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網-股民首選股票評論門戶網站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2024年1月18日焦點訪談大國有“數” 結構優化 提質升級

    2024-1-19 08:52| 發布者: admin| 查看: 1344| 評論: 0

    摘要: 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3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多項指標顯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之年的“中國答卷”格外沉甸甸、成 ...
      焦點訪談:1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3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多項指標顯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2023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開局之年的“中國答卷”格外沉甸甸、成色足。各地區各部門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一項項亮眼數據凸顯出哪些發展新優勢,展示出怎樣的發展新動能?來看今天的大國有“數”。

      進入2024新年,不少制造業企業就格外忙碌。在河南平頂山,一家生產電網配套裝備和智能控制設備的企業年前剛接到了幾筆訂單,排期已經到了今年8月份。在重慶,一家新能源車企為了確保熱銷車型的訂單如期交付,從去年九月開始,智能產線上超過1000臺機器人就開足馬力,幾乎24小時不停工。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6%,其中制造業增長5.0%,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8%,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2個百分點。2023年,在面對外需持續收縮、國內有效需求偏弱等一系列不利條件下,作為國民經濟重要一環的制造業,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

      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田軒:“對外在大環境高度不確定性下我們還是保持了定力,2023年是在提振內需,優化產業結構,包括化解風險,對于相關的堵點、痛點精準施策,促進經濟快速回升和平穩發展。”

      2023年,中國經濟總體回升向好的同時,經濟結構也在持續優化,為經濟增長不斷積累新動能、塑造新優勢。整體來看,內需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尤為明顯。回顧2023年宏觀政策,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尤為亮眼,一系列促消費、穩投資政策舉措在這一年持續發力,促進內需潛力加快釋放。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劉愛華:“內需的主動力作用進一步凸顯,內需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11.4%,投資和消費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凸顯,投資對改善供給能力的作用也進一步得到體現。”

      在投資領域,受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影響,2023年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比上一年增長3%,而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民間投資增長9.2%。尤為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0.3%,快于全部投資7.3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9.9%、11.4%。

      劉愛華:“高技術產業投資的加快增長,對整體的供給能力的改善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通過加大對高技術領域的投資,創新發展的動能得到不斷增強,新興產業得到不斷發展壯大,為經濟增長的新優勢和新動能形成起到了支撐作用。”

      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較快增長,離不開政策引導與市場力量的共同作用。2023年,科技創新再貸款4000億元額度全部使用完畢;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合計增加4251億元;“專精特新”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同比增速均高于全部貸款增速5個百分點以上。與此同時,各地各部門立足當前、著眼未來,出臺了稅收優惠、研發補助、優化服務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制造業企業云集的廣東東莞,2023年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建成兩大市級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賦能中心,兩年財政投入45億元支持企業“數轉智改”,成功入選首批國家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

      田軒:“制造業是我們國家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引擎,經濟發展三駕馬車里面的投資,主要就是包括房地產投資、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制造業的投資,而現在我們主要靠的就是制造業投資和基礎設施的投資,新型的工業化體系是以技術創新為驅動,它能夠催生出很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這樣的經濟動力。”

      2023年,推進新型工業化成為一個高頻熱詞,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的轉型升級,正在成為我國制造業增長的強力引擎。

      劉愛華:“以航空航天為代表的高端制造業在2023年取得了更快的發展。其中,規模以上的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17.7%。智能化轉型提速,在規模以上工業中,智能消費設備制造同比增長了7.5%,其中智能車載設備增長60%,表現非常亮眼。”

      2023年,中國汽車業產銷兩旺,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對于許多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來說,智能化越來越成為選購車輛時的一個重要因素。

      截至2023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2041萬輛。據統計,2023年有近150款新車在中國市場發售,新能源乘用車L2級自動駕駛搭載率達62.2%。在汽車智能化產業迅速增長的背后,立足產業前沿的創新研發正持續發力。在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整車虛擬與人機交互實驗室里,通過專業模擬器結合眼動儀、腦電等采集設備,實時采集駕駛員駕駛時的生理學信號,并進行數據分析,為未來智能駕駛行業標準與政策制定提供數據支持。

      汽車智能化產業正是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的一個縮影,數據顯示:我國全社會研發經費從2012年的1萬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3.09萬億元,研發投入強度從1.91%提升到2.55%;基礎研究投入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比重由4.8%提升至6.3%。初步測算,2023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達到33278.2億元,投入強度達到2.64%,比上年提高0.08個百分點。

      2023年,國產首艘大型郵輪命名交付,C919大型客機實現商業運營并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東數西算”工程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全部開工,一系列重大工程亮相成為重點領域不斷突破、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的生動寫照。高技術產業投資的快速增長凸顯出科技創新對于經濟發展的引領作用越發明顯。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被列為2024年九項重點任務的首位,“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首次出現在經濟工作的總體要求中,傳遞出加強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信號。

      中國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同時,2023年我國外貿規模和份額均保持穩定,結構也在持續優化。2023年我國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進出口總額比上年增長2.8%,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6.6%。民營企業連續5年穩居我國第一大外貿經營主體,占我國外貿總值比重達到53.5%,拉動整體進出口增長3.2個百分點。此外,貿易方式與產品結構也不斷優化和提升。

      2023年,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3.92萬億元,增長了2.9%,占出口總值的58.6%;同期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4.11萬億元,占出口總值的17.3%。機電產品中,電動載人汽車、鋰離子蓄電池及太陽能電池“新三樣”產品合計出口1.06萬億元,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增長了29.9%。船舶、家用電器的出口分別增長35.4%和9.9%。

      隨著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升,外貿外資領域的發展正在打開更廣闊的空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4年要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鞏固外貿外資基本盤,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數據顯示,2023年前11月,我國新設外資投資企業數量同比增長36.2%。隨著中國高質量發展步伐的加快,如今,越來越多外資企業正在從“在中國制造”走向“在中國創造”。

      田軒:“我們國家經過這么多年的快速發展,有非常完備的工業體系,有完善的基礎設施,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從另外一個角度講,我們國家技術創新驅動,很多企業現在處在快速發展的成長階段,對于外商或者外資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機會,也是為什么這么多外商和外資愿意投資中國、看好中國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回顧2023年,我們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與底氣來自經濟運行大盤基本平穩的定力、經營主體保持向好態勢的活力、宏觀調控發力顯效的能力、新舊動能加快轉換的潛力。2024年,經濟運行依然面臨不少困難挑戰,但從長遠來看,在科技創新和深化改革疊加效應的驅動下,中國經濟“求新求變”的內生性動力愈發強勁,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更加堅定。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
    侃股網簡介|手機版|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