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市印發《關于將部分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工傷保險支付范圍的通知》,將把12項輔助生殖類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范圍,涵蓋取卵術、取精術、人工授精、胚胎培養、胚胎移植等必要醫療性輔助生殖技術,自2024年6月1日起執行,預計每年可為參保人員減輕負擔約9億元。 東北證券分析指出,隨著輔助生殖服務逐漸被納入醫保報銷范圍,其可及性將得到有效提升,該政策有望在全國范圍內普及推廣。以職工醫保報銷為例,初步計算表明,患者接受一代IVF治療時,最低可報銷金額為6230元,最高可達8586元;二代IVF則可額外報銷2972-4035元。結合單個IVF周期大約3-4萬元的費用,醫保基金的實際支付比例約為25%,此舉無疑將大大提高輔助生殖服務的覆蓋范圍和使用便捷度。若未來輔助生殖服務醫保報銷政策得以在全國范圍內落實,民營輔助生殖機構料將迎來明顯的業績增長。 西南證券研究認為,輔助生殖市場的潛力巨大,政策扶持有助于提高行業滲透率。行業壁壘主要體現在牌照獲取、專業醫生團隊及成功率等方面。對比海外發展情況,我國輔助生殖市場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擁有稀有牌照資源、具備顯著規模優勢的企業將更有可能率先抓住行業爆發所帶來的紅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