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作為一股關鍵的投資力量,其動向一直受到市場參與者的密切關注。最新動態顯示,險資近期正不斷擴大其在權益類資產中的投資規模。12月23日,中國人壽資產管理公司宣布,作為受托人,該公司運用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及第三方機構的委托資金,參與了鞍鋼集團的增資引戰項目,項目總規模約為105億元人民幣。 同日,龍源電力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披露,其持股比例超過5%的股東瑞眾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2024年11月4日至12月20日期間,通過港股通在二級市場上累計增持了公司H股8359.8萬股,增持比例達到公司總股本的1%。此外,新華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在本月初對海通證券H股進行了舉牌操作,并在舉牌后繼續增持;中國太平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通過港股通購入中遠海運能源股份有限公司H股股票99.6萬股,觸發了舉牌條件。 事實上,自今年以來,險資作為長期投資的“耐心資本”,一直在穩步增加其在權益類市場的投資。根據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的數據,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險資在股票和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規模已達到4.12萬億元人民幣,連續四個季度實現正增長,并創下自2023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新高。統計數據還顯示,今年以來險資共進行了19次舉牌和增持操作,相較于2021年的1次、2022年的7次和2023年的9次,今年的舉牌次數已達到近三年的最高水平。 業內人士分析,險資近期頻繁增持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為了滿足資產負債表久期匹配的需求,通過OCI資產延長資產端的久期;二是為了在當前利率下行和優質資產稀缺的市場環境下,通過權益類投資來增加收益,以緩解投資收益率下降的壓力。統計數據顯示,被險資舉牌的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公用事業、環保、交通運輸、醫藥和金融等行業,其中“高股息”和紅利型資產更受險資青睞。 此外,近期國債利率的持續下降也引起了市場的關注。12月23日,1年期國債收益率首次跌破1.7%,降至1.675%,而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收益率也同步創下新低。在積極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預期下,紅利類資產的投資價值愈發凸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