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端醫療設備市場久被通用電氣、飛利浦和西門子三家跨國企業壟斷的產業格局或將改寫。8月15日至17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將在北京召開。
在這一由衛計委、中國醫院協會、中國醫學裝備協會等共同主辦的重要行業會議上,上海聯影醫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聯影)將在15日上午,首次展示自主研發、已取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局注冊認證并成功推向市場的首批11款產品。其中,聯影96環超清高速PET -C T以分辨率和掃描速度的雙重突破填補國際空白,有望成為世界首創。
上海聯影總裁張強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相信這些面向未來的創新產品、有望成就中國乃至世界首創的技術及產品將改變當今高端醫療設備產業格局,讓國民健康重掌在國人之手,讓百姓就醫成本大幅降低。”
據悉,長期以來,國內高端醫療設備市場一直被“G PS”所壟斷。所謂“G PS”,是大型醫用設備界對通用電氣(G eneralE lectric)、飛利浦(Philips)和西門子(Siem ens)三家跨國企業的簡稱。這些企業的醫療設備售價不菲,平均為國產設備的二三倍、甚至更高。
張強說:“由于‘G PS’在高端醫療設備全球市場上處于絕對壟斷地位,在定價上也就具備絕對的控制權。同樣一臺1.5T核磁共振,在美國售價為75萬美元,在中國市場卻高達1200萬元人民幣。”
上海聯影董事長俞曄珣透露,國內大型醫療設備企業一直無法與外資品牌抗衡的原因有四個:一是產品線不豐富,一些品種只有一二款產品;二是國內缺乏醫療器械行業的專業人才;三是公司規模小,資金不雄厚導致研發能力不足;四是缺少對國有品牌的政策支持,很難進入國內大三甲醫院。
隨著上海聯影、東軟集團、深圳安科、浙江鑫高益等國產大型醫療設備商的崛起,“G PS”壟斷格局正面臨巨大壓力。
“你們上海有一家叫‘聯影’的企業,給我們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醫療器械安全監管處專員林森勇在最近一次外出調研時與西門子高管相遇,對方第一句話就提到了“聯影”。
“以前北京地區一臺PE T -C T,國外競爭對手的報價是1500萬元,現在一聽說聯影產品出來了要參加競標,直接報價降到了千萬元以下。”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果沒有聯影的產品出現,幾百萬元的“價格水分”怎么能被擠掉。www.busyyogi.com
5月底,衛計委啟動了優秀國產醫療設備遴選工作,第一批設備為數字化X光機、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三種。
7月底以來,各省在《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實施方案》中都提到了支持國產醫療器械的政策信息。江西省提出,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鼓勵采購國產高值耗材;四川省提出,鼓勵醫療機構采購國產藥品和國產高值醫用耗材。但上述政策中,僅提及國產高值耗材,并未提到“鼓勵采購國產大型醫療設備”。
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衛計委將在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上,就如何大力發展國產醫療設備品牌收集專業意見。
“如果沒有具體的優先采購政策和 招 標 政 策 , 所 有 的 一 切 都 是 空談。”一位醫療器械上市公司老總說,當前一些國產大型設備被逼退至民營醫院市場。
記者了解到,在政策支持下,聯影全線產品已進入上海瑞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第五人民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等一批國內三甲醫院,以及臺灣明基集團下屬的民營醫院。
國內大型醫療設備商反擊外資“詆毀”
8月15日至8月17日,第二十三屆中國國際醫用儀器設備展覽會暨技術交流會將召開。
“我們承認,國產產品確實與‘G PS’同樣技術參數的產品質量上有差距,但現在外資企業宣稱的一些詆毀國產產品論調是不正確的、而且也不符合事實。”國內僅有的幾家生產大型醫療診療設備企業老總、醫療器械監管人員在“醫療器械質量萬里行”活動上,接受記者采訪時紛紛作上述表示。
G PS是大型醫用設備界對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這三家跨國企業的簡稱,這三家企業的英語首字母恰巧可組合為“G PS”。
“二至三年就有技術革新”
廣州一家民營醫院相關人員告訴記者,G E公司人員在做市場營銷時告訴他們,G E設備二至三年就有技術革新,為了提高看片質量,最好要選用最新的設備。大型診療設備的生命周期真的只有二至三年的時間嗎?
“沒有一家公司敢公開說,自己的產品二至三年能有一次較大的技術革新和進步。尤其是醫療器械企業行業沒有、也不可能出現如此高頻率的產品更新速度。”東軟集團醫療系統有限公司總裁江根苗指出,核磁共振、C T的常規生命周期為八年左右,如果維護使用得當,其生命周期可以延長至15年。“一個型號的大型醫療診療設備從研發、生產、上市最快也需要經歷八年左右的時間。如果二至三年就被新品代替了,那只能說明該產品研發設計時出現了問題。”
浙江鑫高益醫療設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大建也反對這一論調,他指出不斷更新的背后是經濟利益在作祟。
“超導會取代永磁”
國產很多廠家生產的核磁共振以永磁為主,只有少數企業生產超導核磁共振。有業內人士稱:“永磁代表了落后,以后早晚會被超導取代。”
超導核磁共振產生磁場的方式不同,利用高溫超導材料制成的線圈產生高場強穩定磁場。永磁核磁共振一般采用鐵磁材料充磁之后形成磁場。目前,G E、飛利浦等公司都采取的是超導技術做核磁共振設備,國內多數企業采用永磁生產核磁共振器械。
“盡管我們也在研發超導產品,但這是跨國公司鼓吹的論調。永磁型磁共振早在十多年前就是我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大型醫療設備,也是目前唯一在中國國內醫療衛生機構配置的大型醫療設備中還能占有一席之地的狹縫區域。”深圳安科高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朱黎明透露,在國內永磁核磁共振銷售很好的時候,西門子等跨國公司看到了商機,可他們沒有研發成功此類產品。因此,為了占有中國市場,西門子選擇并購了深圳的一家生產永磁核磁共振的企業。
高大建認為,永磁不會被超導所取代,他們各自有各自的市場。“超導采取圓筒式設計,讓有些患者產生恐懼感,也不適用于肥胖患者;而永磁采取開放式外形設計,避免了超導的這些缺點。因此在國外對這部分患者都使用永磁核磁共振設備。”
記者了解到,G PS超導產品在國內的售價約為1200萬元左右,每年的維護費用約為100萬元;永磁核磁共振售價200萬元到400萬元,每年幾乎不需要維護費。
“圖像成像不清晰”
很多醫院都不愿接受國產大型診療設備,他們和外資企業推銷人員都有一個共同的論調:國產設備質量不好,圖像成像不清晰。
國內知名企業負責人都稱“我們承認,國產產品確實與‘G PS’同樣技術參數的產品質量上有差距,但現在社會上盛傳的一些詆毀國產產品論調是不正確的、而且也不符合事實。”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食藥監督局相關人員也證實了這一觀點。
“我們用這種形式來對比國產品牌與進口品牌。很長時間沒使用國產設備,用過之后才知道成像效果、質量等方面比我們想象中的好。”沈陽軍區總醫院放射科副主任朱洪峰說,“常規診斷和檢查用東軟設備完全能滿足臨床需求,只是鑒別體內腫瘤等病變才需用G E的設備。”
國內外醫療器械巨頭爭奪500億美元市場
[ “基層市場非常大,對于跨國企業來說,本土企業的價格競爭優勢和當地市場資源優勢,是他們將不得不面臨的一個最大挑戰。”前述資深人士向記者分析 ]
一場激烈的競爭正在中國近500億美元市值的醫療器械領域廣泛而且持續展開,而十年前,這里還幾乎是跨國公司的壟斷“專場”。
當傳統重點城市的大醫院渠道增長開始放緩,中國新醫改持續釋放的市場空間,開始激發跨國醫療器械巨頭不斷向下的動力,而本土醫療器械企業在守土有責的同時,也憑借收購國際先進醫療企業等方式向上突破,“兩強”角力之下,國內醫療器械市場的競逐預計將會更加激烈。
跨國巨頭城市包圍農村 跨國大公司們從來不掩飾他們對于中國市場的“野心”,即便是面對自己曾經不屑一顧的基層市場。
或許,一組數字更能說明問題。
在中國,約80%的CT市場、90%的超聲波儀器、85%的檢驗儀器、90%的磁共振設備、90%的心電圖機、80%的中高檔監視儀、90%的高檔生理記錄儀以及60%的睡眠圖儀市場均被跨國品牌所占據;而保守估計,西門子、GE和飛利浦三大外資公司分食了中國高端醫療器械超過七成的市場份額。
而中國自2009年開始的新一輪醫改最直接地刺激了醫療器械市場的快速增長,衛生部規財司數據顯示,我國2000余所縣醫院裝備配置平均缺口30%,其中包括全國2000多所縣醫院、5000多所中心鄉鎮衛生院和2400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及3萬~5萬所村衛生室的醫療設備建設,市場想象空間巨大。
而縣醫院、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所代表的基層市場,正是中國政府最新一輪持續投入超過1100億元的新醫改重點傾斜的方向。
中金預計,2009~2015年間,中國醫療器械行業復合增長率將保持在20%~30%之間;醫藥市場研究公司Frost&;Sullivan也認為,到2015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總額將達到537億美元,市場的擴容將同時給本土醫療器械企業和跨國醫療器械巨頭創造空前的機會。
“幾乎是在2009年新醫改啟動的同時,我們就調整了在中國的整體市場計劃,中國基層市場成為與我們大城市大醫院市場并列的一項工作重點。”GE醫療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段小纓接受記者采訪時透露。
數據顯示,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醫療器械公司,GE醫療同時也是現階段在中國高端醫療市場中份額最大的外資企業,在中國高端市場占有率達到50%~60%。一直以來,一線城市的大型醫院是GE鎖定的目標市場。
2009年5月,GE全球啟動“健康創想”戰略,宣布將在未來6年內投資30億美元,用于開發100種能夠增加醫療覆蓋率、提高質量并降低成本的新產品—中國區計劃中包括了將專門面向中國基層市場推出全新的農村基礎醫療產品,并實現每6個月推出一款新品的目標。
“過去我們集中在CT、核磁共振等大型設備上,現在開始我們會更關注如何集成功能,推出經濟實用型的醫療器械產品,供應基層市場。”段小纓向記者表示。
一場外資醫械巨頭城市包圍農村的戰役迅速展開。
和GE同時,西門子中國內部代號為“Smart”的戰略計劃信息也顯示,目標為推出簡單易用、維護方便、價格適當、可靠耐用和及時上市的產品,目前這些產品已經開始在基層細分市場探索。
西門子中國區高層曾表示,希望Smart創新產品不局限于醫療設備,并同時擁有更多的二三線城市客戶,最終占中國區總銷售收入的20%。
而GE和西門子在全球的老對手荷蘭飛利浦已經在沈陽與國內醫療器械龍頭東軟醫療建立了合資企業,生產中低端X光機、核磁共振、超聲儀,滿足中低端市場需求,專攻其擅長的超聲等領域。
“一方面是中國市場持續放量,大量的機會使這些巨頭們主動調整方向;另一方面,傳統的重點城市大醫院市場增長放緩,可基層市場超出30%的增長也迫使他們必須對現有戰略做出調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一位知名專家向記者表示。
中國公司“防守反擊”
但中國本土的醫療器械企業并不甘心自己的勢力范圍被外來者鯨吞蠶食。
“二三線城市和農村地區的醫院預算有限。因此,對醫療設備這類昂貴的產品而言,價格是非常敏感的因素。而且,中國公司在邊遠市場的銷售經驗也更豐富。”麥肯錫中國近期的分析報告指出。
該報告認為,國產產品價格低,利潤率卻很高。骨科材料企業如康輝和威高的利潤率估計可達40%~50%;微創和樂普的利潤率估計可達35%~55%;這些低成本的競爭者手握充實資金,且不遺余力地投入到擴大規模和研發之中,將在向上的進攻中與“向下”的跨國公司在中端市場最先相遇并展開充分競爭。
事實上,中國的醫療器械市場中外資巨頭與本土龍頭企業相互向對方勢力領域滲透的格局已經形成。
2009年4月,國內開放式磁共振和CT代表企業沈陽東軟研制出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PET獲得美國FDA的準入,隨后得到了6臺美國訂單。接著,東軟的NeuViz16多層螺旋CT獲得FDA注冊,成為第二個進入全球高端醫療的產品—在此之前,中國醫療器械企業的原創能力被廣泛質疑,并成為行業發展的最大軟肋。
而本土公司技術升級以向上一層市場突圍的趨勢近年來越來越明顯—2011年,深圳邁瑞將18%的年營收投在了研發領域,其明確表示希望成為高端醫療設備制造商,并開始向跨國企業占領的中高端市場進軍;魚躍醫療也在2010年成立了專門的實驗室,由粗放式增長走上專業化道路。
2月7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出臺了《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試行)》,按照早期介入、專人負責、科學審批的原則,在標準不降低、程序不減少的前提下,對創新醫療器械予以優先辦理,并由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和衛計委聯手擬定“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整個專項扶持資金為15億元。
與此同時,越來越頻繁的并購也開始釋放本土企業國際化和快速發展的信號。
2013年,邁瑞并購美國超聲巨頭ZONARE、復星醫藥收購以色列企業Alma進入醫療美容器械市場、微創醫療收購美國Wright醫療骨科業務。
在此之前,納通醫療集團收購芬蘭醫用可吸收材料和產品研發生產企業Inion;華潤醫療收購美國乳腺MRI設備公司Aurora,東軟集團收購主要為患者提供遠程醫療診斷、保健、護理等解決方案的以色列Aerotel公司,樂普醫療收購銷售心血管介入和外科醫療器械的荷蘭Comed公司,錦江電子收購生產治療房顫高端介入耗材的美國Cardima公司;而邁瑞在收購ZONARE公司之前,已經完成了美國Datascope生命信息監護業務和澳大利亞分銷商Ulco醫療有限公司兩項海外并購。
“基層市場非常大,對于跨國企業來說,本土企業的價格競爭優勢和當地市場資源優勢,是他們將不得不面臨的一個最大挑戰。”前述資深人士向記者分析。
直到今天,低成本還是贏得大部分中國市場的不二法寶,顯然中國制造企業具有顯著優勢。例如,進口的冠狀動脈支架(即心臟支架)價格為3200美元,而國產只要2500美元甚至更低。
他認為,近年來,跨國企業主動和經銷商合作,推出更多的整套營銷解決方案,以及放下身段,針對中低端市場開發更多“經濟適用”的機器和專門針對中國市場的基礎醫療解決方案等,都是為應對在基層市場不具備的優勢所做的改變
|