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節四:兩類交易特征比對形成完整客觀證據鏈
此時,面對僅有的一堆客觀交易數據,專案組冥思苦想。能否客觀歸罪?專案組打開了思路。 客觀歸罪俗稱“零口供”,是指在刑事司法實踐中,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不如實供述或拒不供述犯罪行為的情況下,通過客觀證據認定犯罪行為的案件。口供作為一種法定的證據形式,被稱為“證據之王”,對證明案件事實具有獨特的證據價值。對于任何一名刑事偵查員來說,要把“零口供”案件辦成鐵案都是挑戰。 專案組經過縝密分析,將賬戶交易特征進行比對:一是以王某入職華夏基金至2011年8月8日為界,調取王某父母在此之前、期間以及之后的賬戶交易特征變化進行比對。 專案組發現,王某父母的賬戶在其進入基金公司之前的操作符合典型的散戶交易特征,即:十多萬資金買了十幾只股票,單只股票不超過3000股,并且交易頻率極低。在王某入職華夏基金一段時間之后,王某父母控制的賬戶資金量明顯增大,更重要的是交易特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即:幾十上百萬的資金只買入一兩只股票,并且快進快出。二次轉折發生在2011年8月9日。在公司交易員公用賬戶停用之后,涉案賬戶將股票清空,并部分賬戶銷戶,仍在交易的個別賬戶又恢復成了散戶交易特征。 另一類是針對涉案賬戶與華夏基金基金產品的趨同性方面,專案組也進行了更加細致的排查。考慮到王某的債券交易員身份,從按日排查,到交易時間精確到秒的排查,再到賬戶趨同度的比較。為了保證比對萬無一失,專案組辦案人員多次前往交易所查詢數據,修正數據比對方案。 最終的結果基本印證了專案組“三個時間的匹配”的邏輯,即:先有基金經理交易指令下達,才有王某看到,王某傳遞信息之后,其父母才進行操作交易。單個賬戶匹配度最低的也是在85%以上。“也即從客觀上排除了王某父母交易在前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