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股網-股民首選股票評論門戶網站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美國房地產(次貸經濟危機)發生始末

    2014-2-3 11:05| 發布者: admin| 查看: 18942| 評論: 0

    一、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
    1、房地產市場異常活躍誘發危機。為了刺激經濟,美聯儲采取了極具擴張性的貨幣政策。經過13次降息,到 2003年6月25日,美聯儲將聯邦基金率從6.5%下調至1%,并一直保持到2004年6月30日。同時,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一些從事房屋信貸的機構,開始了降低貸款門檻的行動,不僅將貸款人的收入標準調低,甚至沒有資產抵押也可以得到貸款買房,進而形成了比以往信用標準低的購房貸款。利率低到了1%,貸款買房又無需擔保、無需首付,且房價一路攀升,房地產市場日益活躍。
    可是,次貸的收益建立在一個貸款人信用低的基礎平臺上,一旦貸款人無力如期付息還本,放貸機構將蒙受巨大損失,風險甚大。上個世紀末,景氣的美國經濟掩蓋了這一風險。進入21世紀后,次貸風行美國,寬松的貨幣政策給消費市場的活躍推波助瀾。美聯儲儲蓄低利率和房產價格一路飆升,編織出一幅美好的前景,巨大的誘惑驅使著次貸在美國的欣欣向榮。
    而美國房地產不可能一直上升,利率也不可能持續保持超低水平。為防止市場消費過熱,2005年到2006年,美聯儲先后加息17次,利率從1%提高到5.25%。加息效應逐漸顯現,房地產泡沫開始破滅。貸款機構無法收回貸款,而房價又不斷貶值,出現資金周轉困難。新世紀金融公司首當其沖因頻臨破產被紐約證交所停牌。
     2、金融創新、違規操作放大危機。進入21世紀,世界經濟金融的全球化趨勢加大,全球范圍利率長期下降、美元貶值、以及資產價格上升,使流動性在全世界范圍內擴張,激發追求高回報、忽視風險的金融品種和投資行為的流行。作為購買原始貸款人的按揭貸款、并轉手賣給投資者的貸款打包證券化投資品種,次級房貸衍生產品客觀上有著投資回報的空間。在一個低利率的環境中,它能使投資者獲得較高的回報率,這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
      美國金融市場的影響力和投資市場的開放性,吸引了不僅來自美國、而且來自歐亞其他地區的投資者,從而使得需求更加興旺。面對巨大的投資需求,許多房貸機構降低了貸款條件,以提供更多的次級房貸產品。這在客觀上埋下危機的隱患。事實上,不僅是美國,包括歐亞、乃至中國在內的全球主要商業銀行和投資銀行,均參與了美國次級房貸衍生產品的投資,金額巨大,使得危機發生后影響波及全球金融系統。
      部分美國銀行和金融機構違規操作,忽略規范和風險的按揭貸款、證券打包行為有關。在美國次級房貸的這一輪繁榮中,部分銀行和金融機構為一己之利,利用房貸證券化可將風險轉移到投資者身上的機會,有意、無意地降低貸款信用門檻,導致銀行、金融和投資市場的系統風險的增大。歷史上標準的房貸首付額度是20%,也一度降到了零,甚至出現了負首付。有的金融機構,還故意將高風險的按揭貸款,“靜悄悄”地打包到證券化產品中去,向投資者推銷這些有問題的按揭貸款證券。突出的表現是在發行按揭證券化產品時,不向投資者披露房主不僅難以支付的高額可調息按揭付款、而且購房者按揭貸款是零首付的情況。而評級市場的不透明和評級機構的利益沖突,又使得這些嚴重的高風險資產得以順利進入投資市場。
      3、高杠桿運作將危機由虛轉實。高杠桿率是當今資本市場金融交易的重要特點。所謂杠桿率是指金融機構的資產對其自有資本金的倍數。商業銀行、投資銀行等金融機構均采用了杠桿經營模式,即金融機構資產規模遠高于自有資本規模。對于給定資本金,杠桿率越高,金融機構所能運作的資產越多,金融機構的盈利就越高。風險偏好高的金融機構傾向于保持較高杠桿率。對于給定的風險偏好,金融市場風險越低,金融機構的杠桿率就越高。例如,過去5年間,雷曼兄弟的資產回報率不過微乎其微的0.76%,但是其股東權益回報率則高達20.39%,獲得如此高收益的秘密就在于其杠桿比例高達26.83倍。
    在實現高杠桿運作過程中,金融機構紛紛發行商業票據或者以持有的證券作為抵押向貨幣市場借貸資金,然后再將這些低利率獲得的資金投向高收益的投資品種,從而獲得兩者之間的利差。然而高杠桿率也是把雙刃劍,高收益的同時承受著高風險,次貸危機發生后,由于參與次貸的各個金融機構資產迅速縮水,有的清盤破產,有的緊縮銀根,銀行之間的拆借幾乎不可能,雖然美國和各國政府國有化這些機構也罷,向銀行機構注資也罷,雖然試圖增加資金的流動性,增強人們對流動性的信心,但是由于擔心還有漏洞未有揭開及對信用的嚴重擔心,金融機構給實體企業的放貸大幅減少、甚至不予貸款,這就影響了實體經濟的發展,引起失業率增加,但更為重要的是由于次貸危機導致股市暴跌,人們資產不斷縮水,失業率不斷攀升,及大家對未來的信心直接影響到各國的消費,從而使世界的消費水平不斷下降。對于新興市場國家而言,危機首先來自于歐美市場進口需求的放緩,而非銀行體系的崩潰。美國的經濟危機是從虛擬經濟擴散到實體經濟,而新興市場國家在經濟危機中所要面臨的考驗,則很可能是實體經濟不景氣因而拖垮本國的金融部門。
    在此次浩劫過程中,中國也難幸免,美國次貸危機不僅對中國貿易,而且對中國金融也已經產生了實質性沖擊,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1、資本市場倍受沖擊,股市大幅下滑。2、外匯儲備急劇增加,人民幣升值速度加快。3、進口物資價格劇升,成為推高物價的重要動力。
    此次次貸危機造成了全世界的恐慌,但從正面上看,美國這種金融創新還是分散了風險,對我國還是有啟示意義的。于是,應關注以下幾點:
      其一,對我國房地產市場進行合理調控。中國房貸市場與美國次級貸市場有一些相似性:對客戶真實收入情況缺乏分辨力和監控力;隨著人民幣進入加息通道,客戶還款壓力增大,“優質貸款”有變質的可能;房價已經漲了10多年,有可能出現“拐點”等等。這些情況,足以警示銀行未雨綢繆,加強風險管理,防止出現所謂“類次貸危機”。
      其二,加大產業結構調整,積極擴大內需,避免出口風險。次貸危機的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美國高消費、低儲蓄的發展模式。二是金融創新中存在問題。相比而言,前者更為根本和關鍵。正是由于美國的低儲蓄、高消費,結果導致大量的透支消費和高負債,帶來嚴重的風險。短期來看,美國政府救市對美國乃至世界都是有好處的,但是著眼長期,如果不改變高消費、低儲蓄的發展模式,危機仍將再次發生。從短期來看,中國的出口導向難以很快改變。但從中長期來看,中國必須加大產業調整力度,積極擴大內需,改變出口導向的發展模式,堅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處理好生產和消費、內部平衡和外部平衡的關系。
     其三,需要推動出口多元化,加強外匯儲備管理,防范外部風險。中國出口依存度高,中國是美國的最大貿易伙伴,每年出口大量的產品到美國,為避免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要盡快推動出口多元化,分散風險。同時,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巨大,持有大量的包括美國國債、公司債等在內的金融資產,風險比較大,因此必須加強外匯儲備的管理,加強與我國對外經濟金融關聯度高的國家的風險的跟蹤監測,并采取切實措施防范與化解風險。
     其四,提高應對金融危機的監控水平,建立早期風險預警系統,加強對國際金融形勢的分析監測。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讓我們看到,即使在美國這樣市場機制相對發達的國家也不會沒有危機的發生,而我們正在進入深化市場體制改革的歷史新時期,資產價格大幅上漲,面對自由市場機制下的持續發展,具前瞻性的風險調控與監管極為重要。次貸危機的教訓之一就是金融穩定不能單純依靠個別銀行穩健就能達成,更要從宏觀審慎角度著眼,審視可能影響整個體系層面的風險。不僅要關注單個銀行的風險和監管,還應該深入到市場層面去關注銀行的整體風險,關注國內外的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對銀行風險的影響。要認真搞好風險預警工作,盡快建立早期風險預警系統,加強對國際經濟金融風險的監測,防止國際金融風險傳導到國內產生系統性風險。
     其五,支持金融創新的同時對各環節操作嚴格把關,杜絕違規風險。房屋抵押貸款被證券化以后帶來的直接后果是,會調動銀行或次貸公司在重新獲得現金流后擴大信貸規模的積極性,次貸不僅很快會被衍生出各種金融產品,并被分配到各種金融機構的投資產品組合中,而且與之相關的高財務杠桿工具會放大其風險,金融創新的杠桿效應就遠離了金融機構的審慎經營原則。因此,我們在金融創新過程中必須很好地堅持審慎經營的基本原則。

    路過

    雷人

    握手

    鮮花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
    侃股網簡介|手機版|網站地圖|友情鏈接|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