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生物(600161)中生三所血制資產注入方案落地 蓉生股權持有比例超預期
【2017-12-15】 事件:公司公告重組方案:(1)擬以62,280 萬元的交易價格向中國生物現金收購成都蓉生10%的股權;(2)公司控股子公司成都蓉生擬分別以 101,000 萬元、113,300 萬元和59,400 萬元的交易價格向上海所、武漢所及蘭州所收購上海血制、武漢血制及蘭州血制100%的股權,成都蓉生以其自身股權作為對價支付方式,即上海所、武漢所及蘭州所分別認繳成都蓉生的新增注冊資本4,918.01 萬元、5,516.94 萬元及2,892.37 萬元,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上海所、武漢所及蘭州所分別持有成都蓉生 69.47%、11.266%、12.638%及6.626%的股權。 點評: 重組方案落地,蓉生有望成為國內采漿規模最大的血制品企業,公司持有蓉生69.47%的權益超出預期:繼今年年初剝離疫苗資產、收購貴州中泰之后,公司以強大的執行力高效地完成了第二步重組方案的制定,中生集團關于解決系統內同業競爭的承諾即將塵埃落定。根據本次方案,上市公司將持有成都蓉生69.47%的股權,超出先前預期的65%,公司將享受更高的權益漿量。重組完成后,成都蓉生作為中生旗下唯一的血制品業務平臺,將擁有5 個血制品牌照、47 個在采漿站,漿量規模穩居國內企業第一位,并且,鑒于中生的央企屬性,在新開漿站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每年新增5 個站(每個牌照新增一個)將是大概率事件。長期來看,血漿資源仍是血制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噸漿市值仍是最為有效的估值指標。我們預測,公司今年權益漿量大概率突破1000 噸,噸漿市值不足2300 萬元,仍具有顯著提升空間。 承諾業績偏保守,堅定看好管理整合后上生、武生、蘭生血制運營效率的提升:根據本次重組方案,成都蓉生2018-2020 年承諾凈利潤分別為4.46 億、4.92 億和4.97 億元;三所合計承諾凈利潤分別為1.32 億、1.99 億和2.91 億元。我們認為,由于公司的國資屬性,業績承諾相對謹慎,本次承諾利潤并不能指引未來三年的的業績預期,理由如下:(1)蓉生未來三年業績增長相對平緩,主要是由于血漿處理能力已達上限(2016 年采漿684 噸,今年預期超過800 噸,現有廠房的年處理量僅650 噸),根據公告,蓉生新廠區有望于2021 年投產,屆時蓉生漿量預計將突破千噸,隨著產能的擴大,業績有望集中釋放,實現跨越式增長。短期來看,蓉生多余的血漿可通過向其他子公司調撥實現投產,但鑒于血漿調撥為一事一批,具有不確定性,我們判斷公司出于謹慎考慮,不會將其納入業績測算,因此,未來三年業績具有超預期的可能;(2)公司規劃“十三五”末力爭實現采漿2400 噸,照此推算,2018-2020 年三所合計投漿量預計大致在700、850、1000 噸,按照業績承諾,噸漿利潤分別為19、23 和29 萬元,遠低于蓉生水平(2016年約72 萬元)。本次重組中將三所血制公司注入蓉生體內而非平行結構,就是為了方便蓉生輸出管理,推動三所血制公司提升運營效率,而根據當前業績承諾,效率的提升并無體現。綜上我們判斷,公司給出的業績承諾大概率僅為預期下限,實際凈利潤水平有望更高。 背靠國藥集團強大銷售網絡,有望搶占行業反轉的先機:短期來看,受醫藥流通改革及醫院終端“零加成”、“藥占比”的影響,血制品行業整體承壓的現狀仍未改變。但是,血制品作為不可替代的治療性藥品,國內外人均用量差異巨大,長期來看重回高景氣周期將是大勢所趨。我們認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銷售,龍頭企業率先加強銷售投入,牽頭靜丙等大品種的學術推廣,推動渠道下沉及第二、第三終端市場的開拓將是促進行業反轉的催化劑。公司背靠國藥集團的渠道網絡,截至三季度,產品銷售并未受到太大沖擊(蓉生業績增長與漿量增長基本匹配)。隨著各子公司銷售隊伍的整合,疊加國藥渠道資源的對接,公司有望率先在需求端打破僵局,在行業觸底反轉的過程中搶占先機。 投資建議:我們預計公司2017-2019 年的收入增速分別為-28.23%、83.89%、24.20%,凈利潤分別為11.23、5.94、7.59 億元(2017 年包含7.82 億子公司股權轉讓收益,后兩年為重組完成后的備考業績),對應當前市值,PE 分別為20X、38X、30X;維持買入-A 的投資評級,未來12 個月目標價為46.15 元。 風險提示:血制品出廠價進一步下降;終端需求增長慢于預期;三所血制公司運營效率提升慢于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