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衛星(600118)2014年年報點評:衛星應用進入快速增長期 盈利能力拐點到來
1、衛星發射數量創新高,收入及成本略有下降 2014 年公司共發射小衛星 10 顆,創下歷史新高,在軌衛星穩定運行。公司充分把握當前國際低成本、高性能航天器研制趨勢,形成微小衛星產品研制的新體系,基于工業級現貨式產品的整星研制模式按計劃推進相關型號產品的研制工作。據媒體公開信息,中國計劃在2015 年完成20 次宇航發射,將超過40 個航天器送入太空,發射次數及發射航天器的數量都將再創歷史新高。從全球來看,未來衛星發展兩極化,小衛星的占比在提高。我們認為,在十二五百箭百星完成后,空間基礎設施還將持續,公司在研數量一直呈現上升,未來衛星研制收入及利潤仍將保持穩定。 2、衛星應用業務占比提高,綜合信息服務成為新方向,帶動毛利率顯著提高 2014 年公司實現銷售毛利率14.75%,比去年提高3.22%,是近年來最高水平。我們認為,毛利率較高的衛星應用業務在營業收入中的占比將繼續提升。隨著我國空間基礎設施的增加,衛星應用領域有巨大發展空間。2014 年,公司衛星應用業務的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以及綜合應用等幾大業務模塊穩步發展。其中天地一體、信息融合的綜合信息服務正在成為新的產業發展趨勢。公司將充分利用天基信息特色優勢,融合地網,并與云平臺、大數據等技術緊密結合,構建全面覆蓋和無縫連接的天地立體空間信息系統,為智慧城市、物聯網等提供綜合信息服務,逐步走向與信息產業融合的大市場。 3、北斗全球組網開始,衛星導航應用快速發展 北斗導航系統2015 年將開始全球組網,計劃今年發射4 顆北斗衛星。目前北斗導航系統覆蓋亞太地區,定位精度在10 米級,而在2020 年左右形成全球組網后,定位精度將達到米級。我們認為,隨著北斗全球組網進程以及定位精度提高,國家將大力推廣基于北斗的定位應用。2014 年衛星導航領域完成數百臺套產品的科研生產,首次實現 GNSS 技術的高軌和深空應用,支撐了公司在高端導航產品領域的主體地位。同時,公司北斗用戶終端設備實現技術定型,參與某型北斗系統用戶終端招標,四個型號產品全部入圍,其他部分型號產品已通過用戶定型評審,有力鞏固了公司主力供貨商地位。 4、事業單位改制進入兌現期,資產注入想象空間巨大 2015 年軍工事業單位改制進入實質運行階段,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年初在《求是》發表文章已強調“將積極推進航天體制機制改革,不斷增強航天事業內在發展動力”。航天五院是我國最主要衛星和飛船研制基地,我們認為,航天五院2014 年營業收入規模約為上市公司的5~6 倍,未來資本運作的空間較大。 5、業績預測 我們預計公司2015-2017 年EPS 為0.35、0.42、0.51 元,上調至“強烈推薦”評級。 風險提示:小衛星研制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北斗推廣不達預期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