變化,有什么收獲,很多人都會盤點一下。對個人來說,過日子最重要的是“錢袋子”?,F在支付都數據化了,手機上的銀行小程序一打開,這一年,花多少、掙多少、結余多少都一目了然。個人的小賬本一個小程序就搞定了,但要盤點國家的大賬本可就復雜了。年關歲尾,相關部門陸續公布了很多行業數據,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2023 大國有‘數’”?,F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國家的賬本。 宏觀經濟數據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我們抓大放小,先說經濟規模,也就是大家說的GDP。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5.2%,這個是達到甚至超出了去年的規劃,實現今年全年的經濟目標是沒問題的。 那么5.2%是什么概念呢?我國GDP一年的增量相當于一個中等發達國家一年的GDP。 縱向看,目前我國每年GDP5.2%的增速所帶來的增量,已遠超上世紀90年代初期全年GDP總量。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比發達經濟體增速要明顯高。比如現在市場預測,大概美國今年是2.4%的增長率,歐元區更低,日本大體是1.7%的增長率,我們5.2%,所以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最主要的引擎,對全球的貢獻率會超過30%。” 要知道,今天的世界局勢和以往大不相同。概括說,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嚴峻復雜,尤其在后疫情時代,經濟恢復處于“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過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如此龐大的經濟體量能實現GDP5.2%的增長,實在來之不易。它體現的是發展速度,而速度背后,是我們的奮力奔跑、努力拼搏,更是因為有具有大格局、大智慧的戰略引領。舟行萬里,操之在舵。 王一鳴:“體現了中國經濟的強勁韌性,也體現了我們在應對復雜形勢、復雜困難挑戰方面展現出強大的能力。國內疫情后有效需求還是不足,過去這些年積累的風險也有所暴露,在這個情況下依然保持了經濟的回升向好,正在進入一個趨勢性向上的軌道。” 不過,GDP畢竟是整個國家經濟發展指標,這樣的數字對許多普通百姓來說也許很抽象,那還得說說那些能讓我們有切身體會的。 最讓我們有體會的,恐怕就是每天拿也拿不完的快遞、買也買不夠的網購商品了。 數據顯示,12月4日18時26分,一件從云南昆明寄往四川成都的快遞包裹,成為2023年第1200億件快件。這是我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200億件,今年,郵政行業寄遞總業務量超過了1400億件。 與之密切相關的數字是,今年前10個月我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高達103010億元,增長達8.4%。正是服務生產和消費的快速增長使得快遞業務量實現了從“年均百億”到“月均百億”的巨大跨越??爝f業已經成為反映經濟活力的“風向標”和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王一鳴:“快遞一頭連著生產,一頭連著消費,中間就是物流。快遞的強勁回升反映了生產在加快恢復,消費在持續轉暖,而物流的能級和效率在明顯提升。網上零售對消費的拉動作用十分明顯,反過來對經濟回升向好起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我國農村物流綜合服務站已建成30.3萬個,全國日均3.5億個包裹中,超過1億件是在農村地區進出。顯然,隨著鄉村振興工作的深入推進、城鄉差距的逐步縮小,農村地區龐大的市場潛力正在大力釋放。 上海財經大學校長劉元春:“說明中國數字經濟得到全面提升,第一個就是中國在物流體系、平臺經濟、電商等上面的投入大踏步提升。在供求兩方作用下,使快遞業務、網絡交易得到很好提升,這對于我們進一步拓展數字經濟,培育新動能、新的生產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div> 下面我們還要重點提到幾個制造業的數據。 一個是:11.3%,這是今年前10個月我國高技術制造業投資的同比增長。與之相關的另一個數字是,今年前10個月,我國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速比整個制造業投資高了5.1個百分點。這意味著什么呢? 王一鳴:“高技術制造業的投資更為活躍,原來主要是終端產品的加工組裝,現在越來越多往中上游延伸,往核心零部件與元器件,關鍵技術、材料延伸,而這些領域附加值更高。以前說要提升產業價值鏈,邁向全球中高端,這個進程這兩年正在悄然發生。” “高技術制造業”到底是什么呢?讓我們把它說得再具體形象些。比如我們熟知的新能源汽車就是高技術制造業。今年前10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99.1%,在全球跑出令人驚嘆的“中國速度”。 劉元春:“新三件,新能源汽車,我們在鋰電池、光伏這些行業里面的確取得了卓越成就。這個成就背后是對高新技術戰略引領,從而實現產業升級結構優化的突破。” 還有一些具有前瞻性、引領未來發展方向的產業,比如在光伏領域,我國的多晶硅產量、組件產量、裝機容量等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國的風電機組產量占據全球2/3以上市場份額;我國的“5G+工業互聯網”項目數已經超過8000個,應用案例數超9.4萬個。 這一系列數字背后,體現的是我們的方向和目標,那就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此,我們一直在努力。 劉元春:“高質量發展一定是在科創上要取得勝利,在先進制造行業要有突破性進展,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科技自立自強,在高端制造業上面進一步提升國內大循環質量,至關重要,也是構建安全產業體系的重點?!?/div> 今年前11個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3%,這意味著物價總體平穩。物價平穩了,我們拿到手的收入才是實實在在的,才有真實感。與之相對應的,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同比實際增長8.8%。 劉元春:“今年是消費修復之年,目前消費增速比實際GDP和居民收入增速要高,說明消費修復實際上是按照預期進程在進展,節假日居民消費支出強度也達到了2019年的98.5%,因此消費修復在一些必需品上面已經基本完成?!?/div> 5.9%,這是今年前三季度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實際增長。如果對5.9%這個增長速度沒有清晰的概念,那么我們可以再來做兩組比較。 一是居民收入增速5.9%快于國家GDP5.2%的增速。 二是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今年前三季度,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比上年同期縮小了0.06。 城鄉差別在縮小,這意味著,國家經濟發展更公平地惠及到全體人民,實現共同富裕始終是我們發展的初心和使命。 王一鳴:“城鄉差距也在調整改善,意味著農村的消費能力相應增強。這背后體現了中國這些年發展理念的新的躍升。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推動共享發展,使大多數人能夠分享發展成果?!?/div> 所有的這些數據其實都來之不易,是在2023年拼出來的,2024年,我們國家的經濟將繼續穩步前行。 真抓實干的數字告訴我們,前途一片光明,也提醒我們,腳下的路不會是一馬平川。每一位在生活中奮斗的人都明白,這些數字的每一點增長,都來之不易。習近平總書記說:“什么時候沒有困難?一個一個過,年年過、年年好,中華民族5000多年來都是這樣。爬坡過坎,關鍵是提振信心。”這幾句話舉重若輕,家常話里有“大歷史觀”。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數字告訴我們,時與勢在我們這一邊,數字給我們定力和底氣,也給我們決心和信心?!伴L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也不會變”,我們也更有理由堅信“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選擇中國,就是選擇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