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訪談:出門的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電梯是與很多人日常生活關系最密切的一類特種設備。隨著使用年限的增加,大量老舊電梯都到了大修或者更新的時候,而一些電梯困人或者安全事故的發生,使得電梯安全問題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但是,老舊電梯的維修和更新又面臨很多問題。那么,老舊電梯的維修和更新存在哪些難點,又該如何一一破解?來看記者的調查。 近日,貴州省興義市一小區電梯突然從11層沖頂到28層的事故引發關注。事故造成電梯內一名7歲男孩全身多處骨折。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特種設備局電梯處處長夏勇:“這起事故可能因為它的制動器上有一些故障,我們初步了解這臺電梯已經使用了大概十三四年的時間,屬于相對比較老一些的電梯。當地已經組成了事故調查組正在進行調查。” 近年來,類似這樣的電梯事故在全國范圍內時有發生。今年8月,河南信陽一小區業主因電梯故障被困,在救援過程中不慎墜亡;2023年6月,浙江杭州一小區電梯發生爆炸,過火面積約20平方米,1人受傷送醫。作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設備,電梯一旦發生故障,極易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 數據統計,隨著我國城鎮化的迅速發展,目前我國電梯總數量已經達到1100余萬臺,這個數字接近全世界其他國家電梯數量的總和,其中使用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數量在今年年底將達到90萬臺,這樣龐大的基數增加了電梯事故的發生率,同時電梯管理主體的復雜性也是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 夏勇:“電梯從最初的開發商進行選購,選購安裝好之后又交給物業公司進行管理,物業公司又聘請專業電梯日常維護保養單位進行維護保養,這就造成前面買電梯的人后期不管電梯,后面管電梯的人自己不用電梯,后面用電梯的業主也沒有辦法實際地去維護和管理電梯,這樣一個相對比較復雜的主體,就形成不了對電梯治理良好的關系。”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的《2023年全國特種設備安全狀況的通告》顯示,在2023年特種設備事故起數中,電梯占比達19.72%,而其中很大比例屬于老舊電梯。由于其各零部件老化現象嚴重,故障率較高,日常的維修保養已經不能維持正常使用,這時往往需要啟動公共維修基金才能實現更新改造。公共維修基金是指由業主按照份額共同繳納的資金,用于修繕、維護和管理共有部位或設施的費用。由于其是全體業主的共有財產,在實際啟用過程中,困難重重。 浙江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吳結兵:“在使用的時候,要求相關涉及到樓幢中的業主三分之二的同意通過,才能夠使用維修基金,這里面的堵點,其實兩個方面:一是有一些老舊小區,包括時間長一點的商品房小區,存在維修基金不足的情況;另外一個問題(業主)難以達成共識,比如一些跟居民本身生活沒有太大關聯的、樓層低的住戶可能不一定同意。” 位于北京市朝陽區的金海國際小區就是這樣一個面臨著亟須支取公共維修基金更新電梯等問題的小區。小區于2007年投入使用,基本都是高層住宅,電梯已經使用17年之久,屬于老舊電梯。近幾年,頻繁出現的電梯事故讓業主們人心惶惶。物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小區目前的物業費是每月2塊一平方米,其中包含電梯日常維修保養及小區其他設備設施維護費共0.18元,但這筆錢目前已經無法維持電梯的正常運行。 由于程序煩瑣、過程漫長,動用公共維修基金并不容易;而物業公司日常維修保養電梯也是入不敷出;但對業主來說,保證電梯正常運行又迫在眉睫。怎么辦?2023年底,金海國際小區業主代表、物業公司、社區居委會和街道辦事處等多方開始召開座談會,共同商議解決電梯更新改造問題。 今年上半年,在街道、社區的牽頭下,金海國際小區成立了由業主組成的電梯維修臨時監督委員會,經過半年多數次的座談商議,最終在11月18日,各方終于舉手表決通過了將小區1—3號樓的9部電梯作為試點,率先進行更新改造等具體方案。本著細水長流的原則,這次大修將保留二層以上的電梯門、導軌和框架等設施,大大降低了公共維修基金的使用額度。在樓道里張貼的告知中記者看到,目前大修項目已經完成了招投標,中標價為166萬多元,相當于9部電梯每部維修費用在18.5萬元左右,這比當初整機更換40萬元一部的方案節約了一半多的費用。 同時,此次中標的電梯維保公司將采取“修一保十”的新模式,也就是在公共維修基金到達物業公司的賬戶中后,物業公司再從物業費中拿出一定比例的費用,兩筆錢一起按年支付給中標公司,中標公司不但承擔十年內電梯的日常維保工作,還為電梯全部零部件質保十年,其間不再花業主一分錢。 北京市朝陽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特種設備安全監察科工作人員賈宏杰:“電梯已經跟物業公司脫離了關系,物業公司只需要按年支付相應的費用給電梯公司就可以了。(有問題)居民只需要去找電梯公司,中間不需要去找物業。” 歷時近一年之久,金海國際小區多方終于達成一致,年底就將啟動電梯的大修項目。但近些年,更多的小區已經花費了數年的時間,卻依然未能啟動利用公共維修基金來修理電梯,究其原因是很多小區的公共維修基金所剩無幾,甚至出現被濫用、挪用的問題,使得電梯更新改造資金更是無從談起。為破解困局,這幾年一些城市進行了不少探索。今年6月,房齡超過20年的浙江杭州中都小區的業主與一家電梯維保公司簽訂了“全托管服務”,由公司墊資40%、小區公共維修基金出資60%,對電梯進行更新改造。僅用時20天,8臺電梯就煥然一新。 電梯更新改造之后,這家公司還將承擔未來10年中都小區電梯的日常維護保養工作。按每部電梯每年來計算,小區物業拿出原先用于電梯維保的3000元、小區經營性收入2500元,再加上每年4500元的政府補貼,三筆錢共計10000元支付給托管公司作為維保費用,這樣一來業主無需額外支出,實現了多方共贏。同北京“修一保十”類似,這種“一攬子承包”的服務模式,使得維保主體從物業等多家相關方轉為電梯托管企業一家,也倒逼企業從源頭把關配件質量,實現整個系統的良性運轉。 鑒于杭州“全托管服務”模式的成功經驗,去年監管部門把這種模式介紹給了北京市朝陽區小關街道北桃園小區。經過近一年的探索,現在北桃園小區電梯更新改造進展到哪一步了呢?11月19日,記者隨監管部門工作人員來到這里。 北桃園小區共有一棟樓4個單元,每個單元一梯兩戶。借鑒杭州“全托管服務”模式,小區物業在街道和社區的引導下,將物業費中用于電梯日常維保的費用全部支取出來,再加上業主自行籌措的資金,共同委托給專業公司進行電梯更新改造。11月23日下午,北桃園小區電梯配件已經陸續進場,開始進行安裝防護準備。 除了北京市朝陽區、浙江杭州等地探索的“修一保十”“全托管服務”模式之外,浙江寧波還創造性提出了“保險+服務”的電梯安全綜合治理模式,讓保險公司參與電梯的社會共治;今年9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表示,將通過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各地對4萬余臺使用15年以上的住宅老舊電梯實施更新。無論是國家層面,還是地方試點,都在想方設法解決老舊電梯更新改造的難題,共同推進解決民眾的“急難愁盼”,推動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