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船防務(600685):平臺價值凸顯,受益民船供給側改革與遠洋海軍建設
中船集團實施混改試點疊加海軍大噸位造艦高峰的預期到來, 公司作為集團旗下 唯一擁有核心軍工資產的上市公司有望形成"戴維斯雙升"效應. 我們在2016年12月28 日的軍工集團資產證券化系列報告的第三篇《混改主題下的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中分 析預測,公司有望成為集團旗下軍船總裝資產注入的核心上市平臺.此外,我們也在201 5年12月31日的行業深度報告《跨入航母時代, 我國海軍駛向藍海遠航》中闡釋,我國 海軍未來發展方向是圍繞航空母艦進行編隊建設, 公司或將充分受益于海軍走向遠海 帶來的超過7000億的新增艦船建造市場空間. 歷經多輪兼并整合,業務及組織體系重塑,公司定位為中船集團資本運營的控股型 平臺,目前已躋身為世界一流的大型綜合性海洋與防務裝備制造商.公司先后通過收購 中船龍穴,黃埔文沖等公司完成了對中船集團在華南地區優質造船資產的整合,進一步 完善了軍,民用船舶產品體系.同時,公司重新梳理了業務架構,成功轉型為控股型平臺 公司, 實際經營活動下沉至全資控股的廣船國際,黃埔文沖和廣船揚州三家子公司.資 產整合完成后, 公司堅持做穩造船主業,規模效應和盈利能力得到大幅改善,依托三家 子公司在各自專業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未來公司有望通過民船產品升級和軍船訂單放 量而實現業績可觀增長. 造船行業供給側改革+遠洋海軍裝備建設大背景下, 公司將不僅受益于去產能,產 品結構升級和產業集中的改革紅利, 還有望依托大型軍船建造能力而分享航母編隊建 設的發展機遇.民船方面, 受到全球航運市場長期低迷的影響,我國民船制造行業仍處 于筑底階段; 近期政府密集出臺政策穩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船舶領域主要是圍繞去產能, 優化產業結構和提高產業集中度而展開的.軍船方面, 對標美國海軍裝備建設進展,我 國海軍艦艇的建造空間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我國海軍向遠洋的逐步轉變,航空母艦 在構成未來海上作戰力量體系中占據核心地位, 航母編隊建設或將加快下一輪大噸位 軍艦建造高峰的提前到來. 維持買入評級.預計公司2016-2018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13,2.57和3.62億元,對 應PE分別為402倍, 178倍和124倍.公司目標市值520億,有至少50%的上漲空間,我們使 用兩種估值方法進行測算:(1)分部估值來看,我們簡單估算,公司軍船業務17年凈利潤 約為6.93億元,民船業務17年凈資產為72.30億元,給予公司軍船和民船PE和PB分別為6 0倍(申萬軍工指數近五年平均PE為90倍)和1.5倍(公司歷史低點); (2)預測公司17年營業收入為345.13億元, 給予公司2017年的PS為1.5倍;此外,考 慮到公司有望受益于集團混改試點,民船產業供給側改革,核心軍船總裝資產注入預期 以及遠洋海軍建設等多因素催化,市值仍有進一步提升空間.因此,維持買入評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