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網-股民首選股票評論門戶網站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四大證券報紙頭版內容(9月13日)

    2024-9-13 08:39| 發布者: admin| 查看: 1429| 評論: 0

    摘要: 四大證券報紙頭版內容(9月13日):保險新“國十條”刷屏 明確三大主線共促高質量發展,國務院發布《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多重因素制約AI系統落地 蘋果“新iPhone時刻”何時到來 ...
    放眼存貸之外的世界 銀行拿起對公新船票
    放眼存貸之外的世界 銀行拿起對公新船票
      “說起銀行在對公業務上的新亮點,有一個關鍵詞繞不過,那就是FPA。這個詞代表的是公司客戶融資總量,不僅覆蓋了傳統的表內信貸這種間接融資,還包括債券融資、股權投資等直接融資。這是一個綜合金融的概念,也是走出傳統信貸路徑依賴的突破口。”一位銀行業內人士近日告訴記者。

      對公業務是很多商業銀行的“壓艙石”,更是其服務實體經濟的主要抓手。在當下周期,尤其是在零售業務增長乏力的行業背景下,對公業務如何可持續增長,并在存貸基本盤以外,成為對營收和利潤增量貢獻更大的業務,成為銀行的迫切課題。業內人士透露,對公領域,價格內卷加劇,資產荒現象嚴重,今年不少銀行已經淡化了對存貸規模高增長的追求。“商投行一體”引領下,非傳統融資占FPA的比例走高。

      不管是對公司客戶融資總量考核的指標,還是近年來不少銀行口中的“商行+投行”一體化轉型策略,背后的邏輯都是,銀行希望拿著新船票,登上轉型發展的航船,走出對正在變窄的傳統路徑的依賴,展開對新的增長動能的探尋。

      當FPA成為對公價值之錨

      “對公條線的FPA和零售條線的AUM異曲同工,都涉及表內和表外,考驗的是一家銀行在相關業務上調動資源、綜合經營的實力。”一位股份行人士對記者表示,“FPA這個指標越來越多地被大中型銀行采用,成為對公業務價值之錨和破局之道,一些銀行已經在定期報告中發布該指標。”

      多位銀行業人士表示,FPA代表的綜合金融服務具有典型的投行內涵,近年來成為銀行經營轉型和創新的著力點和突破口。傳統信貸之外,很多銀行積極拓展債券融資、非貸非債業務,為客戶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通過FPA重塑對公條線的戰略地位。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高級研究員任濤認為,對于大部分銀行而言,對公條線不僅支撐整個銀行體系的流動性職能,還在一定程度上支撐著零售與財富條線的發展,更是連接同業、資金、投行與資管等各條線的紐帶。對公條線的挖掘空間更值得重視。

      “如果能夠在傳統信貸基礎上,進一步融合債券承銷、股權直投、并購、撮合等業務理念,將有助于增強客戶黏性和成為其主辦行,實現從持有資產向管理資產轉變。”任濤表示,FPA普及率越來越高,表明越來越多的銀行重視為客戶提供“商投行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涉及產品創設、資產管理、投資管理、資產流轉、撮合、承銷與分銷等諸多方面。

      過去單純從存貸角度評估對公條線價值的思路正在進行著一場大變革。在業內人士看來,以傳統信貸為主的對公業務方式,在服務客戶方面顯得越來越吃力,當下流行的“以價補量”“以量補價”的做法均不具備可持續性,而且,越是優質客戶,融資渠道越暢通和多元,對銀行信貸等間接融資渠道的依賴和需求越小。

      “隨著企業自身實力的增強,融資渠道逐漸多元化,傳統信貸業務越來越難以滿足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特別是對于一些大型、優質市場主體而言,其融資渠道本身就較為豐富,對市場環境較為敏感,資金用途多種多樣,日常經營中還常常涉及并購、發債等方面的金融需求。因此,如果僅靠傳統信貸產品,很難與其建立持續深厚的業務聯系。”任濤說。

      傳統對公業務的局限性,客戶需求多元的緊迫性以及如火如荼的存量市場競爭,正在倒逼銀行加快尋找出路。近年來,不少銀行紛紛做加法、搭組合,比如“商行+投行”“債權+股權”“境內+境外”“信貸市場+資本市場”……以綜合金融服務抓住和留存客戶的做法,正在銀行業彌散開來。

      “商行+投行”進度條競速

      記者采訪了解到,很多銀行近年來提出“商行+投行”一體化轉型戰略,背后就是綜合金融思路。FPA受到更多關注和重視,與“商行+投行”戰略大行其道,其實是一脈相承的,都強調“股債貸投”等多方面的綜合化服務。

      “不少銀行提出‘商行+投行’一體化轉型,主要是滿足市場主體多元化融資需求,通過提升拓展實體經濟服務領域,尋找新業務增長點,增強盈利能力。銀行發展投行業務在資本、品牌、客群、信息與管理等方面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說。

      周茂華表示,部分銀行通過一體化轉型在拓展業務空間、提升服務能力、增強經營穩定性和盈利能力方面取得較好效果。通過發展投行業務,更好地滿足客戶多元化需求,提升銀行獲客能力和客戶黏性;同時,投行業務占比提升,拓展銀行業務盈利能力,推動銀行業務輕資產化,有助于推動銀行經營改善。

      在諸多銀行的定期報告里,“商行+投行”是個出場頻率頗高的詞組。部分銀行也在今年半年報里披露了上述戰略最新落地和進展情況。

      例如,建設銀行稱,圍繞“商投行一體化”深耕細分客群,截至上半年末,以投行手段為實體企業提供直接融資存續規模超9500億元,上半年新增直接融資規模超2000億元。

      “深化‘商行+投行’聯動經營,以客戶為中心提供綜合金融服務,帶動業務收入快速增長。”郵儲銀行(601658)表示,發揮投行賦能輕資本業務發展的優勢作用,以客戶為中心提供“融資+融智+融信”綜合金融服務,今年上半年,投資銀行中間業務收入同比增長近50%。

      招商銀行表示,加快投行業務向“資金組織者”轉型,上半年末,該業務貢獻FPA余額較年初增長12.6%。華夏銀行稱,以投行賦能夯實商行基礎,投行業務規模實現雙位數增長,持續推動對公客戶基礎擴大、結構優化、層級提升。

      部分頭部城商行也嘗到了這一轉型的果實。北京銀行稱,以“投行驅動商行”發展戰略統籌行內外資源,深化組合金融、綜合服務的經營模式,上半年債券承銷規模同比增長46%,科創票據規模同比增長80%。上海銀行(601229)稱,通過商投行聯動帶動對公獲客較上年末增長43%,協助拓展理財代銷渠道較上年末增長160%。

      牌照要求高 考驗資源整合力

      依靠綜合金融再造對公業務,在傳統存貸之外探索更大的業務空間和更廣闊的新世界,在增強銀行自身發展韌性的同時,也能助力經濟社會直接融資比重提升。

      任濤表示,近年來政策層面一直在強調提升直接融資占比,主要深耕間接融資領域的銀行也可以通過綜合化金融戰略來順應這一趨勢。那些牌照和資質較為齊全的頭部銀行,本身也有通過多牌照聯動以服務頭部優質市場主體的動力。

      “一家銀行的綜合化金融服務能力,涉及公司、資管、私行、投行、托管、同業等各業務,它對于一家銀行內部跨條線的資源整合能力要求較高,同時要求一家銀行對外要有豐富的牌照資質,并對直面客戶的產品、客戶經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任濤分析稱。

      牌照資質的門檻和對資源整合能力的要求,似乎束縛住了不少中小銀行的手腳。“目前多數中小銀行還不大敢提FPA這個概念。”一位業內人士說,中小銀行即使做投行業務,體量也普遍較小,業務類型偏局限。綜合金融這張對公新船票對于多數中小銀行來說,還有些可望不可即。

      在業內人士看來,即便對于實力處于中上游的大中型銀行而言,上述轉型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專家表示,由于巨大的經營慣性,這一轉變必然是痛苦而艱難的,需要銀行找準轉型方向并保持長期戰略定力,也需要銀行不斷升級,建立與市場需求和變化匹配的能力支撐體系。

      “對于銀行而言,轉型的難點主要是如何提升投行業務服務能力與專業水平、提升投行業務風險管理能力以及更從容應對同業低效內卷、業務同質化下的價格戰等。”周茂華建議,銀行商投一體化轉型,朝綜合金融提供者邁進,需要充分考慮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加強專業團隊建設,健全完善投行管理運行機制,加強風險管理能力建設,圍繞客戶實際需求,提升產品創新能力,增強核心競爭力。

      對于銀行推動綜合化金融服務戰略,任濤表示,多元的牌照資質是重要外部支撐,而通過考核、整合等充分調動各條線,以及提升客戶經理、產品經理能力等,是內在必然要求。

      除了內部資源的協同,外部資源的整合也有著重要意義。業內人士介紹,一些綜合融資項目,需要券商、股權投資機構、保險資管、信托、政府產業投資平臺、證券交易所、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參與,積極打造生態圈。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相關閱讀

    ?
    侃股網簡介|手機版|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