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股份(002235)版權業務引進區塊鏈技術
【2017-11-03】 11月2日,安妮股份副董事長黃清華、董秘葉清泉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公司旗下版權家在版權存證中的技術亮點為區塊鏈技術。四季度,公司的海外影視版權業務將形成收入,基于版權拓展的游戲定制業務也將有所體現,新業務還將有在線閱讀平臺、兒歌音樂版權項目等。 版權業務前期投入較大 安妮股份日前發布的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328.96萬元,主要原因是暢元國訊業務回款賬期較長。就此,葉清泉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解釋,除回款賬期較長外,公司前三季度在版權基礎業務(含技術研發)和版權內容采購上的投入較大。 "公司今年對于版權基礎業務的預算投入大概是4000萬元-5000萬元,目前已經投入了4000萬元左右。版權內容采購后才能進行渠道分發,所以公司在前期支付的資金較多。而公司服務的客戶為運營商、BAT旗下視頻平臺等,話語權較強,其走賬的流程嚴格、時間跨度較長,也造成相關交易的回款周期較長。"葉清泉表示,從公司以往的經驗來看,回款壞賬的風險較小。 目前,版權業務為安妮股份的核心業務。公司2016年收購的版權服務公司暢元國訊已經成為公司重要的利潤來源。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4.37億元,同比增長66.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6320.45萬元,同比增長473.5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4771.53萬元,同比增長627.29%。前三季度,暢元國訊實現營業收入2.19元,凈利潤為6574.81萬元。 安妮股份預計,公司2017年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億元-1.05億元,同比增長757.67%-800.55%。公司稱,暢元國訊業務發展平穩;公司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版權大數據平臺建設項目"尚處于投入期,預計2017年全年項目賬面虧損約3000萬元。 根據業績承諾,暢元國訊2017年、2018年度經審計合并報表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凈利潤分別為1億元、1.3億元。 葉清泉表示,公司的原主業商務信息用紙業務表現較為穩定,而隨著數字版權業務技術不斷升級,公司銷售渠道加速拓展、版權衍生業務進一步拓寬,公司版權業務潛力將逐漸釋放。 區塊鏈技術為核心競爭力 黃清華介紹,公司數字版權服務業務分為版權基礎服務、版權運營、版權成果交易三大板塊。從收入結構來看,版權成果交易為主要收入來源。 版權運營方面,黃清華表示,公司的海外影視版權業務將在四季度形成收入。公司今年采購了近百部海外影視作品的版權,主要在國內主流互聯網平臺發行。同時,公司通過版權入股的方式,參與的游戲定制業務也將有作品推出。公司版權衍生新業務還包括以女性讀者為主的在線閱讀平臺、兒歌音樂版權項目等。 版權基礎服務方面,公司主要采取項目制運營的方式。黃清華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影視作品、網絡文學、設計作品等為代表的"大版權"項目方面,以公司旗下版權家與新版《贏在中國》的戰略合作為例,公司將依托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為其提供版權存證、版權預警、版權監測等數字版權服務。 "微版權市場的量級更大。"黃清華表示,包括新聞作品等在內的"微版權"市場呈藍海。"目前有2500萬自媒體,許多都有內容采購的需求,以1%的自媒體進行版權采購來計算,便有25萬家自媒體。按照每家5萬元的投入計算,市場有125億元規模。"黃清華認為,公司在此領域技術實力較強,競爭優勢明顯。 黃清華介紹,新聞作品等內容時效性較強,對于版權技術服務的要求較高。公司旗下版權家在版權存證中的技術亮點為區塊鏈技術。該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偽造、不可篡改等特性,版權存證時間取自于國家授時中心的授時時間,無需等待審核,第一時間確權,并在版權區塊鏈聯盟網站上進行公示,是作品的原創證明。另外,版權家的版權存證信息無縫對接公證處,通過公證處對存證結果進行公證。 對于公證產生的成本問題,黃清華回應中國證券報記者稱:"電子公證環節是免費的,只有需要取證、拿實體公證書的情況時才需要收費。50元/張的收費標準遠低于一般公證收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