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帆星座”首批組網衛星發射儀式將于8月5日在太原舉行,首批衛星將以“一箭18星”升空入軌。光大證券分析稱,這意味著中國版“星鏈”即將閃耀星空,將促進相關技術的進步和創新,推動商業航天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全球航天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 “千帆星座”(又名:G60星鏈計劃)于2023年啟動建設,包括三代衛星系統,采用全頻段、多層多軌道星座設計,預計今年完成至少108顆衛星發射,一期將完成發射1296顆衛星,未來將打造1.4萬多顆低軌寬頻多媒體衛星的組網。這將大幅提升中國在全球衛星通信領域的競爭力,為國內用戶提供更廣泛、更高質量的通信服務。 “千帆星座”建設第一階段目標為到2025年底實現648顆星提供區域網絡覆蓋,第二階段到2027年,648顆星提供全球網絡覆蓋;第三階段,到2030年底,實現1.5萬顆星提供手機直連多業務融合服務。 目前,我國規劃了三個“萬星星座”計劃,除了“千帆星座”(G60星鏈計劃),還有:中國星網公司的GW星座,包含GW-A59和GW-22類子星座,預計GW-A59將發射6080顆衛星,GW-2將發射6912顆衛星,總計12992顆;藍箭航天旗下鴻擎科技向ITU提交了Honghu-3星座計劃的預發信息,將在160個軌道平面上總共發射1萬顆衛星。 此外,6月23日,航天科技集團八院成功完成我國重復使用運載火箭首次10公里級垂直起降飛行試驗,標志著我國在重復使用運載火箭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發射環節技術突破有利于星座加快組網運營,國內低軌衛星互聯網有望進入批量發射階段。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規定,衛星頻率及軌道使用權采用“先登先占”規則,據估計,地球近地軌道可容納總共約6萬顆衛星,低軌道軌位可用空間有限,各國與各地區紛紛加速低軌衛星發射組網,搶占先機,有望加速商業航天的發展。 展望后市,光大證券指出,根據我國現有星座規劃,2023-2033年預計將有超1.2萬顆衛星被發射,衛星制造+衛星發射市場空間可達8313億元,帶動6.06萬億的地面設備市場和4.99萬億的衛星服務市場。 落腳到A股市場,三大衛星星座的建設和發展,將帶動衛星及部組件研發制造、通導遙終端與網絡設備、網絡運營和衛星運維、行業應用與增值服務等產業發展,關注衛星互聯網相關產業鏈上的衛星制造、發射、運營以及地面設備制造相關方向企業。根據市場公開資料顯示,相關概念股包括:中國衛星、航天電子、華力創通、航天智裝等。 中國版“星鏈”即將閃耀星空(受益概念股)如下: 1、航天電子(600879)剝離低效資產歸核防務主業 事件描述 公司6月18日晚公告確定以7.44億元向宜昌城發公司轉讓公司全資子公司航天電工集團51%股權,雙方一致同意自本次交易的股權評估基準日(2023年8月31日)至股權變更登記日期間產生的收益由受讓方宜昌城發公司享有,具體交割時間、地點由雙方后續協商決定。 事件評論 公司正由航天電子向軍工電子轉型升級,有序剝離清退“兩非”“兩資”,聚焦航天電子和無人裝備兩大板塊。公司民品電纜業務同質化競爭嚴重,利潤微薄,2023年度電纜業務子公司航天電工凈利潤錄虧1.97億元,導致公司全年歸母凈利潤出現下滑,剔除航天電工公司后同口徑歸母凈利潤增速達32.66%,軍品實際業績高增。公司近三年軍品業務毛利率亦逐年攀升,2023年達到整體上市以來最高值23.1%,核心軍品業務盈利拐點已現。 剝離航天電工51%股權后,公司業務將歸核聚焦航天電子和無人化與高端智能裝備兩大產業板塊,有助于中長期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根據公司公告,本次資產轉讓自交易的股權評估基準日(2023年8月31日)至股權變更登記日期間產生的收益由受讓方享有,預計航天電工公司2024年度將不再并入公司合并報表,公司全年表觀扣非凈利潤有望大幅提高。同時,本次交易涉及的航天電工集團經評估的公允價值約為14.6億元,賬面價值約9.5億元,預計本次交易將為公司2024年度帶來一次性投資收益約5.1億元。 公司背靠航天科技九院,占據航天產業鏈核心配套地位,直接承接航天產業需求景氣,公司公告預計2024年關聯銷售金額同比增加超90%,產業景氣釋放確認在即。公司實控人航天九院作為集團旗下航天電子專業領域的配套院,是航天電子產品標準的主要制定者和產品供應商,專門為航天總體院(航天一、五、八院)提供各類宇航級電子元器件產品和機電組件,近年來公司與航天科技集團的關聯銷售占軍品業務營收比例保持在20%以上,公司年初公告預計2024年全年關聯銷售大增91%以上,產業景氣釋放確認在即。 公司是國內軍用無人機主機廠,產品聚焦中小型無人機系統和“自殺式無人機”即巡飛彈系統,是全軍無人機型譜項目研制總體單位,無人裝備產業鏈鏈長。公司旗下“飛鴻”系列無人機型譜規劃完整、系統高度自主,現已形成“遠中近結合”、“高低速互補”、“固定翼旋翼兼具”的產品格局,擁有從300克至8噸級超近程、近程、中遠程、巡飛作戰四大系列30余型產品。公司主要聚焦中小型無人機,由于中小型無人機對于電子設備集成度和飛控系統的要求較高,公司作為電子設備專業公司,具有較強的技術和協同優勢。 公司享有主機廠+核心卡位供應商雙優勢地位,資產整合落地+消耗式無人機放量+國企改革預期,盈利拐點確定,長期成長確定性亦進一步增強。預計公司2024-2026年實現歸母凈利潤13、12、15億元,同比增長149%、-7%、22%,對應PE為19、20、16倍,剔除24年資產剝離的一次性投資收益,扣非歸母凈利潤8、12、15億元,同比增長88%、55%、22%,隨公司后續型號轉批產落地及國企改革深化,不排除上調盈利預測的可能性。 風險提示 1、十四五中后裝備訂單下達節奏以及規模的不確定性;2、受下游需求或公司生產經營波動導致盈利預測不成立或不及預期的風險。 2、航天智裝(300455)有望受益于航天市場擴容及產業園建設落地 事件:公司4月20日公告,2023年公司營收〔14.08億元,+4.45%),歸母凈利潤(0.91億元,+4.97%),扣非歸母凈利潤(0.65億元,+18.59%),毛利率(20.70%,+0.66pcts),凈利率(6.43%,+0.03pcts)。 公司2024年一季度營收(2.04億元,-2.70%),歸母凈利潤(983.36萬元,+8.57%),扣非歸母凈利潤(916.03萬元,+7.27%),毛利率(26.01%,+3.66pcts),凈利率(4.82%,+0.50pcts)。 毛利率與凈利率企穩,收入業績穩定增長 2023年,公司營業收入(14.08億元,+4.45%)穩定增長,收入規模創歷史新高。具體來看,三大業務板塊(鐵路車輛運行安全檢測及檢修系統、智能測試仿真系統和微系統與控制部組件、核工業及特殊環境自動化裝備)均實現了平穩增長。公司歸母凈利潤(0.91億元,+4.97%)穩定增長,扣非歸母凈利潤(0.65億元,+18.59%)快速增長,毛利率(20.70%,+0.66pcts)與凈利率(6.43%,+0.03pcts)終結了2017年以來的持續下降,其中主要系多個業務板塊毛利率有所回升,且公司三費費率(8.67%,+1.17pcts)有所提升、所得稅費用(1934.33萬元,+14.63%)增加所致。 2024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2.04億元,-2.70%)略有下降,歸母凈利潤(983.36萬元,+8.57%)、扣非歸母凈利潤(916.03萬元,+7.27%)穩定增長,毛利率(26.01%,+3.66pcts)有較明顯的上升,凈利率(4.82%,+0.50pcts)有所上升,主要系上期長賬齡應收款項回款較好導致信用減值損失同比減少430.92萬元、管理費用同比減少143.48萬元等原因所致。 鐵路業務逐步拓展國際市場,測試仿真及微系統業務受益于航天產業有望迎來提速 公司重點聚焦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核工業三大國家戰略性行業,形成了鐵路車輛運行安全檢測及檢修系統、智能測試仿真系統和微系統與控制部組件、核工業及特殊環境自動化裝各三大業務板塊的產業格局。 鐵路車輛運行交全檢測及校修業務:2023年實現營收(2.16億元,+5.29%)穩中有升,營收占比15.36%,毛利*(23.36%,+1.24pcts)有所上升。子公可康拓信息負責經營部分業務。產品主要包括鐵路車輛紅.外線軸溫探測系統、車輛運行故障動態圖像檢測系統、車犧滾動軸承早期故障軌邊聲學診斷系統、車犧運行品質軌邊檢髻系統以及相關麥全檢測信息化產品,報告期內,公司與國鐵各鐵路局簽訂 多個重大項日訂單,重大國際履約項目“推萬高鐵”動車紐運行故障圖像檢泓系統順和完成交裝調試并交付。 智能測試仿真系統和微系統與控制部組件業務:2023年實現營收(6.13億元.+1.47%),營收占比43.52%,毛利率〔21.08%,+1.19pcts),該業務主要由子公司軒寧空間負責經營,2023年凈利率〔12.20%,-0.6lpcts)基本穩定。 主要產品應用于航空航天等復雜智能裝備的控制系統。智能測試仿真系統:包括復雜系統和復雜裝備在研制、集!成和交付運行過程中的仿真驗證平臺、地面測試平臺。微系統及控制部紐l件:微系統主要包括片上微處理器、存a帚等產品,控制部紐件主要包括姿軌控被體動力系統、光學慣 性組合導航裝置、姿態皈感器、微處理器、空間機電等產品。 報告期內,公司順義航天產業園衛早應用智能裝備產業基地已初步縣備使用條件。公司進一步擴大新市場領域,獲得多家單位合同訂單,在商業航天市場持續提升市場占有*。 ③核工業及特殊環境自動化裝備業務:2023年實現營收(5.44億元,+3.116),營收占比38.66%,毛利睛「16.29%,-2.22pcts),該業務主要由子公司軒宇智能與杭州軒字負責經營,軒宇名能2023年凈利嘲(7.48%,-0.19pcts)基本穩定。 主要產品包括:智能裝備系統:應用于特殊環境,特殊需求,特和行業“三特”領域。遠程操作裝置:用于待殊環境內工藝操作的專用機電一體化關鍵設備。 從行業發展需求角度來看,根據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公司公布數據,2023年全國鐵路完成國定資產投資7645億元,同比增長7.5%,投產新發3637公里,其中高鐵2776公里。中國國家鐵路集團公可2024年工作日標明確指出,將投產新線戈1000公里以上:;完成運輸總收入1萬億元,同比〈收359億元,增長3.7%,公司鐵路交全檢測及檢修業務預計維持平穩增長.同時,《中國航天科技活動藍皮書》被露,2024年中國航天全年預計實施100次左右《(同比增速接近50%6),多個衛早星座將加速組阿建設,彰顯全年行業增長確定性。在這100次左右發射任務中,航天科技集團計劃安排近70次,將發射290余個航天器,實施一系列重大工程任務。此外,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重點提出2024年要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若干戰略性新興產業。f伻隨i傳統航天產業和南業航天快速發展,對國產化高可靠、高性:能、小型化、長壽命的SoC及SiP產品的市場需求司步提升,公司下游需求增長確定較雖, 投資建議 公司隸網于中國航天科技五院,專注智能裝備領域,發揮宇航技術、專業基礎和系統工程經驗優勢,重點聚焦軌道交通、航空航天、核工業三大國家戰略性行業。具體投資建議如下: 1.2023年公司營收與歸母凈利潤實現了穩定增長,毛利艱與凈刊平企穩,結合下游需求情況,公司三大業務板塊有望維持平穩增長趨勢. 2.f半隨傳統航天產業和商業航天快速發展,同時依托航天科技集團服東優勢,公司在航空航天領域業務的下游需求增長俑定較強,同時公司順義航天產業園衛星應用智能婪備產業基地已初步縣備使用條件,有望進一步擴大產能,降本增效,提升盈利能力; 3.公司積極響應“一帶一路”戰略,鐵路車輛業務海外市場有望逐步拓展; 4.公司作為航天科枝五院旗下上:市平臺,有望在航天科枝集團提高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專題推進以及國務院國資委明確全面推開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等事件的影響下,更加重視提質增效,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 基于以上觀點,我們預計公司2024-2026年的營業收入分殉為16.12億元、18.67億元和21.73億元,歸母凈利潤分9為1.05億元、1.23億元及1.45億元,我們維持“買入”評級,П標價為14.60元,對應2024-2026年PE分別為99倍,85倍和72倍。 風險提示 海外市場推廣不及預期;蔡集項日建設進展不及預期;航天產品枝術研發周期較長;產品所處市場競爭加劇,盈利能力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